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绣花 非遗(从广绣到英歌:广东非遗海外生长开新枝,书写交

生活常识 2023-05-15 15:36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伦敦火炬 从广绣到英歌广东非遗海外生长开新枝,书写交流互鉴新篇章

南粤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发展演变,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共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1月28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系列报道“广东非遗的海外踪迹”,从孕育二十四节令鼓响彻全球的广东狮鼓,到世界级非遗弗拉门戈舞中“马尼拉大披肩”上的广绣,从扎根泰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潮汕英歌,到英国人下午茶桌上的潮州手拉壶,从被国际汉学界奉为瑰宝并争相研究的广东木鱼歌,到已成为拉美人防身技能的蔡李佛拳,记录了广东非遗在海外生长开新枝,书写交流互鉴新篇章的故事。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多国受访者表态将继续推动广东非遗走向世界,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西班牙的绣坊创造了针对“马尼拉大披肩”的修复工作,希望让人们重新体验这种源于中国、深深扎根于西班牙的服装配饰;马来西亚新山鼓队则正在忙着筹备新年首演,他们告诉南都记者,希望来年可以到中国演出,与广东狮鼓队沟通交流;智利蔡李佛拳功夫学校师生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为当地民众提供醒狮表演和中国功夫展示。

海外踪迹

数百年来,随着先辈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广东非遗也像种子一样在世界各地扎根。

今年7月,广东狮鼓阵阵鼓声在非洲斯威士兰和莱索托的土地上奏响,非洲青少年们在擂鼓、呼喊与舞动中,道尽二十四节气轮转,生生不息。

马来西亚新山鼓队的二十四节令鼓表演。

二十四节令鼓是1988年由马来西亚华人陈再藩和陈徽崇联合创作的一种鼓乐表演,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创意,融合了广东醒狮所用的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气势磅礴,鼓舞人心。

34年来,二十四节令鼓已成为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承载着华人的乡愁与文化的使命,传至非洲、传遍全球。南都记者了解到,2010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鼓队登上NBA雷霆队和木狼队比赛中场休息的舞台;2012年,英国利物浦大学鼓队为伦敦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演出……

在西班牙的剧院、酒馆、街头,总少不了弗拉门戈舞者身披“马尼拉大披肩”,舞步生风。“马尼拉大披肩”是西班牙女性钟爱的服饰之一,也是西班牙国粹、世界级非遗弗拉门戈舞蹈的传统特色之一,上面精美的刺绣正是源自广绣。

西班牙著名的安赫莱斯·埃斯皮纳尔(ángeles Espinar)绣坊历史悠久,对“马尼拉大披肩”作出诸多改良和创新,其出品享誉西班牙乃至国际时尚界,也是欧洲皇室的服饰宠儿。绣坊主人、刺绣大师玛丽亚·何塞·桑切斯·埃斯皮纳尔(María José Sánchez Espinar)告诉南都记者,承载广绣精美技艺的“马尼拉大披肩”,深深扎根于当地民俗服饰文化之中,成为西班牙最富象征意义的服饰珍宝之一。其家族至今仍收藏着印有“CANTON(广州)”和洋行中文名字的古老大披肩刺绣样板图纸。

在泰国,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换上新颜,成为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元素。

到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Phanat Nikhom)旅行的游客们,不仅可以买到当地特产的竹编,还能在街头巷尾见到基于英歌 的各色人偶等文创产品,甚至可以体验一把英歌脸谱妆容。英歌与当地审美结合,脸谱妆容变得更加简单、柔和,当地还扩展了英歌的表演空间,更发展起英歌表演、英歌人偶等相关的旅游经济。帕那尼空县还有一所学校,为了让英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于1998年将英歌引入校园,让学生一代代传下去。,在泰国那空沙旺府,英歌和当地一种叫帕卜的表演相并,衍生成为“英歌-帕卜舞蹈”。

广东木鱼歌在全球也享有盛誉,惊艳国际汉学界。数百年来,其唱本木鱼书去到日本、德国、俄罗斯、越南、丹麦、挪威、美国、英国等地,被一代代汉学研究者奉为“农耕社会底层艺术的化石”。木鱼书中的名篇《花笺记》曾被译为六种欧洲语言广为流传,受其启发,德国文坛巨擘歌德创作了一组抒情诗《中德四季晨昏吟咏》,成为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以日本学者稻叶明子为首的三位外国学者共同编撰的《木鱼书目录广东说唱文学研究》于1995年在日本出版,该书收录了世界各地馆藏木鱼书3874件,为后来者研究木鱼书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近30年来被学者广泛引用,成为国际汉学界研究木鱼书的重要工具书。

系列报道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生成千万级热搜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2000万,被中国驻智利、瑞士、英国等国大使馆及中国驻大阪观光代表处等机构点赞。

生根发芽

广东非遗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将与当地人的生活融合共生,展现出新的面貌。

二十四节令鼓由陈再藩参与创作,34年来,经过一批批年轻人的传承创新,已经衍生出令他惊喜的丰富价值。

陈再藩向南都记者介绍,马来西亚新山的一家韩国公司成立了二十四节令鼓队,公司里来自各国的高管、行政人员,以及货仓、生产线工人,都可以相约去打鼓。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他,“打鼓有疗愈的作用,有时开会出现争论,打了鼓之后大家气就消了,打鼓能够振奋员工的精神面貌。”

一支由癌症患者组建的二十四节令鼓队,也让陈再藩感慨颇深。患者们告诉他,接受治疗的过程很痛苦、很疲惫,阵阵鼓声能给他们带来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气。“二十四节令鼓帮他们度过了最艰辛的治疗过程,这点是我之前从没想过的。”

英歌在泰国的价值更加显性,直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今年15岁的韦俊杰,是祖籍普宁的华裔,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英歌舞者,大大小小的演出都有他的身影。他告诉南都记者,在刚过去的两个周末,他作为骨干演员,参与了帕那尼空县创意文化艺术节的英歌表演。

据了解,这场活动是以英歌为主题文化元素的文旅活动,以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购物消费,为市民游客提供包括英歌表演、英歌化妆示范、当地美食、创意产品等丰富的内容,意在连接过去和未来,振兴城市的经济和文化活力。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已经过去的12月16-18日,24-25日,以及春节前后的2023年1月14-15日和27-29日。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上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活动举办地包括当地的中式寺庙,寺庙建筑上有着被誉为“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的潮汕嵌瓷;活动中还有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热闹的人群中有穿着汉服的观众。

令人惊喜的是,活动中还上演了在潮汕地区都已经很少见的英歌后棚表演,包括“打布马”和武术表演。其中,武术表演者每人手持各类刀、枪、剑、戟,进行拳术单打、对打、棍击枪刺,十分精彩有趣。“打布马”表演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舞者将布马背围在腰间,状似神勇的骑士,骑驭着矫健的骏马,演绎的是一名身骑白马的“朝廷武士”,与一名强盗对打,但因强盗武功高强,武士最终败走的故事。

参与英歌后棚表演的邹弟绿今年60岁,祖籍广东普宁,是当地有名的英歌教练。他告诉南都记者,100多年前,他的爷爷坐船来到泰国,并把英歌这门中华传统艺术带到这片异乡,他的家族也成为英歌的保护和传承者,如今已传承四代。

广绣织就的“马尼拉大披肩”融入弗拉门戈,成为舞蹈表演的一部分,出现在社交活动、婚礼、聚会、朝圣、剧院等重要场合,享誉世界。为了让这门古老的刺绣工艺焕发新活力,玛丽亚和女儿一起创造了一个名为埃斯皮纳尔古董(Espinar Antique)的新品牌。

玛丽亚兴致勃勃地告诉南都记者,这是一项针对“马尼拉大披肩”的修复工作,对古董级大披肩进行清洗修补,重新出售。“这项修复工作的效果非常好,我们给了有独特历史的大披肩作品第二次生命,也让人们重新体验这种源于中国、深深扎根于西班牙的服装配饰,并让其作为西班牙的时尚标志,传播到全世界。”

与此,玛丽亚正在收集一些有趣的藏品,包括大披肩、设计图纸、存放披肩的老漆盒等,并计划建一个家庭博物馆,与人们共享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

文化使命

数百年来,广东非遗在海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3年是二十四节令鼓诞生35周年。陈再藩告诉南都记者,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带马来西亚的鼓队与中国有代表性的鼓队一起回到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认祖归宗。在他看来,二十四节令鼓不纯粹是打鼓,它擂响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年近古稀的他,希望一代代的年轻人继续去挖掘和发挥节令鼓的创造性。

马来西亚新山鼓队的林煜凯和颜世闲就是这样的传承者,他们将二十四节令鼓带到了非洲,以及世界各地。林煜凯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正忙着筹备明年1月7日和8日登台的2023《鼓动新山》新年首演。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在二十四节令鼓诞生35周年的特别年度,希望将观众带到二十四节令鼓的诞生地新山,了解其起源和发展,领略其与本土文化艺术交融、碰撞出的新火花。

林煜凯向南都记者透露,春节期间,他还将与另一位教练前往英国,进行二十四节令鼓的分享演出。与此,新的一年,他们希望可以来中国演出,与广东狮鼓队沟通交流。

邹弟绿曾告诉南都记者,他们虽为华裔,但因祖辈移居泰国多年,已经没有与故乡的亲人来往。当跳起英歌舞,激荡的锣鼓声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总提醒着他们身上有着华人的血统。他希望能亲眼见见潮汕本土的英歌表演。

近日,他与韦俊杰等人,通过线上视频,与广东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进行了交流表演。他还收到了一对来自祖乡普宁英歌槌。邹弟绿眼泛泪光地表示,“收到英歌槌非常感动,这是我们两国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很高兴能够一起传承英歌”。

韦俊杰。

韦俊杰也收到了一套为他量身定制的英歌演出服。“收到这个礼物我很高兴,让我更有信心练好英歌。”他发现这套来自揭阳的英歌演出服,相比泰国本地的,手腕、脚踝处设计更加精巧别致,穿上练习英歌舞也更方便,“比我原来的演出服更漂亮”。邹弟绿等人与广东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约定,明年在泰国见面交流英歌传统文化。

在智利,智利蔡李佛拳功夫学校在当地教授蔡李佛拳已有数十年,分校遍布智利全国多地,吸引了来自智利、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数百名学员。蔡李佛拳已成为拉美地区人们的防身技能。

“蔡李佛拳作为岭南文化的一大载体,极大促进了中国与智利的民间友好交往。”学校创始人之一的劳尔·图廷·多诺索(Raúl Toutin Donoso)告诉南都记者,“我们学校开了这么多年,恰恰说明当地社会对蔡李佛拳的认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蔡李佛有丰厚的武术文化,也有灿烂的醒狮文化,春节期间,学校师生将为当地民众提供醒狮表演和中国功夫展示。

2024年,智利蔡李佛拳功夫学校将迎来40岁生日。“届时,我希望带着学员们回广东,回新会京梅村认祖归宗。”劳尔说。

“2022同心走过”系列年终回顾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见习记者 梁令菲

广东非遗瑶绣视频 广绣非遗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