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发力点(稳增长促消费利好哪些行业)
政治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发挥扩大消费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站在当前看,如何发挥扩大消费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将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回稳向好提供重要支撑,也是下好2023年“稳增长”这盘大棋的关键。
为何扩大消费被视为
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扩大消费被视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扩大消费并非是今年经济工作的短期之举,而是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2022年12月, *** 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了长远谋划。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明确将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在2023年第4期《求是》杂志刊发的 *** 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中,总书记着眼“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就“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作出部署。
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对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强大国内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消费在国民经济及内需中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已跃升为全球更具消费潜力的经济体,可以说通过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具有基础性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在40万亿元左右。
通过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已有多次成功经验支撑。回溯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已经通过扩大内需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期间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有效释放了住房、汽车及服务型消费需求,不仅成功应对了危机,也积累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扩大消费并非短期之举、一时之策,而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需要认识到,扩大消费并非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短期之举,也非应对内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而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也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经济循环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
当前扩大消费面临的主要困难
尽管国内市场空间更趋广阔、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扩大消费仍然面临不少制约,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内外形势仍不容乐观,市场信心依然偏弱。虽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得到较大程度提振,但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所加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推动消费回到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水平上任重道远。当前扩大消费的首要任务是使消费回到常态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尽可能回到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水平上。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97万亿元,同比微降0.25%,较2019—2021年三年和2019—2022年四年的平均水平分别仅增长6%和4%,低于同期名义经济增速。如果按照正常水平来估算,2022—2023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达到50万亿元左右。显然,推动消费尽快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克服诸多困难,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堵点还比较多。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降至40%左右,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长。同时,过去十多年的最终消费支出占比亦明显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始终在50%左右徘徊。这意味着制约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因素很多并非是短期的,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与消费产品、场景比较单一的矛盾突出,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领域存在短板制约着消费需求的释放;资本市场与消费信贷难以和居民收入一起,通过提振市场信心来支撑消费者放心消费等。
如何发挥扩大消费对
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如何恢复和扩大消费,当前的聚力点主要包括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及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等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认为就发挥扩大消费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而言,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理性看待消费与投资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应充分借鉴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把握城镇化后期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动力的历史规律。实际上,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带动了生产和再投资,推动产能利用率与企业投资意愿回升,能够从需求侧为引致有效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指明方向,避免供需不匹配带来的产能过剩现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扩大消费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国内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通过不断迭代的消费需求来实现稳增长的目的,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非从短期总需求管理这一角度弱化扩大消费的作用。
重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当前我国消费已呈现出结构转型和升级换代的趋势,服务消费和高端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加,但外流问题值得关注。中国拥有全球更大规模、更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高端消费需求空间较大。通过打造若干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有助于集聚更多消费资源、汇聚全球中高端品牌、推广中国本土品牌,还能带动国内传统消费不断升级,留住外流的中高端消费红利,抢占全球消费的制高点。
实际上,“十四五”规划便明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亦提出“中国将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因此,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丰富消费场景供给,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来说至关重要。
将预期改善与信心恢复提升至更高的位置。尽管当前市场预期不断改善、消费信心有较大提升,但和疫情前相比仍偏弱,由疫情、地缘政治冲击等内外因素带来的“疤痕效应”依然存在,消费恢复和扩大还需要给予持续巩固。
未来国内资本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对市场预期与消费市场信心的影响可能会有所加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恢复及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潜力的释放尤其需要给予关注。这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扩大消费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性利好举措予以支撑。
适度发挥金融体系在扩大消费中的作用。扩大消费的关键在于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而城乡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债务性收入等细项构成。一方面,通过推动资本市场向好发展不仅能够为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也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有助于增加城乡居民的债务性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为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提供合理支撑。
特别是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的基础上,还应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来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据笔者初步统计,由于预期转弱,个人按揭贷款与消费贷款需求主动收缩,再加上低迷的资本市场无法对居民存款构成吸引力等原因,导致当前新增居民存贷差(新增居民存款与新增居民贷款的差值)较理论值高出13万亿元左右,意味着超额储蓄客观存在。
因此,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适度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及推动资本市场向好,对于提升消费意愿、促进超额储蓄向资本市场及消费领域释放是必要的。
(作者为澳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3年第3期
本文来自【中国金融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稳增长促消费利好哪些行业 稳增长促消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