伤寒应该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包括血象、尿液和粪便检查。在血象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分类计数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和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如果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或绝对计数高于0.04×10^9/L,且没有合并寄生虫病,应谨慎诊断为伤寒。随着病情的恢复,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逐渐恢复正常。
尿液检查中,高热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蛋白尿,偶尔可见少量管型。在粪便检查方面,如果肠道出血,粪便中可能会潜血或血便。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伤寒的关键依据。血液培养在病程早期阳性率可达90%,培养阳性率更高,特别适用于接受抗菌素治疗的患者。粪便培养可以从潜伏期获得阳性结果,而尿培养在病程后期也有一定阳性率。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以进行阳性培养。
免疫学检查在伤寒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肥达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对于诊断伤寒有辅助价值。其结果应结合临床数据谨慎解读,因为某些非伤寒疾病也可能呈阳性结果。其他免疫学检查方法如被动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也可用于检测伤寒抗原或抗体,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对于伤寒的诊断,应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和临床数据,谨慎做出判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杭州,鲍行豪等人采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来同时检测IgM和IgG抗体。在血清免疫学诊断领域,ELISA方法因其简单、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等优点,被广大专家公认为一种出色的诊断手段。其中,针对LPS-IgM-ELISA,其敏感性达到了91.38%,而特异性更是高达99.02%。对于LPS-IgG-ELISA,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1%和98.02%。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当前医疗检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4)
首先是DNA探针(DNA Probe)技术。这项技术使用DNA制备的诊断试剂来检测或识别特定的细菌。它运用标记的特定细菌DNA片段(探针)和变性的细菌DNA进行杂交,通过判断杂交反应的结果来达到检测目的。由于DNA探针是由细菌特有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制备的,因此其特异性非常高。DNA探针检测伤寒杆菌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只能在标本中检测到1000个细菌。这项技术通常更适用于菌种鉴定和分离。
另一项颇具潜力的技术是聚合酶链反应(PCR)。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方法,PCR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将目标基因或DNA片段扩增到数百万倍,因此检出率相对较高。相较于DNA探针,PCR的检出率高达100~10000倍。例如,Jae HS等人使用PCR技术扩增伤寒鞭毛抗原编码基因,其敏感性可以检测到10种伤寒菌,且特异性为100%。PCR方法的高度敏感性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容易产生产物污染,因此控制PCR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是提高准确性的关键。
以上两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各具特色,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为医疗诊断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