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和空洞比谁最厉害(黑洞?虫洞?全都不如这8个人的脑洞)

生活常识 2023-05-15 15:36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孟照国黄延秋 黑洞?虫洞?全都不如这8个人的脑洞

前两天,美军承认遭遇UFO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乌鸦在感到新鲜之余,想起来上次看有关UFO的消息,好像还是十年前在CCTV10,那时候的走悬疑、惊悚路线的《走近科学》,估计给不少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鸦又搜了搜国内外的网站,相较于国外动不动就跟UFO打个照面,纵观国内,十年了说的还是孟照国、黄延秋、空中怪车这几件事。可能也是乌鸦功课做得还不够,找到的国内最近一次UFO目击事件,还是2010年的事。

太空真的是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想象和希冀,于是人类也在不断付诸行动,时不时的,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关于宇宙和太空的新闻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TESS卫星发现其他恒星周围潜在的系外行星,NASA的飞行器在太空又发现地外生命的蛛丝马迹……

为什么人类一定要去外太空探索?

著名的物理学家、“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曾就此阐述了人类关注未来、探索宇宙的初衷。

早在几年前,霍金就已经开始关注人类的星际迁徙——“我们拥有可以毁灭自己居住的星球的科技,却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它的能力”。在他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地球环境正在慢慢变得不那么宜居,情况还在呈指数变糟。立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依靠科技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成为势在必行的事。

就像 1492 年,哥伦布探险新大陆一样,虽不被世人所解,但时间会证实它的意义深远。人类向太空的拓展,或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

对宇宙奥秘同样着迷和执着的,还有当今世界最权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索恩。《星际穿越》里的“名场面”——宇宙黑洞“卡冈图雅”——就是他和 团队的杰作。

这个对黑洞、引力波等天体物理现象研究颇深的科学家,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虫洞的存在可能预示更高级生命的存在。他在研究中观察到,虫洞这个能在短时间内把物质拉到几亿光年之外的“时光机”——尽管对未来人类的“星际旅行”提供支持——会自我毁灭,需要用特殊材料(反引力效应)填充才行。而这,则需要更高级的文明去创造和维持。

怎样高级的文明,才有能力制造这样庞大而精妙的“时间机器”?这种文明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宇宙留给人类的无限遐想。

一沙一世界。这虽然是一种宗教哲学,但世界或许就是这样,像俄罗斯套娃,层层叠叠、无穷无尽。在物质世界中,我们早就发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惊人的相似之处。原子组成分子,蛋白质分子构成生命细胞的基本单位。就像各种大小的星系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宇宙。

见微知著,向微观世界的深远处探寻,会发现另一个小宇宙。如果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最能够体现“科学难以理解”这一观点的话,那么粒子学一定当仁不让。科学研究显示,在微观世界里,物质的行为方式非常诡异,从我们熟悉的宏观视角去理解,是几乎不可能的。有些问题,也只能由微观世界里的“科学狂人”来解答。

微观宇宙的大智慧——物理学到底有什么用?

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也是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被《科学》杂志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他和实验团队也于2016年获得科学界之一巨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他也是之一个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国人。

近年来,媒体常把王贻芳和“中微粒子”捆绑在一起,这确实是他的专业所在。

他研究的“中微粒子”究竟是什么?

王贻芳曾这样形容盖房子需要砖,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像是砖块,一起构成了宇宙。这些砖块共有12种,其中3种就是中微子。通过研究中微子,能够知道物质世界的构成、它们的相互作用,知道物质世界为什么成为今天这样。而他发现的“中微粒子振荡”,就是粒子运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他更先发现的、全新的物理规律,可以说是世界性的进步。

研究中微粒子是发现新的物理规律的更好窗口,也是粒子物理发展过程中难以跨越的一步。

研究粒子物理需要大科学装置,比如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再比如现在想要建造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

建设这些工程离不开 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几句话也解释不清楚这些研究对人们生活的改善。于是会有人质疑,粒子物理学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物理学本身就是对自然界概括规律性的,像网格计算、磁共振成像、X射线的发明和利用,都离不开粒子物理学,甚至连纸尿裤、热缩包装都是粒子物理学的成果。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物理学背景,这意味着他们都可能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慧,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相信在粒子物理的世界里,还会诞生更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发现。

微观宇宙总是充斥着变数和无限可能,有人在这个小宇宙里观察和发现新的规律,也有人借助科技的力量,在微观世界里,将人类健康引向更好的方向。

“微观星球大战”——战胜癌症的可能

大约公元前400年,“癌症”这个词出现,到两千多年后的2019年,癌症依然是全球死亡率更高的疾病之一。几千年来,医者和科学家也从没放弃过努力。去年5月,CAR-T细胞疗法问世,作为“全村儿的希望”,CAR-T疗法也成为攻破癌症的更佳方式。

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Carl H. June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因对“过继免疫疗法用于癌症和HIV感染的潜在用途”的研究而闻名世界,被评为“全球生物制药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为了攻克癌症,Carl H. June教授在细胞之间发动了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反攻战。

大家都知道放疗/化疗常被用来消灭癌细胞,但这种 过于粗暴,敌我不分,只要生长快的细胞统统都会被消灭。于是生长快的毛囊细胞首当其冲……放疗/化疗的效果也不太好,中晚期治愈率还不到10%。

而Carl H. June教授提出的CAR-T疗法,顾名思义,有CAR和T两部分 。

T是人体免疫细胞,用来消灭“坏”东西,为了不误伤友军,T细胞只有激活后才能发动技能。激活T细胞的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通过媒介来判断细胞是不是坏了,就像用试电笔检测电线中是否带电。另一种情况是,癌变细胞分泌的物质 到了T细胞,于是T细胞爆锤癌细胞。

很多癌症都能分泌可以掩饰身份的物质,很容易蒙混过关,所以只靠T细胞,几乎不可能打败癌症。Carl H. June教授和他的团队想尽办法给T细胞加buff,最终给T细胞上加了个识别外挂——CAR,将CAR嵌在T细胞的表面组成CAR-T,中文大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就像夜间作战,为狙击手添加了红外探测+定位的功能,分分钟精准消灭癌细胞,治愈率甚至能超过60%。真的是抗癌福音。

这两位微观宇宙里的权威科学家,都将现身2019年腾讯WE大会,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动向。带领大家前往一个不一样的“小宇宙”。

一直着眼于人类未来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六年。在过去的六届大会里,我们看到了人类关于应对气候变暖的努力,看到了关于宇宙探索的构想,也看到了人类永生的可能。

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主题是“小宇宙”。在微观的宇宙里,我们发现,人类已经十分接近“用意念操控一切”的境界;利用“中微粒子振荡”,我们能更清晰地知道宇宙是怎样构成的;CAR-T免疫细胞疗法的问世,则让人类征服癌症的进程迈进了一大步。

除了上述科学家之外,将在2019腾讯科学WE大会上分享科研成果的,还有其他五位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光存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他将分享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的最新应用进展;理论物理学家Brian Greene,会用“弦”理论让大家读懂宇宙;制造出了“会思考”的粒子机器人的工程学教授Hod Lipson,将告诉大家,肉眼看不到的机器人会怎样改变人类生活;不断向地心探索的矿物物理学教授Jennifer Jackson,会和大家揭示,近年关于“地球”又有怎样的新发现;接管《自然》的Magdalena Skipper博士,则会作为《自然》创刊历史上的首位女性总编,向大家分享对于科学的“她”态度。

在腾讯科学WE大会上,他们将告诉大家他们正在怎样改变着世界,也将带我们从微观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

关于未来的一切,WE大会都会向我们一一展示。腾讯科学WE大会就像一架天文望远镜,让人们提前看见未来。

人类对探索黑洞有哪些发现 黑洞跟白洞之间的虫洞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