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颈斑鸠的知识点(关于珠颈斑鸠的知识资料)
斑鸠吃什么?关于珍珠颈斑鸠的知识
珍珠颈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又名枭雕、枭鸟、中斑、花颈斑鸠、珍珠颈斑鸠、斑颈斑鸠、珍珠颈斑鸠、斑点金龟子,是一种常见的斑鸠,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广大地区。
形态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27-34厘米,体重120-205克,喙峰长15-19毫米,翅长137-163毫米,尾长123-165毫米,跗跖长20-26毫米。它的头部为灰色,上半身多为褐色,下半身为粉红色,后颈部有宽阔的黑色,布满小白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巴很长,外尾羽深褐色,末端白色,飞行时非常明显。深棕色的嘴和红色的脚。
额头呈淡蓝灰色,头顶逐渐变成淡粉灰色;枕、头、颈呈粉红色,后颈有一大片黑色领斑,其上布满白色或黄白色珠状小点,上身其余部分呈褐色,羽缘较浅。中央尾羽与背部同色,但颜色较深;侧尾羽为黑色,末端有宽阔的白色斑点。边缘、侧部小覆羽和中部覆羽为蓝灰色,其余覆羽比背部浅。羽毛呈深褐色,羽缘较浅。下巴白,头、喉、胸、腹粉红;侧翼、翅膀、腋窝和尾巴都是灰色的。雌鸟的羽毛颜色与雄鸟相似,但不如雄鸟鲜艳有光泽。虹膜呈褐色,嘴呈深褐色,脚和脚趾呈紫红色,爪子呈褐色。
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是我国东部和南部最常见的野鸽,俗称“野鸽”。体长约30厘米,和鸽子大小差不多。全身褐色,从脖子到腹部略带粉红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脖子两侧是黑色的,密密麻麻布满白斑,像许多“珍珠”散落在脖子上,这是这个物种最显著的特征,得名“珍珠颈”斑鸠。
但这种珍珠斑只在成年斑鸠身上有,幼鸟身上没有(印度还有一个亚种也没有“珍珠”),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年鸟鲜艳。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平原、草原、低丘和树木稀疏的农田,也常出现在杂木林、竹林、路旁的树或村庄附近的住家附近。经常是小群体,有时和其他斑鸠在一起。常常三三两两地散布在相邻的树枝上。栖息地相对固定,如果没有干扰,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变。大多在地面觅食,受到惊吓后立即飞到附近的树上。飞得快,但不持久。飞行时,翅膀煽动得更快。声音大,鸣叫时点头。听起来像“Ku Ku欧”。反复鸣叫。
珍珠颈斑鸠通常出现在城市、乡村及其周边开阔的原野和林地,其中在城市公园和道路旁的树上和地上,甚至在路灯柱上都很容易看到。它有明显的体型大、一般不怕人的特点,所以肉眼很容易观察到它的外貌特征。在寻找食物时,斑鸠会在地上行走,寻找路上的草叶或植物种子、水果、昆虫等来吃。珍珠颈斑鸠的叫声也是区别特征之一。它的叫声也能在树林里传得很远,而且它的节奏也不同于东方两种常见的斑鸠,即——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和3354灰狗斑鸠(Streptopelia Decaocto)。
斑鸠在树上(偶尔在地面或建筑物上)繁殖,用树枝在树枝间搭一个简单的编织巢。其育雏习性为鸽形,典型的用鸽奶育雏。父母一起筑巢,孵蛋,喂养小鸡。
生活习性
以主要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水稻、玉米、小麦、豌豆、大豆、芸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
常见的留鸟。我喜欢在村庄和农田里走动。五月至七月繁殖。用树枝搭一个很简单的平台巢。每个巢产2-3个蛋。幼鸟孵化后,亲本作物可以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并分泌一些特殊成分,形成“鸽奶”来喂养幼鸟。珍珠颈斑鸠的叫声多种多样,经常重复“咕咕——,咕咕——”,连续而低沉。楚青下了很久的雨,下了很久的雨,就唱的很频繁。我喜欢住在空旷的田野和稀疏的树林里。它们被发现在房子的前面和后面。它们经常飞到地面、干燥的田野或溪流寻找食物。他们天生胆小。人若亲近,往往背道而驰。除了早上,它们通常住在架空电线和树林里。晚上,它们通常成双成对或单独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树枝上。或者有更多的水平干枝。繁殖、饲养、管理与鸽科其他鸟类相同。
珍珠颈斑鸠和其他同属的斑鸠一样,一般不群居,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是温顺的鸟,但突然的噪音会使它们受惊。它们的飞行姿态类似于冠鸠,落地时尾巴向上翘起。
珍珠颈斑鸠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水稻、玉米、小麦、豌豆、大豆、芸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有时我吃动物性食物,如蛆、蜗牛和昆虫。通常在黎明后离开栖息树到地面觅食。它经常在离开栖息地前鸣叫一会儿。觅食活动大多活跃在上午7-9点和下午3-5点。
m/mosaic-legacy/66b000020abb03bc8e4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516025x-signature=SJC0r%2Bf3ENIaUApx06%2BUANPNNpE%3D" />生长繁殖
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时身体会极度倾斜,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珠颈斑鸠通常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二到三次,繁殖期为4-10月份按地区划分(本人在上海观察斑鸠从四月份已经进入繁殖)。
珠颈斑鸠通常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也有个别案例生产三个玫四个),前后大约差一两天。孵化期为15-18天,小斑鸠就会破蛋而出。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必须离巢。
通常由雄鸟寻找合适的地方,再带雌鸟去选,选一个双方都认为可以的地方,筑巢是一起筑的;但也可能“鹊巢鸠占”,占用之前其他珠颈斑鸠或其他鸟类的巢。营巢于小树枝杈上或在矮树丛和灌木丛间营巢,也见在山边岩石缝隙中营巢的。巢呈平盘状,甚为简陋,主要由一些细枝堆叠而成,结构甚为松散。
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6-29mm×20-22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8天。珠颈斑鸠每年至少可以繁殖3次。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遍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西抵四川西部和云南,北至河北南部和山东,南达台湾、香港和海南岛。
其余分布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已被引种到澳大利亚和美国。
珠颈斑鸠的特点是什么? 关于珠颈斑鸠的知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