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了哪些大思想家(河南历史思想家有哪些)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37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河南籍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上,最厉害的20位思想家!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名人更是群英荟萃,涌现大量影响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甚至人类发展的大学问家。

今天主要给您普及一下河南历史上出现的最著名的思想家!

第1名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除了圣经以外,是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当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

第2名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第3名子产

春秋时代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出身于贵族家庭,少年时便聪慧异常。

公元前554年他开始担任卿职,12年后升任正卿,辅佐国君主持郑国政务20年,期间对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他“铸刑鼎”,坚定地推动刑法公开运动;他“作丘赋”,大力推进赋税制度的改革;他整理土地的疆界和沟洫,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他采取灵活机动、不卑不亢的外交政策,积极改变郑国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他所提出的哲学命题---“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在中国思想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子产为政,不断向人民施惠,在他去世的时候,孔子曾痛哭流涕地说“子产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位仁爱之人呵!”

第4名列子

名御寇,亦作“圄寇”“圉寇”,战国时郑国人(今郑州市圃田),据推测,列子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16年至公元前398年期间。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被尊为“冲虚真人”。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庄子·应帝王》和《吕氏春秋·下贤》分别记载列子和子产曾经先后拜同一个老师壶丘子林,列子长期在郑国郑圃隐居,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圃田村东南一公里有列子墓,村北一里处有列子祠,并传授生徒,即使生活窘迫。也拒不出仕。据《战国策·韩策》载,楚王问韩国使臣史疾所学,答日:“治列子圉寇之言。”可见其在世时声名已远播诸侯。

第5名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被处死。

第6名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

亦称申子,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郑国京(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人,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他原来信奉道家思想,后来分化出来,成为法家。申不害继承了道家的学说,主要从道家里边吸收了“君人南面之术”,即驾御大臣的权术,以此来加强法家当时所主张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度。

他的著作《申子》原来有两篇,《汉书。艺文志》中说是六篇。清朝时,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有《申子》的辑本,但不是原貌了。现只在《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所引《大体篇》和一些佚文。

第7名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34兼儒墨,合名法#34,故史称#34杂家#34。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34一字千金#34。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第8名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韩非是战国七雄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古代法家学派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封建法治理论的奠基人,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削足话履》等。

第9名鬼谷子

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云梦山山下王庄村(著名的王庄龙山文化遗址处)。“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其实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

第10名墨子

出生在约公元前479年,单名一个“翟”字,叫 墨翟。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平顶山市鲁山县人。

《史记》里对墨子的身世没有提及,有学者认为墨子是宋国人,也有人说是鲁国人,他的主要思想就是《墨子》一书。《墨子》的内容是先秦思想家著作中最丰富广泛的,是当时中国思想界最绚丽的色彩。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社会目标;为此他主张天志、明鬼,又有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四条反儒家的思想。

孔子对传统是保持理解的态度,而墨子就是典型的改革派。墨子非常质疑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对传统是持强烈批判态度的。

第11名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

西汉时期洛阳人,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文帝二年,贾谊提出的《论积贮疏》得到汉文帝认可,贾谊协助汉文帝修改了许多的政策和国家法令,得罪不少的功臣元老。汉文帝十一年,贾谊作为太傅,眼见梁怀王摔死而难安,次年忧郁去世,享年三十三岁。

贾谊的进步主张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政治眼光和对政论的见解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他的思想立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而变得更加系统和长远。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第12名范缜(约450年-515年)

字子真,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无神论学家。南阳舞阴人(今河南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说是顺阳(今河南淅川境内)人。

他的《神灭论》,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迷信,其核心的论点就是“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和灵魂是一体的,身体死亡了,灵魂也就灭亡了,主要针对佛教的灵魂转世说。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闪烁着瑰丽的光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范缜幼而好学,在青少年时开始拜名儒刘瓛为师。范缜的在学习期间敢于发表“危言高论”,使得权贵子弟同窗都畏他三分。范缜成年后,博通经术,尤其精通“三礼”。

第13名玄奘(600—664)

俗名陈炜,河南偃师县人,唐代高僧,翻译家、旅行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以唐僧、唐三藏而闻名于世。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法相宗创始人。

因为当时对一些重要的理论有较大的分歧,大师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贞观元年(627年)大师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后私自出境,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玄奘大师主张“既需求真,又了喻俗”的译经原则,创造性提出“五不翻”,成为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新译”标志。

唐太宗说,他最为其所敬重者,则为玄奘大师!梁启超说他是“千古之一人”。在我国历史上对玄奘大师的评论莫过于他的代的道宣律师所作的概括

“听言观行,名实相守;精厉晨昏,计时分业;虔虔不懈,专思法务;言无名利,行绝虚浮;曲识机缘,善通物性;不倨不谄,行藏适时;吐味幽奇,辩开疑议。实当代之英贤,乃佛宗之法将矣。”

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第14名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唐代白居易曾对韩愈给出这样的评价“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这里班马之风的班指的是班固,马指司马迁。

第15名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病逝,赐谥纯公。

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第16名程颐(1033-1107年)

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即北宋理学四大主要学派“濂洛关闽”之一,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程颐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 ,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宣扬“气禀”说。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第17名邵雍(1011年—1077年)

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北宋哲学家、思想家,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

天圣四年(1026年),随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号康节。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第18名张载(1020—1077年)

字子厚,祖籍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出生于开封,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

张载留给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精神财富,是他关于儒者使命和社会理想的概括性表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世称“横渠四句”,历代传颂不衰,可谓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

第19名许衡(1209-1281年)

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金元时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书,是金元之际南方理学北传的倡导人物之一,也是张载关学人性论在元代最精深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许衡在承接前辈张载人性论的,还对其做出了许多精确的诠释。许衡认同张载的人之本性是在“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间相互转换,人的禀赋天理即天命之性原本是善的体现,是本然之性。还提出心与天同的“天人合一”论,强调“反身而诚”“尊德行”等自省自思的认识和修养 ,认为如此就可以尽心、知性、知天。他所精研的内容并不拘于程朱理学,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

许衡是元代儒学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元代有人赞扬他道“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晋文公)下。”这和“横渠四句”句中的“为往圣继绝学”有着不谋而合的一脉渊源。

第20名曹端(1376-1434)

字正夫,号月川,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河南渑池人。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曹端被追谥为“靖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下旨曹端从祀孔庙。思想史上一般都认为曹端是继方孝孺之后将儒学继承发扬的又一位儒学大师。曹端强调心性,认为人是通过心性来达到“天、地、人”的合一,从而获得人之所以为人的智慧和尊严。曹端的另一个显著成就便是他对于佛教与道教行为的 和屏斥。

曹端的著述甚丰,存世的很少,目前曹端的存世的作品集有一部《曹月川集》(一卷),由清代张伯行(见《清代名人传略》)收集整理和刊刻。

河南历史思想家有哪些 中国十大思想家是谁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