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的观后感100字(老舍茶馆的读后感简短)
当你读懂老舍的《茶馆》,就看清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老舍《茶馆》的小小观后感
1982年拍的茶馆,一个小小的茶馆,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反应当时社会的镜子,从晚清,到民国,动荡、混乱、民不聊生贯穿始终。王掌柜的泰裕茶馆,能做一直经营,靠的是王掌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神是人是鬼,王掌柜都能笑脸相迎,能鞠躬作揖,这种左右逢迎的圆滑放在当下、放在稍微安稳的社会肯定是如鱼得水;王掌柜去越做越小,直到被混混和官勾结占领;王掌柜的感叹是:虽然左右逢迎,但一辈子没做过缺德事,顺从社会改了一辈子“良”,只想过个安稳的日子,子女孩子能健康平安,为什么落了个家破人亡这样的下场?他想不明白,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在这部剧中,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两种硬汉,一个是秦二爷为代表的洋务派,一个是唐四爷为代表的民间革命派,在清末这两股势力也在互相不认同,剧中则是通过在茶馆二者对待卖儿卖女的老百姓的态度上,秦二爷不认为给一碗面能救得了穷人,能救的了国家,救国家救老百姓,要办洋务,要国家富强,所以他要变卖家产,搞工厂。而唐四爷作为晚清旗人,则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觉悟,他嫉恶如仇,则立马要了二碗面解决当务之急,他认为要斗争,要立马解决问题,并借此讽刺了秦二爷。剩下的人物都是地痞流氓,买办,旧势力,军阀,顺民穷人……几十年过后,洋人来了,鬼子来了,革命胜利了, 建立了,好日子却没有来临,一句逆产收掉了大部分普通人的财产,也包括爱国商人秦二爷的工厂,王掌柜的茶馆则在各种保护费和税收下半死不活,唐四爷和老实的松二爷更惨,只因感叹一句“大清要亡!”而被送入大牢,出来后沦落成买菜的;知识分子崔先生从改良派变成了不问世事吃斋念佛的消极派。恶势力如日中天,仁人志士食不果腹,在茶馆被霸占的前一晚,秦、唐、王三人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相遇的茶馆,四十年前他们意气风发,想要救国图存,努力了四十年,洋人被打跑了,但老百姓活的一样惨,秦二爷发出感叹:人有钱了,不要当好人,要去吃喝嫖赌享受;唐四爷说:我一辈子自食其力,一辈子爱国,老实人松二爷死了,却要去乞讨棺材才能入土;王掌柜说:这辈子从没做过缺德事,却连的茶馆都保不住。三人为自己撒完纸钱后,只能默默离去,老泪纵横自嘲着说“再见”,他们还能再见吗?
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改良派、走资派都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即使赶走了洋人、赶走了列强,也无法让人民当家作主,现在的现状也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无法给人民带来幸福,带国家走向富强,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是毛主席,是 ,是共产主义。
老舍茶馆的读后感简短 老舍茶馆人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