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瘕的治疗方法

一、气滞血瘀型病症

患者体内出现细胞结块,这些结块活动不固定,时而移动,时而坚硬并固定不移。常伴随下腹胀痛或肿胀,月经不规律,腰痛等症状。肤色暗沉,皮肤湿润。舌尖出现瘀斑,苔藓薄白,脉象跳动或是涩感明显。

治疗时需以行气活血,消除症状,消散结节为主。

方药:

1. 主方:香棱丸结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具体处方包括木香、三棱、峨术、栀子、印楝、青皮、桂枝、牡丹皮、红芍、桃仁、茯苓、土龟虫等药物。

对于不同的并发症,需进行针对性的药物调整。如子宫肌瘤,可加入荔枝核、海藻、浙贝母、珍珠母等;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或子宫腺肌病,则需加强祛瘀止痛,调整药物如水蛭、鸡内金、三七末等;若为慢性盆腔炎的包块,可加入败酱草、毛冬青等;输卵管积水包块则佐以利水疏肝通络,添加猪苓、透骨消化等药物。

二、单方验方:

(1) 橘荔散结丸:包括橘核、荔枝核、续断等多种药材,经研磨制成丸剂。

(2) 肌瘤内消丸:由山慈姑、夏枯草等多种药材制成,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服用一定剂量,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3) 宫症汤:由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具有缓解症状的效果。

二、痰瘀互结型病症

此类型病症表现为下腹部肿块或疼痛,质地软硬不一。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多后期而至,或久久不止。身体较为肥胖,上腹部痞满,痰量较多。舌色暗淡,苔b薄白,脉象平滑。

治疗应以消瘀为主,辅以软坚散结。

方药:

主方采用三棱煎加减。包括三棱、峨术、青皮等多种药材。如患者气虚,可加入北黄芪、党参等药物以健脾益气。若月经后期或闭经,需配合调经类药物。

以上内容详细描述了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互结型病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展现了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病症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

上一篇:大肠息肉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