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肝炎传染吗?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
对于肝炎患者来说,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心折磨,还要面对社会上的误解和歧视,这无疑是对自尊心的一次严峻考验。肝炎,这一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往往使人们在知晓病情后产生疏离,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慢性活动性肝炎是否真的会传染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它是由一系列重致病因素导致的,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毒物、寄生虫、细菌、病毒、药物以及自身免疫力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当肝脏功能受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特别是那些由各类肝病致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我们称之为传染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其中,甲肝、丙肝、丁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而乙肝和丙肝的患者数量较多。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其传播方式也各不相同。
虽然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传播方式,就能有效避免病毒的侵袭。以乙肝、丙肝和丁肝为例,它们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当我们的血液或皮肤黏膜接触到这些肝炎病毒时,就有可能受到感染。输血、医疗器械使用和母婴传播也是这些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另一方面,甲肝和戊肝则通过唾液、汗液、粪便等介质传播,因此这两种肝炎更容易造成大规模爆发。与这些患者日常密切接触,如共同进餐、洗浴或睡眠,都可能使我们感染上病毒,因此需要格外警惕。
并非所有肝脏疾病都具有传染性。例如酒精肝和脂肪肝,这两种疾病就不会传染。酒精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而脂肪肝则分为轻、中、重三个阶段,轻度脂肪肝的及时治疗能有效防止病情恶化。
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半途而废,就能避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尽力消除社会误解和歧视,让肝炎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