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就是容易得贫血呢
在人体中,血液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占据了体重的近十分之一。一旦患上贫血,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让人不适的临床表现,如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贫血的发病率更是高达50-55%,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老年贫血的原因,可谓是多元而复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摄入总量减少,铁的摄入量也随之降低。据推荐,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2毫克的铁。由于活动减少、咀嚼消化功能下降等原因,日常饮食的数量和品种受到限制,铁的摄入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铁的吸收利用率也会降低。膳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可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直接吸收,吸收率高达20%以上;后者则需要与组合的有机物分离后转化为亚铁才能被吸收,吸收率受到食物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往往只有1-5%。老年人的饮食通常偏向植物性食物,其中的植酸、草酸、磷酸和膳食纤维等成分会降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和利用率。维生素B12、B6和叶酸的摄入不足,以及茶叶的过量摄入等因素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是造成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红素和珠蛋白,如果只有铁而没有足够的氨基酸,仍然无法合成血红蛋白。而老年人通常会限制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这也会导致贫血。
胃酸的缺乏也是导致贫血的一个原因。非血红素铁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肠内容物中的维生素C、某些糖和氨基酸形成复合物,才能被有效吸收。许多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或者服用抗酸剂,这都不利于非血红素铁的释放和吸收。
老年人容易患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铁摄入量减少、铁吸收利用率降低、蛋白质摄入不足以及胃酸缺乏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力和营养摄入能力都会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健康,增加高铁含量的食物,以预防贫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