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改最新消息

健康新闻 2023-09-16 15:03健康新闻www.xinxueguanw.cn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然面临新旧矛盾的困扰,承受这样那样的议论,遭遇难以预测的挑战。当下综合医改已涉深水,安徽省拿出了特有的钻劲、闯劲与韧劲,在激流险滩中不断调整姿态、校正方向、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持续写下令群众满意的医改答案。

 
解决“老大难”
 
“新一轮医改12年来,全省各地以摸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探索创新的魄力,勇当改革的排头兵。”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介绍,改革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比的是决心、拼的是毅力。改革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拥护,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保障了安徽医改总体顺利推进。
 
改革总是伴随着探索,先行者的路有时候会多走一段。比如,2010年,安徽省率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属性。这一举措当时引发了“吃皇粮”的争议,关于基层机构积极性调动的话题浮出水面。对此,2011年,安徽省制定了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政策“三十条”,对基层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10个方面的政策打了“补丁”,提升了基层活力;2012年9月、2015年2月,安徽省又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
 
“这些探索在为全国基层综合医改提供经验的,突出体现了医改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的困难程度,也展现了政府深化医改的担当和情怀。”陶仪声举例,安徽省最先在国内出台了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办法,2015年—2019年,安徽全省各级财政公立医院投入合计226.5亿元,年均增长14.4%;,省财政安排新增债券额度2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5亿元,以奖代补推动各级公立医院化解债务。
 
安徽并不富裕,但各级财政对医改的投入始终得到重视。蚌埠市卫生健康委曾负责医改工作的王禹回忆,几年前为配套推行药师下临床、保证用药安全,曾多次和相关部门协调,但由于政策限制无法设置药事服务费,还是蚌埠市政府每年拿出600万元的经费专门用于支持这项工作。
 
养老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村医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不久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1年基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工作任务清单对解决“老大难”下了“死命令”完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机制,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今年6月底前解决所有在岗村医的养老问题。
 
做好“附加题”
 
地处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安徽省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中的表现愈发亮眼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安徽省也已全面开通长三角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通道,实现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和6631家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两个全覆盖”。在经济日益活跃、老百姓生活日趋便利的,一个令人略感尴尬的现状也摆在眼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情况的通报中,安徽省连续两年因为患者外流而被点名。
 
如何通过扎实的改革,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安徽省内的平稳落地、有效扩容,从而留住患者在省内就医,甚至争取外省患者“慕名而来”,实现就医人群的“有进有出”,成为新时代安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现成绩突破的“附加题”。
 
在蚌埠市,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军波在去年履任后,就在全市医疗行业提出了一个“强行入轨”的政策。“一个是抓作风,一个是抓学习,一个是抓环境整治。比如,规定医务人员在周末之外的时间不允许饮酒。饮酒被发现后,院长要从绩效上有体现,行政领导要从职务上有体现,一般工作人员要从奖金上有体现。”刘军波说,“一些医生学习意愿较弱,满足于“小富即安”的心理,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蚌埠到上海也就一个多小时的高铁,如果本地的医疗能力不能跟上经济发达地区,那么怎么服务好本地老百姓?”
 
“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运营规模扩大了,但我们不准备从市、县挖人。如果把全省儿科医生全都吸到合肥市来,会造成新的不平衡,这不是初衷。培养能够服务好安徽老百姓的医学人才,第一个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带,第二靠我们自己培养。”安徽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孔维鹏如是表态。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全国共性的问题也需要正视。“基层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随着医共体模式渐趋成熟,天长市医共体牵头医院之一的天长市人民医院院长王浩也看到,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农村人口减少、流动性增大,如果片面强调百姓就地在基层就诊,可能会与现实情况脱节。“再有就是基层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基层人员仍面临着收入相对较少、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受限等问题。”王浩说。
 
“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的矛盾、人口多与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重大流行疾病多发与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的矛盾等,都给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说,安徽省作为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先行示范区,改革的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拿下“加分项”
 
安徽省医改的多位参与者坦言,医改是民生最深的关切之一,解决老百姓的问题,需要站在老百姓角度,更多从老百姓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医改加分。
 
“比如,讲高质量发展,老百姓不一定能完全听懂。”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郭政新说,“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待遇提高。待遇提高,如果导向是错的,不如不调动。所以在改革中,一定要强调调动与医改目标方向一致的医务人员参与积极性。”
 
据了解,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背景下,2020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为215.3元,其中次均药品费用93.6元,出院者平均费用10894.8元,其中次均药品费用2043.5元,每床日平均收费1217元,5项指标在全国三级医院中均处于较低水平。
 
“就我们自身体会而言,早改革早主动,被动改革会很被动。”郭政新表示,该院早在2015年就主动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同步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取得了职工平均绩效薪酬增长显著、患者就医感受持续提升、医院运行充满活力等成效,“其中原因,就在于坚持医患同受益的导向,认真学习国家的政策,将之变成自己的工作”。
 
自己的工作该怎么干?在蚌埠市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前,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构成和来源分布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梳理。该中心主任刘林介绍,针对辖区居民间多为亲戚、朋友、熟人关系,彼此互动频繁、影响力大的特点,中心将促成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重点落在了“服”这一环节上,通过家庭医生的真情服务构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形成更加稳固的“熟人关系”,影响居民对服务效用和基层就医的认知度,从而在“抓”住签约群众、“管”好重点人群上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该中心还把医疗与养老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和康复护理为基础,探索临终关怀和居家照护的闭环式医养服务圈,与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衔接,形成了有机高效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这项工作逐渐成为一大服务特色,满足了辖区居民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专业医务人员与志愿服务人员的有机融合也使医养融合有了更多的暖意。”刘林说,今后还将开设家庭病床,为身体衰弱、偏瘫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治疗”照护,让社区居民对在基层就医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上一篇:新医改内容 下一篇:重庆 医改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