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文明城市(全民共建齐参与 文明之花处处开——宣威市创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群众参与率大于多少 全民共建齐参与 文明之花处处开——宣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综述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近年来,宣威市坚持以“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为总基调,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抓实谋篇布局、宣传动员、基础建设、文明培育等工作,合力谱写宣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篇章。
谋篇布局把舵定向
凝心聚力争创文明
宣威市将创文工作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坚定“创则必成、战则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10个专项工作组,形成“1+1+10”的创文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宣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宣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指南》,着力解决“创什么、谁来创、怎么创”的问题,把创建任务细化到片、明确到点、落实到人。宣威市主要领导和97个单位挂钩到城市建成区6个街道的32个社区开展创建工作。创建领导小组每周在建成区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每半月召开一次全市调度会,每月开展一次考核评比,有力推动创建工作开展。,建立工作通报、约谈问责制度,对创建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聚焦民生攻坚补短
全力提升幸福指数
创建文明城市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生活。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宣威市结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落实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结合“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宣威市打造了1条诚信经营示范街、3个健康主题公园、1条健康主题街区;新建市政道路8条25.8公里,打通断头路3条,维修人行道10万平方米、车行道1.52万平方米;新建绿地面积195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4平方米;新修污水管道12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01%;改造老旧小区29个,整治、拆除影响市容市貌“两违”建筑69万余平方米;实施全域化清扫保洁, 垃圾日产日清,实现机械清扫率70%以上,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强化230座城市公厕的管理,推进26座移动式公厕建设;改造新建洗手设施3045座;新建农贸市场4个、提升改造5个,12个农贸市场均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实现城市建成区实现装灯率100%、亮灯率98%。
在城市管理上,宣威紧盯影响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薄弱环节,集中对街道、厕所、集市、城郊接合部、河道、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综合整治,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市开展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社会安全秩序集中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文明培育除陋树新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宣威市坚持“内涵式”和“育人式”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形式,传播思想理论,宣讲方针政策,培育核心价值观,丰富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宣威市认真贯彻落实《曲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引导广大市民遵守《曲靖市市民公约》和《文明曲靖20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文明餐桌、低碳生活、文明旅游、公筷公勺等全民实践活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 ,全面实施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全市22.6万志愿者持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
宣传发动全民参与
聚力共建文明宣威
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事事关系宣威形象。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宣威市积极营造“人人都是文明创建的参与者、个个都是文明创建的主力军”的浓厚氛围,创作了以宣威火腿、民俗文化代表玉美人为元素的城市形象标志公益广告,在建成区主次干道高标准设置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小品130余组。全市开展道德讲堂和“文明礼仪进万家”培训9期,加强“温暖宣威·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党史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形成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向、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奏响了全民创建的“大合唱”。
历尽波澜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一处美”到“一城美”、从“环境美”到“行为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都源于全力创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如今,“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以文育人”的文明新风吹拂宣威城乡,催生了丰硕的文明成果,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幸福城市正在崛起,155万人民满载着幸福感、获得感,向着更加文明的未来砥砺前行。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吴小学 袁宏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宣威市海岱镇文明村镇2019建设 宣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