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心脏病 2017-09-28 11:48心脏病www.xinxueguanw.cn

  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改变,临床表现轻型患儿一般明显症状,心电图可见或T波降低等改变;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及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表现为,,皮肤发亮,四肢湿冷及末梢发绀等,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活动无耐力;②舒适的改变:胸闷、胸痛;③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④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与心肌受损、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氧的供需失调。

  主要表现

  1.心率增加、虚弱、疲乏。

  护理目标 患儿活动耐力增加,气促、虚弱、疲乏改善或消失。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活动前的心肺状态,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观察记录活动反应。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急性期间卧床休息,一般休息至体温稳定3-4周后;有心衰者,休息应不少于6个月,待心衰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再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宜。

  有效给氧,氧浓度30%-50%,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制定患儿恢复活动原则:

  (1)锻炼从卧床逐渐过渡到坐或站立10分钟至20分钟。

  深呼吸练习,每天3次。

  坐在椅子上30分钟,每天3次。

  房间内行走1-2分钟,每天3次。

  在大厅内行走25步,然后逐渐增加,蓄积力量小跑返回。

  重点评价

  患儿活动量是否增加。

  患儿气促、紫绀是否减轻。

  舒适的改变:胸闷、胸痛

  相关因素

  与心肌缺血有关。

  与心肌炎有关。

  主要表现 胸闷、胸痛。

  护理目标

  患儿主诉舒适感增加。

  患儿胸闷、胸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尽量不打扰患儿睡眠;烦躁不安者给予少量镇静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脉搏、血压等,患儿出现胸部不适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

  遵医嘱静脉滴注护心药物,如果糖二磷酸钠、护心通、大剂量维生素C等。

  遵医嘱吸氧。

  分散患儿注意力,安慰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患儿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重点评价

  患儿舒适感是否增加。

  患儿胸闷、胸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心肌损害。

  心脏扩大。

  主要表现

  心率增快:>180次/分。

  呼吸增快:>60次/分。

  突然极度烦躁不安,紫绀,面色苍白。

  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肝脏进行性增大。

  尿量减少或无尿。

  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疲乏、苍白、出汗等情况。

  严密观察心率、呼吸及病情变化,若出现心慌、气急紫绀、肝大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予开塞露通便。

  重点评价 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家属和患儿对疾病的有关知识了解不足。

  对治疗方案及护理知识缺乏了解。

  主要表现

  患儿家属希望知道本病的有关知识,常向医务人员打听。

  患儿家长对本病知识缺乏,对医务人员寄予极大希望。

  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

  护理目标

  家属和患儿对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

  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有关此病常识,并告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过程及治疗方案,鼓励说出内心焦虑的原因,适当参与患儿的生活护理。

  同情关心患儿,安慰家属,精心护理,消除疑虑。

  交待患儿的治愈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让家属有心理准备,树立治愈的信心。

  重点评价

  家属和患儿是否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家属是否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