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贫血,一种由感染引发的病症,其背后隐藏着急性与慢性两种感染类型。
在急性感染引发的贫血案例中,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是常见的表征。观察外周血涂片,可以根据不同的感染显现出各异血细胞形态。例如,在疟疾患者的血片中,我们能够发现疟原虫的身影;在溶血发作时,破碎红细胞、小球形等异形红细胞也会浮现。白细胞计数往往升高,但亦有降低的情况。这些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呈现核左移现象,细胞内还可能出现中毒性颗粒、空泡、Dhle小体等变化。血小板计数则可能正常或减少。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反应胆红素增加,游离血红蛋白增加,珠蛋白减少。
对于慢性感染引起的贫血,虽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1%,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fL。这些红细胞的大小轻度不同,中心染色较轻。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可能升高或降低。进一步观察血清铁,我们会发现总铁结合力下降,铁饱和度降低。但与缺铁性贫血不同的是,血清铁蛋白依然保持正常。感染发生后,血清铁会迅速下降,而总铁结合力则在8至12天后开始降低。血清铜的升高,为诊断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价值。
观察核红细胞与粒/红细胞的比例,大致正常,没有明显的红系增生。铁粒幼细胞减少,而单核巨噬细胞内铁储存却有所增加。更深入地探究,可以发现红细胞的使用寿命缩短,通过59Cr标记红细胞可以测得这一变化。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X线、B超、心电图、生化和微生物检查等。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结合这些先进的检查手段,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贫血的成因,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感染引起的贫血,我们都应重视并寻求医疗帮助。只有深入理解病情,我们才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