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
乳突炎:一种需重视的耳部疾病
乳突炎,这一看似陌生的词汇,实际上在儿童群体中尤为常见。乳突炎,顾名思义,是乳突气房粘膜和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演变而来。
其病因和病理在于身体抵抗力弱,致病毒性强,或治疗不当,导致中耳炎症持续恶化。肿胀的粘膜堵塞,使得乳突脓引流不畅,积聚在乳突气房内。这些气房的粘膜坏死脱落,骨壁因脓液压迫及自身炎症病变而受损,出现钙化和坏死,最终导致气房隔断、融合,形成大的脓腔,被称为融合乳突炎或乳突脓。
急性乳突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乳突部位的皮肤会出现肿胀和潮红,压痛明显。外耳道骨后上壁会红肿塌陷;鼓膜穿孔小,且穿孔处有脓搏动,脓量较大。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脓液甚至可能穿破乳突外壁,在骨膜下形成脓肿。乳突X线拍显示早期鼓窦和乳突气房阴影混浊,呈云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
对于乳突炎的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关键。为了尽快控制病情,青霉素和链霉素应联合注射。耳道分泌物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便更换更敏感的药物。如果鼓膜穿孔小,脓液排出不良,或鼓膜未穿孔,应进行鼓膜切除术以促进排水。如果耳朵后面形成脓肿,可以切除排脓。若排水不良,感染无法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应立即进行乳突切除术。
作为外耳道外生骨疣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乳突炎对患者的影响不容小觑。当患者被诊断为外耳道外生骨疣时,应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防止乳突炎等并发症状的出现。每一个患者和家属都需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预防和治疗,才能避免更大的健康损害。
乳突炎虽然看似陌生,但其实际影响却不容忽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重视这一疾病,尤其是儿童群体,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