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膈疝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一种名为先天性膈疝的病症悄然出现。它的威胁不容忽视,一旦明确诊断,应刻不容缓地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长期粘连,或是肠梗阻、肠绞窄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婴幼儿患者来说,手术的每一步都需精心准备,术前放置胃肠道减压管是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减轻和肺部压力,避免因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带来的风险。
面对胸骨旁裂孔疝,手术修复工作通过高位腹中切口进行。当疝进入胸骨时,其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大网膜或部分胃壁。将这些内容物安全返回腹腔后,多余的疝囊会被切除,然后利用腹横筋膜缝合在横膈膜和肋骨边缘,以修复缺陷。
对于胸腹裂孔疝或膈肌缺口,无论是通过胸部还是腹部进行手术,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胸部切口的手术视野清晰,有利于分离粘连,回收腹部器官,修复膈肌也更为方便。
隔膜的部分间隙修复采用瓦叠或床上用品缝合技术。如隔膜间隙较大,且隔膜附着在胸壁上,则按上述方法修复间隙,必要时可覆盖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加固缝合。通过腹部手术时,中腹直肌切口被采用,回收腹部器官后,通过隔膜下缝合隔膜间隙。值得注意的是,腹部切口仅缝合皮下和皮肤,术后7至10天内完成腹膜缝合。在此期间,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至关重要。
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几项关键措施需严格执行:患者醒来后应取半卧位,以减轻腹腔器官对膈肌的压力,有利于膈肌伤口的愈合;术后持续进行胃减压,防止腹胀压迫膈肌;肠蠕动恢复前,依赖静脉输液补充必要的营养和电解质。肛门排气后,可拔出胃减压管,开始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咳嗽、超声雾化吸入,以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保持胸部引流管通畅,避免胸腔积液影响膈肌的修复愈合;抗生素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儿童体质较弱、术后切口未愈合、各种管道留置的情况,以防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