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情绪心理学(聊聊情绪和心理学)

生活常识 2023-05-15 14:03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为什么你会成为别人情绪的垃圾桶? 聊聊情绪和心理学

我曾有一段时间对心理学很着迷,学了一些名校的心理学公开课后,我非常乐忠于按照心理学的 去找自己的性格缺陷,并按照心理学的理念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当时真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清晰了起来,对生活也更有希望,对明天充满期待。

只是当我实战后才发现,试图用理智控制情绪真的是一件很蠢的事。

因为就算在情绪冲突里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把事态引向了一个好的结局,但事后复盘,还是会有一种被伤害的感觉,忍一次还行,多忍几次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强行接管情绪控制,就出现了我最常出现的一种状态,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举一个不恰当的小例子。

有一对小情侣,在热恋期时,觉得对方哪哪都好,热度一过,顿时觉得对方哪哪都不行,觉得自己当初瞎了眼才选择这么个货色。

其实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对爱情盲目的期待带来的积极的情绪,暂时让他们忽略掉了那些相处过程中的不恰,兴奋遮盖了痛感,而当理想过渡到现实后,痛感回归,自然看对方哪哪都不顺眼。

甚至于,当正常的小情侣大吵一通后,负面情绪消散的差不多时,稍一复盘,就知道自己在吵架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自己在别处受的气,对方也只是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一个出口而已,对方也没有自己在生气状态下,想象的那么不好,然后就会有一点点愧疚的感觉出现,就想着事后能对其做一点点补偿,所以吵架后的和解,甚至会比热恋期更能让人感受到甜蜜。

而如果情侣中的一位是学过心理学的话,就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热恋期过后,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问题,如果一方选择用积极的情绪去包容,这会让被包容方意识不到,在双方接触中,对方在意的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变本加厉地放大自己的问题,因为情侣的一项任务,或者说亲密关系的一项任务就是成为对方的情绪垃圾桶,如果发泄不出来的话,被包容方就会愈发地想打破这种状态,也就是作。

然后等到包容方包容不下去,情绪失控的时候,被包容方就会很讶异,很震惊,那个知冷知暖,什么都说好的,完美的另一半,突然不给自己任何解释的机会就要分手,而且还是那种不可挽留的分手,在整个恋爱过程中,两人甚至都没有吵过一次架,突然就这么分手了,被包容方是无法接受自己这种失败的,所以就拼命挽留,不想让自己承担恋爱失败的责任。

而包容方在一次次包容的过程里,发现对方不仅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作,尽管这很可能只是自己主观的情绪错觉,其实对方一直没怎么变,只是自己因为痛苦,包容度变低了而已,但这并不影响自己已经做出对这段感情判以死刑的决定。

一段可能会很美好的爱情故事,就此了结。

所以我对情绪的看法就是,可以去理解产生的原由,但不要尝试去控制。

因为忍是忍不住的。

而后,我发现解决情绪问题的 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自己的痛感就好了。

就像皮肤,之一次受伤时,会很痛,但磨成了茧子也就感觉不到疼痛了。

也像很多老夫老妻,虽然也是吵吵闹闹了一辈子,但因为他们被当年的观念束缚,不敢离婚,所以磨合了很多年,虽然也没怎么改变对方,但至少让情绪磨出了茧子,自己不痛,也就能和谐地共度一生。

现在离婚率高,也只是少了那种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已,没有给婚姻一个磨茧子的时间。

而且只是大城市的离婚率高,小地方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找不到比对方更好的人了,还是愿意与对方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磨成这道情茧的。

还有一种捷径,那就是读书,大量地去读不同人的人生,体会不同的感情世界,一次次地经历情绪痛苦,来为自己磨成情绪的茧子。

而当现实情绪来临时,就可以很从容地应对。

这种 我称为,经验法。

与心理学的控制法相比较,经验法类似于是把自我情绪缩小的一个过程,甚至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忘掉自己的情绪,而控制法,就像是在不断地放大自己的情绪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方便控制,但其实这个过程里,也放大了痛苦,每一次受伤都要主动调动理智去调节,而站在被放大的伤口上去推己及人,进行情绪共鸣,时间久了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太难了,我做不到。

而且,我认为,人是一种非常喜欢在人际交往中,映射自己情绪的生物,尤其是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会很肆无忌惮,比方说自己的孩子,比方说对 上的路人。

我觉得这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自恋,在处于同种情绪认知的状态里,人会有一种身处集体的安全感,这可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群居的生存本能。

所以,在这种情绪映射的本能过程中,如果你的情绪认知只是一滴水,那么你的情绪映射就只是这一滴水,对方任何不同于你的这滴水的地方,都会让你感到不安,甚至是痛苦,而如果你的情绪认知已经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方式,积累成了一片海,那你的情绪映射就是一片海,而对方的情绪在你的眼里就成了一滴水,自然地能包容对方。

而至于说,学会了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后,怎么处理自我的情绪问题。

我觉得,自我的情绪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处理不好自己与外界的问题。

我有一个猜想,处理情绪的更高境界,应该是一种虚无的状态。

海尽管大,但依然有边界,所以需要一个质的改变,如果能把海变成一个碗,就是从映射方变成一个容器。

无论这个容器有多大,无论这个容器能承载多少情绪映射,只要它的性质是容器,就可以把这类人称为哲学家,或者艺术家?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掌控情绪的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怎么去理解情绪呢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