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黄花梨椅子价格及图片大全(黄花梨家具修复图解大全)
玻璃风化过程 [家具] 如何修复黄花梨椅子的图解过程,以及古旧家具修复意义
我是专门从事古家具修复的木工师傅,前几天在雅昌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家具修复的觉得不错,是关于黄花梨椅子的图解过程,以及古旧家具修复的意义,特来与圈里的木匠师傅分享交流下。古家具使用了几百年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损坏,有些会出现断裂。遇到具体情况需要事先制定修复方案。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黄花梨家具,与其原始之初状态“判若二人”,同一件黄花梨家具原始初是老太婆,经西方翻修技术烫蜡后如十八闺女。老黄花梨家具经历了几百年的存放与使用,表面并不是博物馆那样经打磨烫蜡光鲜,老黄花梨家具在没有处理以前呈现的是一种干枯的灰白色,有些家具虽常使用却很少有人经常擦拭,或长期接触湿气、潮抹布的打理,有些是丢到室外长期接受紫外线的照射甚至雨淋,灰白程度轻重不等。
上图为台湾洪光明著《黄花梨家具之美》图片原配文尚未经修整的十七世纪黄花梨条案
现介绍一把黄花梨椅子的修复过程。某年经过一个古镇看到一把破损的椅子,好在物主把他丢在墙边堆放杂什没再使用,不然继续使用终全损坏难免零件被丢失的命运。
我收藏的明末黄花梨大四椅
“褪漆”以适应西方审美
老家具在几百年的使用过程中致原来的漆面脱落属于自然风化。老家具的修复到今天主要还是参照西方博物馆的方式打磨烫蜡以引合现代人对纹理的审美。
引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邓彬“中国古代家具作为收藏门类出现得比较晚,目前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由于在华外国人的关注而渐渐掀起一股中国家具的收藏热潮。在中国古代士大夫看来,家具仅仅是日常使用器具,从来没有进入收藏领域,所以从一开始,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选择标准是由这些购买家具的外国人主导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大量专门服务外国人士,他们主要从事中国文物出口,被人称为“洋庄生意”。在那个时代,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文物意识,这些只是商品,人们根据客人的需要来准备他们喜欢的商品。比如青铜器上的铜锈,美国客人喜欢那种“黑漆古”,古玩商会打理青铜器的表面,让人做成“黑漆古”,这就是“美国庄”,英国人喜欢“绿漆古”,就将青铜器做成绿漆古,称“英国庄”。古代家具也一样,古玩商会根据西方人的喜好,将原始状态的古代家具“褪漆”,彻底打磨表面,再烫蜡处理,这样的状态,符合那个时代西方人士的审美,甚至影响到今天。
这样对古代家具表面的处理 影响广,持续时间长,世界各大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家具都是这样处理的,安思远先生大宅里的那些家具也大多数都退漆打磨过,与其原始状态极为不同。”
如果把古代家具作为文物的话,在修复干预的过程中应秉持“最小介入”的原则。中国古代 硬木家具的时候会在家具表面擦漆或者髹一层薄漆,这样有两大目的,一是封住鬃眼,防止水汽侵蚀木头,二是为了统一木头的色差。在我们江苏地区老黄花梨家具往往是髹了一层“金漆”、“荸荠色漆”和“黑漆”。
据《大清德宗皇帝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庆亲王奕劻等奏,吉地宝龛木植漆色,请旨,遵行得旨、著改用黄花梨木,本色罩漆。”列此文献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古代黄花梨制器都刷漆。
早年在我的新浪博客博文中~《怀旧有必要吗》阐述了过自已的观点刮骨式打磨清洗家具会把历史信息也一并清除。
老家具在没有翻修以前,只要留心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残漆存在。
下图故宫髹深褐漆黄花梨玫瑰椅
上图为洪光明著《黄花梨家具之美》图片原配文足部及脚踏下牙板背面原来的漆
下一图为伍嘉恩著《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椅子朝板背面,图片原配文髹黑褐漆靠背板。
上图为安思远收藏的圈椅朝板正面。(题外话,虽打磨后烫蜡了也遮盖不了典型越黄干粗特征;针鼻眼粗大;木纤维毛孔直。)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黄花梨架子床藏品。原物残留的“金漆”非常明显
下图我的收藏。明末黄花梨大四椅,原始状态下隐约可见深色漆。
修复清理过程
适当的工具准备是理想结果的开始,老黄花梨家具因保管不当,表面会出现各种污垢,有些经风吹雨淋表面的干皮壳下被风化后会形成一层糟朽质,需要对具体状态进行处理。工具有毛刷;洗碗布;细铜丝刷;钢丝球和抹布等等。不可或尽量不用砂纸。
(一)祛掉灰尘等污垢
(二)“刮痧”
灰尘清理完成后下步骤可对木头表面进行“刮痧”处理。由于黄花梨木质本身含有或多或少的油脂,老家具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形成一定的包浆,这个包浆是入木三分的,通过“刮痧”可将油脂和包浆提上来从而形成一层琥珀质。
下图是“刮痧”后与没有“刮痧”的木料对比
因黄花梨的产地不同,有些黄花梨本是糠梨里最次的一类糠梨,海黄越黄都有。其本身几乎没有油脂,在使用几百年后的原始状态下老黄花梨家具到了今天,极难辨认是什么,铲货刮地皮时如果不需要任何工具手段能辨认之,靠的是几十年的实践,甚为宝贵。糠梨产量地域广,如产自海南岛南渡江流域的临高部分地区的黄花梨,时常发现木材颜色里的黄颜色明显带有偏沉的土黄色,木材含油量少,干涩,色泽显得黯淡无光;海南岛定安地区出产的黄花梨,则时常也会出现木材油量少,干涩,有白、黄白色基的木材。明清家具中越黄里的白糠梨使用量也不在少数。
(三)对破损的零件修复
老家具使用了几百年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损坏,有些会断、裂。遇到具体情况需要我们具体事先制定修复方案。下图示为该椅的一条折断的后腿,并且古人曾经修复过并打了2根木楔钉,反倒弄巧成拙坏了事。
上图白色物质为当年的鱼漂胶
下图古人修复后留下的木楔钉
对于老家具这种折断的情况,常规手段是在外面包铜皮,包铜皮不但不牢固而且影响美感,多年修复家具的经验,我采用静电植筋 ,不仅外表看不出动过手脚并且会比原来完好时更加的牢固。
由于此根腿料古人在配料时没有多用心,将一根夹白皮料 了此腿,加之正好在木纤维转弯处开了榫眼,病中加病。
下图经我修复后的椅子后腿
下图为海南鉴赏家张志杨著《国宝花黎》图片原配文“赌木”之二(海南)南渡江流域出产的花黎木,锯开后常出现有空洞、边材吃进心材现象
(四)收紧藤面
现代的藤面家具在 完木架后往往需要将家具拉到编藤的工厂现场编制,编成功后的藤面是死的固定在木架上,一经拆卸或损坏藤面需要重新编张整藤,完工后再将家具拉回原地,折腾死人。古人多聪明,所有的藤面是活的可拆卸更换,古代只需把需要的尺寸藤面买回自己安装即可。老手艺的工艺已失传,工艺机密这里就不多详细描述。
如果藤面仅是松动并没有损坏,可将木压条从中间打开,再把藤面往四周推送按古法固定便完成。棕绳如果老化换新即可。
椅子组装
经过了前面的清理;“刮痧”;修复加固,一件家具的翻修过程初步告一段落,先期组装是对原家具是否歪斜、变形有个直观的把握,组装完成后还需进行校正并测量各部位是否匀称。由于篇幅有限,我只是进行了组装,待日后榫卯处再涂上鱼漂胶和用各种木楔钉稳固即可,修复老家具我秉承的宗旨是“修旧如旧”。
博物馆和拍卖公司现今流行的打磨烫蜡,有些还染色。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热潮的今天,我们应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古代怎么烫蜡?有电热枪吗?如果只是冷擦蜡,蜡液渗透不到毛孔里内行都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今天的藏家受近代家具翻新的影响已不知老家具的原貌,或因个人喜好打磨烫蜡也算是一种角度的欣赏古器物吧。试想如果将一件铜锈斑斓的青铜器打磨一新,一眼的金灿灿,那么文物价值有多少?审美价值也大打折扣。今天我们收藏家具并不是为了收藏木料的花纹,我们应当将文物价值放在首位,敬仰历史岁月的摩挲,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一件古器物沉睡的语言,应将材质退居。
修复后残漆或多或少会掉一部分,但尽可能的留住历史
明清时期有家具作坊也有销售家具的商店,为方便拆卸运输古人一般将家具制成透榫。
黄花梨家具修复图解大全 老黄花梨家具修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