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炎有哪些症状
儿童口炎,一种可能单独发生或伴随急性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等状况出现的病症,常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螺旋体感染引发。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不同类型的儿童口炎及其特点。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儿童。前驱症状严重,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受到波及,最明显的是上腭和龈缘,这些部位会呈现出一簇小水泡,容易破裂,进一步形成糜烂面。整个病程大约7至10天,具有自限性。
接下来是复发性疱疹性口炎,这种类型在成人中更为常见,病程大约1至2周。其诱因包括感染、疲劳、日晒等多种因素。损伤部位通常在嘴唇或嘴唇附近,经历灼热、起疱、糜烂、结痂的过程。愈合后一般不会留下疤痕,但可能出现色素沉着。
鹅口疮是2岁以下婴儿最常见的口炎类型。其症状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这些斑膜无痛感,擦去后可见红色伤口。感染轻微时,白斑可能不易察觉,无明显疼痛;感染严重时,婴儿可能因疼痛而表现出烦躁、食欲不振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损伤可能扩大,甚至引发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导致呼吸吞咽困难。
还有细菌性口炎,也称为急性球菌性或急性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种口炎常见于急性感染或抵抗力降低的情况,如长期腹泻。其症状包括口腔粘膜各个部位的充血、水肿,随后出现糜烂或溃疡。这些溃疡可能分散或聚集,上面有厚厚的灰白色假膜,容易擦拭,但可能伴有出血。儿童体温较高,通常超过39℃,并可能出现哭闹、易怒、拒绝进食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会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每种类型的儿童口炎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作为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