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问名纳吉(古代婚礼是先纳采还是先问名)
古代婚礼中的纳采是什么意思? 纳采、问名、纳吉……古人婚礼有讲究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周易》一席话,几乎将婚姻推上神坛。
古人认为,婚姻于家庭、于社会、于伦常皆是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高度重视的结果,便是儿女们自己不能做主,得由家长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西周开始即是不成文的规矩。到了唐朝,更是成为了板上钉钉的法律条文。而唐诗中诸如“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之类的道德教谕,更是在为这条法律呐喊助威。
挑拣成婚的人选,只是之一步。要抵达婚姻,中间尚有为数众多的繁琐环节亟待攻克。从周朝开始,便定下了婚姻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这六道仪式走下来,才算是合法婚姻。
是“纳采”,男方托媒人,带上一只大雁到女方家里提亲,表达结合的意愿。有了初步意向之后便是“问名”,男方带上一只大雁,向女方讨要生辰时日,然后带回家卜算。生辰时日若不合,婚事就此打住;生辰时日相合,男方向女方报喜,这就是“纳吉”,纳吉依然需要送大雁。第四步是“纳征”,这一个环节要送束帛、俪皮等贵重物品,算是订婚的礼物。第五步就是“请期”,由男方求得良辰吉日,然后将日期送给女方过目,还要捎带上一只大雁。如无异议,就定下婚期,下一步则是正式结婚“亲迎”。
大雁之所以能在六礼当中“独挑大梁”,是因为大雁的寓意太符合婚姻所需大雁是候鸟,总是按时节迁往温暖的地方,随阳而动,用雁象征妻随夫而动;大雁极忠贞,如果伴侣死亡,宁可单飞也不再另觅佳偶,用雁象征妻子对丈夫的专一;大雁性情柔和,用雁象征妻子对丈夫的顺从。大雁不那么易得,唐人便用面塑的大雁或是家禽来替代真正的大雁。到后来,茶文化大行其道,唐人用茶叶代替大雁,因为茶植子必生,且种在一个地方后不能移动,移动就会死亡。用茶作礼,象征女性忠贞不二和生育后代。与大雁的含义一样,又是忠贞不二。
除了大雁,唐人在最初的纳采这个环节上,还要送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样物件。送的也不是物件本身,送的是九种大吉大利的意思,“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
六道仪式已经相当复杂,而在每道仪式之中,还有许多今人难以想象的细致环节。六礼在周朝时仅仅只为贵族们量身打造,但到了唐朝,六礼便成了法律规定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常规形式。
从周人到唐人,古人们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繁文缛节。别以为那是古人愚昧,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有智慧,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明白通过复杂而庄严的仪式,能使人们迅速对某件事物充满敬畏。当从纳采开始,直到完成亲迎,经历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仪式后,谁还会视婚姻为儿戏?
◎本文摘自《唐诗风物志》(作者毛晓雯),图源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代婚礼是先纳采还是先问名 介绍古代纳采问名纳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