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与病理分析
当我们面临念珠菌感染的问题时,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准确的诊断。从病变部位刮取或拭取的标本制作氢氧化钾湿堆片或进行革兰染色检查,可以清晰地揭示念珠菌的存在。特别对于那些怀疑有念珠菌食管炎的患者,除了内镜刷取标本检查,更应进行活检,以便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寻找念珠菌侵袭黏膜的证据。
单纯疱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引发的食管炎与念珠菌食管炎的表现相似,而在同一患者中,由一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引发感染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对于怀疑患有念珠菌血症或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患者,我们需要采用更高度敏感的系统如溶解离心沉淀、双相培养基或自动化非放射量计方法进行血液念珠菌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两天采血两次是必要的步骤。
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我们发现单念珠菌属菌种血培养呈阳性时,应假设存在明显的念珠菌血症,并值得进行抗真菌治疗。痰液、气管吸引液、伤口分泌物或尿液培养中如发现有大量念珠菌生长,也增加了侵入血流的可能性,但这并不能证明念珠菌已经扩散。由于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血液培养高达阴性50%,活检组织的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成为了诊断的关键。
在深入剖析组织病理方面,皮肤粘膜皮肤念珠菌病主要表现为真皮慢性炎症或角层下海绵状脓疱形成。而系统性念珠菌病则表现为真菌分布在实质性细胞中,多发性脓肿,常见于肝脏、胃肠道和肾脏。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急性炎症反应和中性粒细胞浸润。HE浅色酵母样菌体在染色中散布,PAS及GMS染色可以清晰地看到薄壁卵圆孢子和假菌丝。
对于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与病理分析,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并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准确识别念珠菌的存在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念珠菌感染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