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
官方: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03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普通人得未雨绸缪
今天,卫健委在回答记者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候透露了几个重要数据,一举将人口问题推上了热搜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PS21到35年,14年间增加2亿60岁以上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一方面代表了压力之大,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机遇。4亿老龄人,每人每年生活费1万就是4万亿。)二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大。从城乡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PS历史文章《【深度长文】我国人口所面临的挑战与非对称机遇!》有详细数据,此文建议必读)。按照2020年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PS在分析成都房地产前景我阐述过四川老龄化问题,非成都地区优质年轻人被吸收到顶了,四川急需加速非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PS我此前也是估算2050年左右是我国老龄化更高峰,和卫健委一致,65岁划分则是2055年)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 (PS一方面国家会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有一波非常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潮;另一方面就是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了,或者说缓解。)这些数据,在我过去人口相关的文章中也重复过N多遍,随着出生人口下滑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显著,人口已经成了所有人重点关注的话题,每次人口新闻爆出,都可以上热搜。
在2019年的文章《如何看待2019年出生人口预估约1100万?》,我曾说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负增长将长期占据中国热点新闻前列,国家大小会议及文件也将频繁出现“老龄化”“养老”“促进生育”等词汇。
很显然,现在已经是这样的了,而且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对于人口老龄化这个事实,关注我的朋友想必是理解得透透的了,因为我真的重复太多次了,比如单纯人口分析,房地产角度分析人口影响,投资角度分析人口影响,甚至国际关系中我也会把人口作为重要参数加以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最直接也是更大影响就是经济活力问题,比如消费方面老龄人肯定远逊于年轻人,创造力方面老龄人也不如年轻人。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倒不是更大影响,因为自动化、智能化已经很先进了,通过采用机器人和智能技术可以解放很多劳动力。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基于我国庞大人口基数,劳动力还是很富裕的,现在的失业率数据也可以为证。
认为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是很多人的误解,还有说要引进非洲人,那就更是离谱了,我国需要高消费能力的年轻人而不是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所以怎么可能大规模引进劳动力?我国自己的年轻人都缺乏工作呢!(其他国家有钱家庭年轻人我认为引进一点也是可以的)我国依然是世界上移民最严格的国家,有些政策变化一点要先搞明白,别一惊一乍被带节奏了,我国不可能大规模引入劳动力,把心放肚子里。
人口老龄化对我们个人来说,最重要就是做好两件事其一是工作和投资(PS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其二是养老。
【先说一句】大家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长辈,多问问有没有人向他们推销保健品和养老项目,以防父母长辈被骗财。现在很多诈骗团体盯上了老龄人对疾病恐惧和养老恐惧,千方百计通过保健品、养老项目等骗取钱财。
对于之一个问题,老龄化无疑会系统性改变一些产业的根基,比如工作方面,选择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会比婴儿相关的好很多,因为一个是庞大的增量市场,另一个则是缩量市场,比如奶粉/纸尿裤方面,我们可以顺其自然推导出成年奶粉和纸尿裤是一个不错的市场,我还真看过相关研报,我国成年纸尿裤渗透远低于欧美日韩,有相当发展空间。
投资亦如是,人口老龄化下,医药医疗大健康产业这是肉眼可见需求,大家千万不要低估了人类对生的渴望,就像不能低估女性对美的渴望一样。不要拿个例说事儿,要是经济允许,谁不希望多活一秒呢!?日本这个先行人口老龄化国家就是很好的案例,资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医药医疗板块是走势top的板块。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也谈论过多次,比如文章《年均2000万人退休,更大“退休潮”来临!》。
2021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曾说
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即出现资金缺口,到2029年,累积结余将消耗殆尽,到2050年,职工养老金累计缺口占当年GDP的比例将达到91%。
,到2050年,中国全社会总养老金支出(包括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1.85%,这一水平与当前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的水平大致相当
我国现行养老体系包括三支柱,之一支柱包括由 主导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社保基金(国家已经多次让央企给社保基金注资,截至2020年底累计有1.21万亿)作为补充来源,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第二支柱是由单位主导的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由个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刚起步)。
我国目前主要依赖之一支柱,截至2020年,之一、二、三支柱占比分别为69.7%、29.8%、0.5%。
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虽然数额尚可,覆盖的人群很窄。据人社部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11.8万个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人数2875万人,占之一支柱参与人数比重仅2.8%。
目前,第三支柱规模较小、基本可忽略不计。当前第三支柱主要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了应对已经到来的养老金危机,发展第三支柱势在必行。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我国养老第三支柱顶层制度正式确定。目前我国个养老金制度刚起步,很多还不完善,比如额度每年限制12000,个税减免等(以后很可能有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投资交易费率更低等优惠政策)。
不管怎么样,面对已经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大时代,我们都需要仔细规划我们的养老金。仅靠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不足以保障我们的养老生活,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这种第三支柱也可以考虑,他们不是替代基本养老保险或者企业年金,而是更好的“补充”,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尤其是利率下行大趋势下,提前未雨绸缪做好养老规划,锁定长期利率对于追求稳健的养老资产配置来说很重要。
2022年国内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将会在几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