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要点可主要归为以下五种疾病:
第一种是风湿性心肌炎,它主要出现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中,常见于五岁后的孩子。风湿性心肌炎有前驱感染史,除了心肌损伤,还会影响心包和心内膜。孩子们可能会出现发热、大关节肿痛等症状,身上也可能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时,会发现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还可能在心前区听到收缩期反流杂音和心包摩擦声。心电图检查可能出现房间传导阻滞。
第二种是β受体功能亢进症,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女孩,疾病的发作和加重与情绪变化和精神紧张有关。症状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表现为心音增强,心电图T波低平倒置等。可以通过S-T普萘洛尔试验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来诊断心脏β受体功能亢进。
第三种是先天性房间传导阻滞,多为三度阻滞。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晕厥、Adams-Stokes综合征等症状。心电图检查会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但多数孩子耐受性好,一般无明显症状。
第四种需要鉴别的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全身性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等,心脏累及可能导致心肌酶谱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红斑狼疮则多见于学龄女孩,有发烧、皮疹等症状,还可能发现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阳性。
最后一种是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常见于2至4岁的儿童。除了发烧,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等症状。当并发性冠状动脉损伤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梗死和心肌缺血。此时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诊断。对这类疾病,我们需特别关注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以上五种疾病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所区别,但在临床表现上又有所重叠。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