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泥路宽度标准(农村水泥路加宽)
农村道路硬化需要哪些人同意 农村水泥路路宽普遍为3.5米,为何不能加宽?
农村水泥路路宽普遍为3.5米,为何不加宽?
“要想富,先修路”是民间流传多年的俗语,指明了便利的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村村通”工程覆盖了广大乡村,新修的水泥路开通了前往其它村镇和城市的路径。几年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狭窄道路上堵车的老乡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路为什么这么窄?就不能修宽一点吗?
3.5米标准从何而来?
道路并不是想修多宽就修多宽的。我国为道路规定了统一标准,从上到下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高速公路、一级路、二级路、三级路、四级路。
根据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农村路面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
四级公路分为I类和II类两个类型,I类两条车道,车道宽度为3米,而II类只有一条车道,车道宽度为3.5米。
依照农村多数的单车道而言,宽度的更低限度恰好是3.5米。
在“村村通”工程开展的世纪初,大多数农村车辆较小,车宽在1.2-1.5米之间,而平均每天的车流量小于1000辆。所以,3.5米这一标准在当时完全适用。
经济的迅速发展惠及了农村,很多居民都换了小轿车,而小轿车的车宽在1.8-1.9米之间,逢年过节出村返乡,狭窄的道路已经无法负担车流量。
水泥路为何难加宽?
既然3.5米宽水泥路无法满足民众需求,为何不能加宽?
是农村环境的限制。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村水泥路是在原本土路的基础上建设成的。由于过去相对较小的车流量,村民留给道路的余地相当有限,基本都被房屋与排水沟占据,使得原生土路就十分狭窄。一些地处山区的农村,山路崎岖曲折,很难控制路基,为了道路稳定只能将道路维持在一个狭窄的宽度上。
另一方面,则是农村的征地问题。
农村道路用地基本上会征用到房屋所在地和农田,也就是说,在决定修路前,需要划分宅基地或是耕地时预留的更低限度用地。拓宽道路必然要加征村民的土地,对于一些观念上相对顽固的农民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将土地让出,于是导致规划和施工上的困难。
则是永远无法绕开的,钱的问题。
农村修路的资金分为两种。一种来自国家拨款,如“村村通工程”和“农村路面扩建、硬化”等大型项目,这些项目由 牵头,资金通过财政拨款,按照招投标的方式修建道路。
或是农民自发向当地 反映, 采纳后为某地区拨专款用于修路。
另一种则是农村地区自发组织修路。对于这种情况,一般而言 会给予一定补贴,而剩余的金额则由村民自发筹集,最终的道路状况完全取决于筹集资金的多少,如果资金捉襟见肘,那就只能尽量将路修窄。
当下农村道路如何翻新?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农村居民的问题,会由 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项目令农村获得大量外生资源,这些资源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基础性条件。
修路的资金可以从产业与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项目中来,或者直接由商人进行“投资”。当 无法及时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时,不妨借助外部力量。
拥挤的乡村道路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为了更加长远的发展需要更加长远的考量,从而及时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
农村水泥路加宽 农村水泥路为什么不能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