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珲春作文300字(我的故乡珲春)
乌苏里江以东 我的故乡珲春
我从小生长在祖国边陲的小城珲春市,之一个熟悉且认识的邻国便是朝鲜,因为它离我们实在太近,近到触目可及,仅有一江之隔,这条江叫图们江。记得儿时学校安排我们给边防部队表演节目,表演完,被允许参观中朝大桥,我们兴奋的踩到边境线另一侧,经历人生之一次出国。
后来偶然一次回母亲的出生的敬信乡,乡里耕地上遗留很多破旧碉楼,姥爷见我好奇,给我解释这是过去战争留存下来的,指着高处那翠绿张鼓峰告诉我,山那边就是俄罗斯,图们江出海口就在延下不远的地方,拿望远镜可以看得到。姥爷琥珀般的眼眸如旋风骤起,给我讲起那段历史
清末时期,领土被列强侵略后,国家逐渐有了领土意识,通知边防驻守的官兵立碑作据,划定我们的领土范围,运输界碑的清兵,当时正赶上犯了烟瘾,原本长期吸食 已经体弱不堪,如今烟瘾一犯,更是寸步难行,便将界碑随手扔到一处,草草了事。而这随手一扔,便把珲春扔出沿海城市,变成了内陆城市。
,学完历史,查完资料,才发现,姥爷的历史只是民间的一段故事。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敬信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
16世纪后期康熙二十五年,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之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清晰的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这个时候的珲春人还是可以出海打鱼的,要感谢康熙王朝的护国卫疆。
18世纪中期,沙俄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 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内陆。这大概40万平方公的土地就包括了珲春的图们江出海口,也就是我国吉林珲春离日本海最近的那15公里的一小块土地,珲春自此只能见海不近海。
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由大清三品吉林督办吴大澄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同俄方重新界定边界,达成协议立#34土#34字牌,争得了出海通航的些许权利。
二战张谷峰战役后,俄国彻底封闭了边界线,自此,珲春再无出海机会,而土字碑成为珲春的一个景点。
近几十年,珲春几次搞开放,用一眼望三国,借港出海,招来了很多投资商,热闹了几年,终因不能接触海港,不了了之。虽然眼下的珲春犹如龙窝浅滩,不得腾飞,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注定这里终有再度闻名的一天。
大雁
每年10月到12月,南迁大雁进入珲春境内,形成一种铺天盖地的壮丽奇观,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大雁们落在刚收割完的水稻地里休憩,黑土地犹如它们的大食堂,它们自在的踱步,觅食。成千上万只大雁贴着地皮降落,起飞,壮观景色吸引来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及旅游观光者。
东北虎
近年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管控,东北虎到访珲春成了每年的热搜话题
美食
因毗邻俄罗斯与朝鲜,又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使珲春饮食呈多样化结构。俄罗斯的面粉、蜂蜜、巧克力、海鲜等等特产门店一应俱全。朝鲜族美食更是举不胜收。我最喜欢吃包饭、汤饭、米肠、牛蹄筋、打糕、散狀都是朝鲜族的特制美食。
贸易
朝鲜近几年逐渐放开贸易政策,珲春很多人借着地理优势,进出朝鲜采购交换物资犹如去邻居家一样方便。俄罗斯大巴每天会带来很多肤白体壮的俄国人,他们有的来体验风土人情,有的是来采购生活所需,大多是通过珲春了解中国。
旅游
雁鸣闻三国,虎啸撼三彊,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
我自在外念书起就少有回乡之时,但对家乡的关注从来都没减少过,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珲春的成长与变化,每次回乡都能感受到家乡人的自信与昂扬。
这里是世代值得骄傲的沃土,是我热爱的故乡。
珲春我可爱的家乡 20年后我的家乡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