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真菌感染性口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医学研究中,对于病菌的检测与鉴定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揭示一种常见病菌白色念珠菌的检测与鉴定方法。

通过刮取病损区的表面物质,如假膜或分泌物等,并将其涂抹在载玻片上。随后,滴上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这些溶液会使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显现出来。还可以使用PAS染色法,使孢子和菌丝在显微镜下呈现红紫色,更易于观察并长期保存。这是一种直观且长期的观察方式,为病菌检测提供了有力手段。

为了更准确地检测白色念珠菌,可以采用培养法。取非刺激性混合唾液2ml,从中提取0.5ml接种在TTC琼脂培养基上,于35℃下培养。在1~2天内取出形成的酵母样菌落,这不仅可以作为涂片的补充鉴定材料,还可以进一步确认病菌的存在。如果在第7天仍未发现菌落,则视为阴性。

接下来是鉴定环节。厚膜孢子形成实验是鉴定白色念珠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通过在玉米吐温培养基中进行穿刺接种,并在22~25℃下培养1~2天,观察灰白色菌落的出现。在显微镜下,如果菌丝顶部有厚膜孢子生长,那就说明是白色念珠菌。

组织病理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急性假膜念珠菌病假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厚膜层,包括脱落的上皮细胞、纤维素、食物碎片、白细胞和白色念珠菌丝。如果菌丝侵入粘膜角化层,就可能引发急性假膜念珠菌病。对于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上皮不完全角化,有白色念珠菌丝侵入。上皮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在不完全角化层中,白细胞聚集形成小脓肿。

在病情严重、感染蔓延的情况下,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病情,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胸片、B超和心电图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检测与鉴定,需要多种方法的结合,包括观察、培养、鉴定和组织病理检查等。只有经过严谨的检测与鉴定,才能确保病情得到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