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滨州)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37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小清河发源地 森林滨州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壮美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山东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南岸,因居于“渤海之滨,黄河之洲”而得名,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水润山泽、林深叶茂。

近年来,滨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着力繁荣生态文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激荡起生机勃勃的振兴气象,谱写了绿色发展的恢宏乐章。科学决策,绘就生态蓝图

滨州黄河植物园,是滨州保护湿地生态、提升城市品质的样板工程。漫步植物园,只见湖光树影两相映,听得百鸟争鸣声声脆,可以尽享亲水近绿、水天一色、回归本我、返璞归真的园林意境。

,2007年之前,滨州却难得有这样的自然美景。滨州地处土壤高度盐碱化的平原地区,缺水少树、生态脆弱。2007年起,为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滨州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3200万元用于林业建设。十几年拼搏,硬是将一片苦海盐边贫瘠、脆弱的土地变成绿水成荫、碧水长流的宜居城市,彻底改变了全市城乡面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滨州林业人深知,生态安,则国土安、经济安、百姓安。虽然啃掉了国土绿化的硬骨头,但要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经济永续发展,还得砥砺前行。2017年,滨州提出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进一步巩固多年来取得的国土绿化成果,进一步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滨州将创森工作列入全市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内容之一,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 公共财政预算,全市每年用于造林的资金都在8亿元左右。

为科学推进创森工作,滨州编制了《山东省滨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7年)》,确定了“一轴、双核、三区、七带、九廊、多点”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

一轴,指沿黄河形成黄河生态保护以及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轴。重点实施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因地制宜提高水岸林木绿化率。

双核,指滨城城区和沾化城区的城区森林建设和环城生态圈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城区公园、广场和城郊公共开放绿地,扩大生态休闲场所服务范围,优化人居环境质量。

三区,是指滨州市北部毗邻渤海的生态防护片区、南部邹平县山区的水土保持片区,以及中部冬枣、蜜桃、鸭梨等林果产业发展片区。北部重点建设沿海生态防护和湿地资源保护体系,营造滨州市北部的生态保护屏障,南部进一步拓展山区绿化空间,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中部进一步巩固林果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七带,是指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秦口河、潮河等滨州市七条主要河流的生态防护林带。加强水体岸线自然化建设,提高适宜绿化水岸的林木绿化率,充分发挥沿岸防护林带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九廊,是指滨州市交通规划“四纵五横”的综合交通主框架的绿化林带。依托道路选线布局和两侧可绿化空间,建设和完善沿路绿化带,提高道路林木绿化率,有效发挥生态隔离和防护功能。

多点,是指市域内呈节点状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体验基地、森林乡镇等生态建设空间。统筹兼顾城乡生态建设,培育健康稳定、优质健美的城市森林空间,让公众充分享受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福利。

科学规划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滨州要用自然生态和山水人文诠释绿色发展的内涵。锚定目标,收获累累硕果

创森期间,完成造林面积84.7 万亩、林下经济21.29万亩,完成道路绿化2265.9公里、水系绿化1426.4公里、农田林网66.85万亩,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乡镇8个、省级森林村居90个、市级森林乡镇47个、市级森林村居385个,发展壮大“特色林果、林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木材加工”五大林业产业集群……这是一条生态之路、富民之路,是一条乡村振兴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滨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滨州明白自身的优势,也清楚自身的短板。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滨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滨州的优势在资源。全市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布局,积极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态环境质量更好、生态经济效益更高。通过大力发展沾化冬枣、无棣金丝小枣、阳信鸭梨、惠民蜜桃、邹平水杏等名优经济林,形成了“北部沿海红枣飘香、中部沿黄梨桃芬芳、南部山区杏柿吐艳”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格局。

滨州的短板在造林。针对以往造林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探索建立了“ 带动、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的造林机制,将造林质量与造林者利益挂钩,解决了因产权不清、利益不明造成的投入不足、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激发了造林的活力,产生了造林的动力,让造林绿化实现了可持续。樱花山就是滨州补短板的典型案例。

樱花山位于滨州邹平南部,面积3600亩,由于早年无序开采,导致岩石 ,尘土飞扬,满目疮痍,一度成为垃圾堆积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创森期间,当地 积极运作,攻克难题,强攻招商引资,以山招商、筑巢引凤,制定荒山拍卖、租赁、承包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了荒山治理修复力度,经过几年的荒山治理修复,目前的樱花山已成为集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生态教育于一体的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等。

当短板变为新的优势后,滨州把生态建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2019年,滨州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林长+林长制办公室+林长制成员单位”组织体系,设立各级林长7920名,压实各级党政领导保护生态资源的主体责任,构建了生态资源管护的长效机制。,通过建设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智能手段,依托林长制网格化责任体系,高效推进了全市林业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滨州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深入挖掘造林空间,启动了94公里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以淤背区重要空白段和旅游区周边为重点,投资约7000万元,建设林带4100亩,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2022年,滨州持续推进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修复,果断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依托黄河沿线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建成7处集休闲游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特色郊野公园,极大地提升了黄河两岸景观品质和人文内涵。矢志不移,提升民生福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滨州在5年的创森历程中,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荫道路、绿道 建设,让群众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加快生态旅游、科普研学、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让市民尽享生态红利。

5年来,全市新增的林地在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保护作用的,就像一个巨大的氧吧,持续不断地改善着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升给滨州带来新的景观——飞鸟翔集,“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已成为滨州人的切身感受。统计显示,滨州发现有记录的鸟类310余种。

5年来,“湿地添绿”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4处和省级以下1处,总批复面积83.5万亩。滨州市25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9659.97平方公里的5.76%。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贝壳滩脊·湿地生态系统。目前,滨州已形成黄河居中,龙江湿地、南海湿地等大小湿地环绕的生态空间格局,发挥了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增加碳汇、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为全市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5年来,特色林果、林木种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林产加工等产业集群逐渐成形,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通过实施“布局调整、园区带动、产业优化”措施,连续举办九届苗博会,带动了全市林木种苗产业大发展,全市育苗面积近27万亩。惠民县育苗面积9万余亩,白蜡、国槐等苗木远销全国各地,全县苗木专业合作社8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人员5万余人。,建设、提升了10处森林旅游景区,依托万亩枣林、万亩梨园、千年古桑、万亩桃园、万亩杏林,着力发展果园生态旅游,一年一度的冬枣节、梨花会等,凸显了滨州森林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正如著名诗人艾青在《光的赞歌》中所写“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做新的起点。”今天的滨州,正在把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创建作为新的起点,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凝聚更广泛、更强大的绿色发展力量,永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美滨州,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坚实自然资源保障。

滨州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滨州自然资源和规划)

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滨州 滨州被评为森林城市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