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肾病引发高血压的治疗与预后
针对肾病引发的高血压,其治疗原则大体相同。核心在于有效控制血压,同时兼顾肾功能保护,确保治疗过程既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又能减少肾小球内的压力,从而避免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一、治疗策略:
1. 控制水盐摄入:这是治疗肾病高血压的基础措施。降低血容量有助于控制血压,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降低血容量,以免恶化肾功能。
2. 利尿降压:噻嗪类药物是常用药物。但当肌酐清除率低于一定值时,需改用其他利尿剂。在氮质血症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保钾利尿剂。
3. 降压药物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钙拮抗剂在肾实质性高血压治疗中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ACEI,不仅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激肽的降解,还能扩张肾小球小动脉,缓解肾小球压力,减少损害。卡托普利对急进性高血压有独特优势,而肼屈嗪和米诺地尔也能有效控制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
4. 血液透析:当药物治疗肾功能衰竭无效时,应进行血液透析。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停止降压药物,米诺地尔的效果尤为显著。
二、预后分析:
慢性肾炎氮血症和肾实质性高血压通常预示着不良的预后。虽然一般的降压药物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并不一定能够降低肾小球内的压力。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修复小动脉病变,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但治疗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某些药物如硝苯地平虽然能降血压,但可能增加小动脉阻力和肾小球内压力,不利于肾功能保护。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因其独特的机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当病情满足特定指征时,肾切除术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指征包括单侧肾病变、肾功能严重不足、高血压难以控制和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等。
肾病引发的高血压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