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荆州派与益州派(网友说蜀汉就是荆州派联合东州派打压益州
大司马厅长什么梗 网友说蜀汉就是荆州派联合东州派打压益州派,诸葛亮表示笑哭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30)
主笔闲乐生
在前面的篇章里我们讲过(《刘璋温和懦弱的大草包,还是大智若愚的真雄主?》),刘焉统治益州,主要靠的是以东州派为核心力量,镇压益州派以巩固权力;而刘璋上位后,靠的是亲和益州派,限制东州派以巩固权力。这些 确实起到了巩固刘焉父子权位的目的,让这两位并不是很强大的外来者,竟得以执掌益州二十余年。但这些 的副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它使得益州派系丛生乌烟瘴气,每个人一进入官场就必须要坚决战队,如果你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就会被惨遭排挤与倾轧。法正、张松、彭羕、李严、费诗这批最早投效刘备的人,就曾经是派系斗争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只能再引来刘备这支外来力量,终于成功咸鱼翻身,成为了益州新贵。
,这些因改换门庭而获得权位的益州新贵,毕竟是从益州混乱的政治生态中成长出来的,他们习惯了派系斗争,再加上他们陡然富贵,难免有小人得志之态,所以一经挑拨,就很容易成为新的派系斗争领导者。而益州本来就有很多政治派系,益州土著豪族与东州客居外人多年相斗,早已矛盾重重,现在又多了刘备集团这帮荆州新贵,这使得益州的派系斗争更加复杂,更加混乱。诸葛亮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入蜀之后,便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抹平派系,减少内耗这方面。
比如,关于彭羕的处置问题。
图彭羕
彭羕,字永年,益州广汉郡人。这个人身高八尺,相貌魁梧,性情高傲,相当不合群,这种性格在刘璋时期拉帮结派的政治生态中是相当难混的,所以虽然只在益州担任一小小文员(书佐),却仍被众人排挤毁谤,刘璋就把他剃了光头罚作苦役,贬为奴隶。彭羕怀恨在心,刘备一入蜀他就赶紧投效,并得到庞统赏识,得以平步青云,在刘备入主益州后成为益州治中从事,相当于益州府的第二副州长,位高权重,而且年仅三十岁,可谓前途无量。
可没想到,彭羕一朝得势,就立刻变了脸孔,形色嚣张,白眼看人,并且自己也开始拉帮结派打击报复,从前他最讨厌别人这么对他,如今他却变本加厉对付别人。诸葛亮感觉这人太影响团结了,难当大任,于是多次向刘备进言,说彭羕这人心大志高,难保他以后会惹出什么大事儿来。刘备暗中观察,也发现彭羕是个惹事精,于是对彭羕稍加疏远,调任他为江阳太守。
彭羕如果是个聪明人,就应该察觉到刘备这是在敲打他,希望他收敛锋芒,毕竟是个年轻人,在政治上还需要多加锻炼。可没想到这彭羕是个作死的,他听说自己从中央被外放地方,心中不爽,竟然跑去找马超诉苦,说“刘备老革(老兵),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马超是什么样的人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可是连曹操都敢反的牛人,彭羕这话一出口,绝对不安好心,说轻点是结党营私,说重点就是鼓动造反!
很可惜,彭羕看错人了。马超已经不是从前的马超了,他旧部丧尽,全家被杀,光杆司令投效刘备,从前的雄心壮志早就废了,如今他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岂会被你一个小彭羕带偏。于是马超立刻向刘备举报彭羕的反动言论,刘备大怒,立刻将彭羕打入大牢。
图彭羕
彭羕不死心,在狱中还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替自己辩解,说自己那句话意思是要马超和自己一起全力效忠主公,共同讨伐曹操罢了,根本就不是想造反。诸葛亮说你别解释了,解释就是掩饰,现在只是让你外放地方,你就敢勾连马超,日后要是时机合适,你还不祸乱朝堂啊!这种人,不能留。最终彭羕被依法处死,年仅37岁。
与彭羕相似的,还有诸葛亮后期处置的来敏。来敏,字敬达,荆州新野人,乃东汉初年开国功臣来歙的后裔,东汉末年司空来艳之子,可以说出身名门,根正苗红,而且博学多闻,是一代宿儒学士,所以刘备与诸葛亮都极力提拔他,刘备让他担任太子家令,也就是太子刘禅家的总管,而诸葛亮在北伐前夕进驻汉中后,也请他担任军祭酒、辅军将军。算是对他相当不薄了,,没过多久,来敏就出事了。
原来,诸葛亮之一次北伐,虽功败垂成,却带回了大批魏国降人,姜维就不必说了,还有上官雝、尹赏、梁虔、梁绪等原先魏国天水郡的主簿、功曹也都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如上官雝官拜讨虏将军,梁虔官拜大长秋,梁绪官拜大鸿胪,尹赏官拜执金吾,这可都是九卿的高位,诸葛亮这么做,大有政治的原因,可来敏却不服气了,竟然当众骂道“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结果诸葛亮便以“乱群”之罪将其免职。所谓“乱群”,就是影响团结,乱搞派系,这是诸葛亮要坚决打击的对象,他管你是功臣之后还是东宫旧臣,谁破坏团结,诸葛亮就搞谁!反之如果谁有利于维护团结,那么诸葛亮就要大大的重用。
比如,关于刘巴的问题。
刘巴,字子初,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衡阳县西)人。他出身于荆楚一流的豪门。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亲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年少成名,才学冠绝,十八岁便担任荆州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也就是管荆州户口与赋税的办公室主任。刘备听说了他的名声,想与其交好,便介绍荆州神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紹的,拼命推辞,说自己承当不起,大大谦虚了一番。刘备当时只觉得这刘巴挺怪的,有些谦虚过头了,但他才发现,刘巴这不是谦虚,而是讨厌自己。
至于刘巴为什么要讨厌刘备,我也不太清楚。,在赤壁之战后,荆州士人大多归附了刘备,只有刘巴不走寻常路,竟然向北投降了曹操,曹操就让他去招抚南四郡,刘巴说“我不去。”曹操很奇怪,我要重用你,你居然不肯?就问原因了。刘巴臭着脸说“刘备在荆州,我不要去!”曹操似乎没有听懂这句话的意义,笑着说“怕什么刘备,刘备来了,我就派六军杀过去帮你!”
刘巴没办法,只好南下,结果他真的很衰,刘备竟然趁着周瑜和曹军在江陵相持,趁机一举拿下了南四郡,这时刘备听说刘巴也在这里,非常地高兴。神经少一条的刘备还以为上次他沒跟自己南下,是被曹操抓去的关系。而当刘备很热情地准备去找刘巴敘敘旧,才发现刘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远,逃到交趾(今越南)去了。刘备气得半死,诸葛亮却还想争取一把,竟然放下公事追了上去,苦劝刘巴留下,说#34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34刘巴却说#34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34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好放刘巴走了,刘巴来到交州,改姓为张,生怕被刘备和诸葛亮再找到。
可惜,刘巴的性格太直,他不知为何又得罪了交阯太守士爕,只能再跑去益州投靠刘璋,原来刘璋的父亲刘焉曾经是刘巴父亲刘祥的门生故吏。有了这层关系刘巴才总算在益州稳了下来,但官职也相当低微,陈寿都不好意在史书上写下来。刘备入蜀的时候,刘璋也曾询问过刘巴的意见,刘巴只有一句话#34不要接纳刘备,你这是放虎入山林哪。#34可惜刘璋就是不听,刘巴心灰意冷,于是称病辞职,闭门谢客。
诸葛亮知道刘巴在刘璋这里后,非常高兴,但他也知道这人性子太差,跟刘备搞得很僵,所以不得不常向刘备说他好话,并让刘备在攻打成都时通告全军“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等到刘备进城,刘巴的“躲避刘备之旅”被迫宣告终结,他避无可避,只得投降了刘备。刘备心说你看你转了一圈,不还是归我了吗?作什么作啊!于是将刘巴任命为左将军府西曹掾,这是一个地位不高,但权力很大的官职,主管刘备左将军府的一切人事任用与文书往来,曹操方面任此职务的是重臣崔琰、丁仪等人。
但就算如此,刘巴仍然是个刺头。征虏将军张飞是刘备的好兄弟,此人虽然是个武人,但喜欢跟文人儒士们交朋友,甚至矫枉过正,“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来到成都后,发现这刘巴就是个很有名气的文人士大夫,就去跟刘巴交朋友,还跑到他家里留宿,想跟刘巴来个“卧谈会”。当年刘关张起事,三人就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张飞大概觉得一起睡觉就是增进友谊的更好方式,所以动不动逼别人和他睡觉,别人看在刘备的面子也就罢了,偏偏刘巴这个人特犟,他连刘备都不想讨好,何况是张飞。再说了,这事儿根本就是刘巴的本职工作——我只是投效了刘备而已,为他工作就好了,为何还要陪他老弟睡觉?但看张飞很凶的样子,睡就让他睡,我不搭理他总可以吧?
结果,张飞在刘巴家赖了一整天,东问西问,刘巴都沒开口吐出一个字,直把张飞气得哇哇叫——我一心和你交往,你却把我当空气?这叫我情何以堪哪——气的就跑到诸葛亮家中去睡觉,并向孔明恨恨不已的哭诉了一番。诸葛亮一向致力于调和各方矛盾,于是就跑去劝刘巴稍微注意一下同事关系“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刘巴却把头一昂,带着苍鹰一般的骄傲#34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34我前面就说过,刘备最讨厌彭羕骂他“老革”,现在刘巴又骂张飞“兵子”,这跟指桑骂槐也没啥区别。刘备这下火大了,当场发飙说#34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北投曹操而已,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34
诸葛亮一看糟了,赶紧又在旁边求情,说了一大通好话,甚至不惜自谦道“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还可以和刘巴稍微比一比)。”听到诸葛亮这么看重刘巴,刘备才稍息雷霆之怒,恨恨说道“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我们知道刘备也是个相当有脾气的人,所谓“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如果不是诸葛亮从中调和,刘备绝不可能留着刘巴添堵。话说回来,以刘巴同志表现出的情商,倘若当真跑回了许昌,只怕活不过两集,未免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所以刘巴大概也想通了,或者说被诸葛亮给说动了,从此工作兢兢业业,还是为蜀汉基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我们前面说的提议铸造直百钱,蜀汉的一些重要文诰策命,也都是刘巴执笔的。而法正死后,刘巴更是继任其尚书令之职,执掌内朝,成为蜀汉文臣中仅次于外朝丞相诸葛亮的人物。
其实,诸葛亮如此看重刘巴力推刘巴,不仅是因为刘巴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看重刘巴的品德,刘巴此人虽曾与刘备颇多仇隙,却并不喜欢拉帮结派搞事情,史书上说他“躬履清俭,不治产业,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别说派系了,甚至连私交都没有,所有事情都公事公办,这简直就是蜀汉臣子的典范。同样的情况还都董和。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举族迁入益州,也是刘璋的旧臣,曾任成都县令与益州太守,在任期间也是勤俭廉洁,粗衣素食,身居高官,却家无余财,并且在刘璋时期非常宽松的法律环境下,却以严法整治豪强,刚正不阿,所以诸葛亮对董和异常信重,钦点他为自己的副手,于是刘备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两人共事七年间,合作非常愉快,比如董和曾因某事连续和他争论十次,诸葛亮不以为忤,反而公开嘉奖,大加鼓励,并常常追思说
#34昔初交州平(崔钧),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徐庶),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董和),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诸葛亮主簿胡济),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34
,想要完全解决派系问题,获得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一个团结向上的政治班子,光靠诸葛亮一个人一个人去解决是不现实的。管理理论强调,制度建设是一切管理的起点。人少的时候讲感情,人多的时候靠制度。益州的派系问题根深蒂固,必须从制度入手,才能彻底根治。我们知道,诸葛亮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是世代相传的法家(注1),他要解决问题,自然要从法家入手。
注1见《三国志 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
所以,诸葛亮向刘备提议,应该立刻推动益州法律制度建设。我们知道,立法是相当考验政治水平的,所以,诸葛亮除自己外,钦点了一个四人小组协助自己,即法正、伊籍、刘巴、李严,一起制订刘备集团的“宪法”——《蜀科》。
科,是汉朝的一种法律形式,效力位阶比“律”要低,充其量相当于现在行政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是由于当时汉朝还在,刘备作为左将军领益州牧并没有权力制定律条,所以只能称其为《蜀科》。《蜀科》的具体内容已不可考,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蜀汉的用法虽然严峻,但公平公正,赏罚必信,所以百姓无怨。可法正在益州的政治生态中待惯了,他害怕诸葛亮这样做会引起豪强们的激烈反弹,且会对自己也会造成诸多限制,于是劝诸葛亮说#34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以武力征伐,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不如缓刑弛禁,以慰民望。#34所谓“客主之义”其实就是益州的派系问题,刘备入蜀,乃反客为主,益州豪强难免有想法,法正害怕诸葛亮用法太严会导致反效果,逼得益州豪强聚众闹事,那可就弄巧成拙了!君不见当年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废弃严苛秦法,这才得到广大民心的吗?
法正将汉高祖这庙里的祖宗给抬出来,确实很唬人,但诸葛亮从来就不是权威的奴隶,他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秦末那是暴政,不改能行吗?如今《蜀科》虽然严,但一点也不暴(注2),而益州的派系问题之所以这么严重,并不在于用法太严,恰恰是当年刘璋执法遵行儒家教义,对益州的统治,是类似于当年袁绍对冀州的路子,所以才导致“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就是让地方豪强们蹬鼻子上脸了,搞得君主和百姓上上下下都被搞得很崩溃,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34
注2比如,“诬罔罪”(诬欺君罔上),依《汉律》本要问斩(如司马迁便是犯了此罪,后以腐刑赎身死),但蜀汉的李严、廖立都犯了此罪,却只判了个“废徙”。可见蜀汉用法,极其谨慎,就算打二十大板,也要丞相诸葛亮亲自过问。
,宽严不是问题,关键要公平公正公开,这样不管是你属于哪个派系,只要违反法度,影响团结,必定严惩不贷,这样大家有了共同的刑赏准则,派系差别才能日渐泯灭,蜀汉政权才能由乱入治,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注3)。我们看诸葛亮后来亲手处置的人员,如彭羕、刘封、廖立、马谡、李严、来敏等,其中很有几位是刘备诸葛亮亲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可见诸葛亮只讲法制,不讲人情,这就是我们的诸葛丞相,法度严明,赏罚必信,开诚布公,如水如镜,至平至明,“可谓能用刑矣”(注4)。所以他最终才能做到“德及于人也,虽奕叶而见思。法加于人也,虽死徙而无怨”(注5)。并最终使得整个蜀汉“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注3见《三国志 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
注4见《三国志 李严传》注引习凿齿之论
注5见裴度《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刘备是个重情义的人,所以在他统治期间,蜀汉的基本路子仍避免不了抬高荆州、东州派而打压益州派。这个问题直到诸葛亮执政后才得到彻底解决。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府治事并领益州牧,他的丞相府与益州府就成了蜀汉的更高决策机构,而在这两个机构的重要职务中,处处都是益州本地士人的身影。
比如说最重要的丞相府留府长史,就是成都人张裔,,张裔还兼着禁军的射声校尉和益州第二副州长治中从事的位置,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左膀。而另一位右臂、同样也是成都人的杨洪也得到了进一步提拔,由益州治中复为蜀郡太守,并赐爵关内侯,拜忠节将军、越骑校尉,同掌禁军。主管整个丞相府人事任用的西曹掾则是益州名士李邵。而丞相府的参军诸葛亮则选了马谡和李邵的哥哥李邈。
这李邈虽然蛮有才,但为人相当狂直,曾经当着刘备的面说“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结果差点被刘备杀掉,还是诸葛亮把他保了下来,并多有重用,不仅让他接替李严的位置担任犍为太守,还让他担任丞相府参军,接受与马谡一样的重点培养。而在益州府中,诸葛亮也多选益州人才,别驾也就是副州长选的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绵竹人秦宓(注6),功曹也就是人事厅长选的是犍为人五梁,劝学从事也就是教育厅长选的是巴西人谯周。南中一带的太守都督也大多是益州本地人。以易教授为首的一干网友总说蜀汉就是荆州派联合东州派打压益州派,诸葛亮泉下有知,必当捂脸笑哭。
注6见《三国志 秦宓传》“益州辟宓为从事祭酒。先主既称尊号,将东征吴,宓陈天时必无其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东州派和益州派在哪里 益州派和东州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