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引发什么疾病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阴霾之下,心包炎这一并发症悄然滋生,其身影可分为早期心包炎、Dressler综合征以及由心室游离壁破裂引发的心包炎三种。
早期心包炎,也被称为GISSI亚组表现。溶栓治疗的进步使得心包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从12%降至6.7%。治疗越早,心包炎的发病率就越低,这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及时的治疗是遏制病情的关键。干性心包炎在各部位的发病率并无显著差异,而心包积液则主要出现在前壁心肌梗死中。尽管心包积液的出现意味着梗死面积较大,但多项临床研究指出,心肌梗死和心包积液具有自限性,不会形成心包填塞。有些情况下,如Figueras报道的,心包积液的量若超过一定限度(例如大于10mm),可能会导致心包填塞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尽管住院死亡率并未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但长期预后可能受到影响。
接下来是Dressler综合征,通常在心肌梗死后的周至半个月内出现,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和病毒感染有关。与早期的心包炎患者相比,Dressler综合征中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这一综合征中心包积液量通常不会过多,且很少出现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个别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
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这是心肌梗死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可能突然昏迷、抽搐、心跳和呼吸停止。由于这一并发症的严重性,大多数患者难以获得及时的救援,预后极差。这些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长期患有高血压,且心肌梗死往往是透壁性的。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使用类固醇激素、不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等。虽然少数患者破裂口较小,形成假室壁瘤并有机会通过手术存活,但如若延迟手术,破裂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心脏压塞和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包炎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病症,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