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东莞核心引擎(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前景)
东莞属于粤什么地区 “联网”大湾区,东莞这3年开挂了!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人口超千万……
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科学城、
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
东莞南站、佛莞城际、狮子洋通道……
华为、OPPO、vivo……
这三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东莞有多强?
湾区一号(来源滨海湾)
仲夏七月,珠江东岸,从伶仃洋边到松山湖畔,莞邑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动能勃发。
今年是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三周年,恰逢建党101周年和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正不断从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国家战略,东莞作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 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三年来,在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省大湾区办的大力指导之下,在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高位推进、市大湾区办的全力协调落实之下,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起步成势——
跃上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新起点;
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两年来,松山湖科学城全力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迈进;
跻身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滨海湾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行稳致远;
以产业发展“五大工程”为统揽,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强势崛起;
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破千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获批筹设,大湾区大学加快建设……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效果图
长风起,潮头立。面对历史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东莞继续火力全开,坚持“湾区所需、东莞所能”,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全面对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争取国家支持东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全面参与省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谋划工作,全力争取更多国家级政策支持、“国家队”项目等落地东莞,举全市之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奏响大湾区科创时代最强音
6月,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又迎来新成果——“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试验平台”通过省验收。这一平台将为我国在航空、航天、医疗电子及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电子信息系统研发与产品制造,提供功能强大的试验支撑。
散裂中子源靶战谱仪大厅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建成以来,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至今已完成用户实验课题约700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用户课题约占1/3,其中来自香港、澳门的用户约占总用户的10%,2021年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为粤港澳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中国散裂中子源(资料图)
巍峨山下,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不远处,是已基本完工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项目。作为广东省首批四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湾区专项。实验室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202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资料图)
2020年7月,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获批共同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是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1年获省批复总体规划。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局部)
如今,在松山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龙头企业等齐声奏响科技创新的主旋律。
原始创新策源激活能量场——“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重磅坐镇,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一大批明星创新企业云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科技、东阳光药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实践土壤。
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科技创新提供转换支撑。
完备的创新体系使得越来越多的前沿性、基础性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东莞的产业一线转化,创新效益从“1”到“N”倍增。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全国首台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临床装置在市人民医院实现落地转化。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38家产业化公司,注册资本总计近2亿元,累计销售合同金额突破2亿元。
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联合发起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通过链接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打造出机器人领域“梦工厂”。利用东莞区位和产业优势,他先后与学生创办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等知名企业,并孵化出了云鲸智能、正浩创新等一批创新企业。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
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几倍
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李泽湘感叹地说,在松山湖科学城之外,全世界鲜见硬件孵化领域成功如此高的地方——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共孵化60多家公司,硬件科技公司存活率达100%。
迈向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主板挂牌上市。而在4月,东莞还有两家企业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梳理东莞全市71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后不难发现,大部分上市莞企属于先进制造业,涵盖电子、机械、制药等多个行业领域,这些科技型和先进制造型企业在上市后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大湾区建设三年多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54%。
凝视宇宙,神舟飞船探索浩瀚太空,在这背后有莞企易事特集团连续26年的技术支撑,为神舟一至十三号飞船提供高标准电源设备;
遥望蓝天,来自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关键零配件让飞机在万尺高空中安然翱翔;
迎着海风,广东首艘LNG油气合一加注趸船“珠港西江能源01号”驶向大海,这是由东莞市南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
放眼陆地,华为、OPPO、vivo三部莞造手机货通全球,一部智能手机中95%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东莞迅速配齐。
从2021年初起,东莞旗帜鲜明地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基地,力争三年内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到2000亿元。
新动能源自“新打法”。给政策,搭建“1+N”政策体系,针对每个基地实施不同奖补细则,符合条件的企业落户更高予以1亿元奖励;给土地,在全市土地开发紧约束的背景下,仍为基地规划约60平方公里连片产业用地;给资金,成立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给机制,推行“标准地”“七个一”服务以及全球揭榜“以资招商”等创新举措。
目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已累计完成土地收储3800亩,引进29宗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87亿元,天域半导体、光大半导体、博力威锂电池等5个投资超30亿元特重大项目落子。在塘厦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内,顺络电子、艾瑞科热能、新秀新材料电子、瑞勤科技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足马力建设忙。
深莞两城产业高度协同,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横跨两地,“双城族”交通潮汐蔚为壮观……未来,东莞还将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健全深莞协同发展机制,为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朝着世界级跃升贡献更大力量。
华为松山湖基地(资料图)
软硬联通加速画出同心圆
“东莞毗邻广深港,区位优越,接受辐射带动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6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大湾区》东莞篇播出,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执行董事黄宏波出镜介绍了基地发展的情况。
2020年底,香港人黄宏波在滨海湾设立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区位优势是他看好滨海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滨海湾开车去香港屯门只要45分钟
坐高铁到尖沙咀只要33分钟
往返莞港两地十分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多来,基础设施正加速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 正越织越密,“内湾半小时、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梦想照进现实。
高铁出绿翠(来源邹锦考)
“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建设。赣深客专顺利通车,东莞南站配套工程按期竣工;佛莞城际、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获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未来交椅湾站将接入深圳地铁20号线……织就了一张多层次、大容量、通勤式、一体化的快捷轨道网。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资料图)
放眼珠江口,狮子洋通道项目主桥及大跨钢桁梁桥初步设计通过评审,直连滨海湾与南沙的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之一标段开启穿海之旅。加上原有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跨江通道“成团出道”。港澳码头至澳门的水上客运通航,湾区快线 覆盖“9+2”城市群;莞番高速二期建成通车,莲花山通道、科学城通道等跨市、跨江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东莞在大湾区的地理枢纽地位越发突显。
滨海湾大桥(来源滨海湾)
东莞与香港还携手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了跨关境海空联运项目——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
它使得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前移’
为东莞及周边的电子等高附加值产品
构建了快捷出海通道
大大提高了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东莞已建成松山湖、滨海湾两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引进超过120个港澳创新创业项目,带动上百名港澳人才就业。
“港商二代”的梁毓伟带领团队在东莞潜心研发“教育机器人”项目,他还身兼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主席、东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多个职务。“希望更多港澳青年能拥抱大湾区,拥抱祖国未来的发展。”近年来,他精心组织了香港青年东莞实习计划、莞港青年篮球交流营、“寻找家乡的故事”等系列青年交流活动,成为两地人文交流的“摆渡人”。
5月,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第二所港澳子弟学校;6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一期)迎来首栋主体结构封顶,未来招生总规模将达到6000人;境外高端紧缺人才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湾区社保服务通”先后实施……随着各项市民待遇的全面落实,港澳居民在东莞发展中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满满的获得感,一幅三地居民其乐融融,共享幸福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效果图
核心引擎带动融入“双区”
从广深沿江高速一路向南,OPPO智能制造中心、正中科学园、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在滨海湾的交椅湾板块次第排开,加足马力建设。
对接港澳、联动前海,是滨海湾“向海而生”的使命。去年10月,在前海“扩区”一个月后,滨海湾高调亮相深圳,举行高规格的价值投资分享会,与深圳等地企业达成总投资228亿元的合作。作为大湾区中最年轻的战略平台,滨海湾成立近五年来,已与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投资额超3000亿元。
东莞沿珠江一线正处于“黄金内湾”的重要一环,滨海湾新区、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及东莞港沙田港区片区已经被纳入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被赋予更大的机遇与使命。未来,东莞将以滨海湾为核心,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
滨海湾还加快推动与广州南沙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在交通互联、政策推广、环境治理和人文湾区上全方面合作。
虎门港综保区于2019年12月通过八部委联合国家验收,2020年5月正式封关运作。沙田海关依托综保区,开展保税全链条业务,今年1-5月进出口贸易额逆势增长两倍多。
深度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东莞重大战略平台的核心引擎作用更强劲。
“点”上,除了松山湖科学城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与银瓶合作创新区也各展所长。前者更深层次推进穗莞合作,与广州开发区共建“全面深度合作先导区”,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连片土地统筹整备、产业立新柱、环境品质提升等取得了系列成果;后者坚持生态优先,探索跨越式绿色发展新路径,打造绿色智造新高地。
“线”上,南部九镇率先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拓展产业空间、深化产业协作。今年,市专门成立南部各镇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市发展改革局正牵头抓紧统筹落实,在用地、用林、资金等方面为南部九镇重大项目赋能赋智,实现高水平对接融入,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新样板。
借助一个个重大合作平台,东莞与大湾区兄弟城市迎来更深层次的互动,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湾区,正奔涌而来。在这里,东莞遇见未来、创造未来!
“三江六岸”龙湾段
来源南方+(东莞发布综合整理)
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前景 大湾区带动广州东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