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嵩岳寺塔地宫(嵩山嵩岳寺塔之最)

生活常识 2023-05-15 11:5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达摩与释迦牟尼关系 嵩山嵩岳寺塔

到郑州,一定要去登封的嵩山看看。

嵩山,是中华五岳中的中岳,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主要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共有72峰。嵩山是古代京师洛阳东侧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有30多位皇帝登临嵩山封禅。2010年,散布在嵩山的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嵩阳书院及少林寺、初祖庵等众多宗教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大禹的之一个妻子涂山氏在此山生下儿子启,故起名太室山。太室,就是大妻的意思。至今,山麓还保存有启母庙、中岳庙、嵩阳书院等。太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为峻极峰,高1491.7米,其以《诗经》中“嵩高惟岳,峻极于天”之句命名。登峻极峰巅,极目远眺,西有少室,南有箕山,前有颍水,北望黄河,峻极嶒峨,壮美无限。

而少室山,则传说是大禹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的常住之处,所以后人称其为“少室山”,并在山下建“少姨庙”,天下闻名的少林寺也建于附近。

少室山的更高峰为连天峰,高1512米,其险比华山、难似蜀道、秀如峨嵋、雄比东岳。因其地势过于险峻,所以至今一直未曾开发,仅有少数登山爱好者敢于冒险登攀。

游嵩山,按导游图,之一站是嵩阳书院。院内有许多历代名家碑刻。我对书法不通不懂,所以,那些石碑引不起我太大的兴趣。离开书院,就直奔嵩岳寺而去。

嵩山一带名寺诸多,在历史长河中,各领 *** 若干年。到了当下,诸寺的名气均被少林寺所盖,所以,到嵩岳寺的游人不多。这也好,因为我本就不爱凑热闹,就喜欢一个人,独自观赏我所喜爱之处。没了他人的干扰,更能静下心来,更能细细欣赏其中的细微奥妙。

嵩岳寺就是这么个清净之地,它静静地坐落于太室山南簏,背依大山,明黄色的寺塔,在苍松的映衬下,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风格,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嵩岳寺塔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隋文帝时,更名嵩岳寺。金元以后,嵩岳寺逐渐衰落,时至今日,主要建筑仅剩下嵩岳寺塔和一座建于清代的大雄宝殿。

嵩岳寺塔为15层密檐式中空砖塔,平面呈罕见的十二边形。塔高37米,底部直径10.6米。塔身分上、下两部分。塔身下部外壁几近垂直,没有什么装饰,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拱券门。塔身上部是15层叠涩密檐,自下向上逐层内收,形成柔和的抛物线,显得丰满圆润。

公元520年前后,是我国南北朝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那个时期的地面建筑,除了这座嵩岳寺塔,至今几乎无存。而眼前这座仅由青砖黄泥砌筑的砖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完全就是人间奇迹。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嵩岳寺塔的砌筑工艺也是个孤例,除此之外,国内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砖塔,就好像那位神灵修建了嵩岳寺塔后,就倏然消失了,而且,永远也没有再出现!难怪它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看看时间不早了,还有好几个景点要去打卡,只好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

就在嵩岳寺塔前,一方“大证禅师碑”,吸引了我。这方石碑刻于唐代宗李豫(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子)大历四年(769年),全名为《大唐东京大敬爱寺故大德大证禅师碑铭》。从碑文中得知,大证禅师为禅宗北宗传人,碑文还罗列了历代禅宗传袭谱系:“始自达摩,传付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大通,大通传大照,大照传广德,广德传大师(大证禅师)。”就是说,大证为禅宗第九代传人。

大证禅师碑

不过,这可与我过去的认知有所不同,记得前几年去湖北黄梅五祖寺得知,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七年九月(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菩提达摩以释迦牟尼的袈裟为证,来到我国传播佛教。梁武帝闻讯,忙将达摩请到国都南京。但和梁武帝一经交谈,达摩发现梁武帝并未悟到禅之真谛,便飘然而去。其后,达摩又来到嵩山,就在少林寺后面的山洞里面壁修禅九年。当时一个名叫慧可的僧人,得知达摩禅理高深,为求佛法,他便于风雪中跪拜求道,并自断一只臂膀以表真心。经过长时间的论经说禅,达摩接受慧可为嫡传弟子,传以心经,并将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慧可。自此,继禅宗初祖达摩之后,慧可便成为中原佛教的第二代禅宗。以后,慧可将袈裟传给僧璨(三祖),僧璨又传给道信(四祖),道信再传给湖北黄梅东山寺的和尚弘忍,世称五祖(602—675年)。

弘忍和尚成为第五代禅宗后,因自己的年事已高,今后由谁继任的问题便成为头等大事。当时,弘忍有十个大弟子,其中,神秀的资格最老,他学法三十年,学问也更高,是寺里的首座教授师。就连弘忍也曾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神秀也一直认为自己最有可能接任“六祖”的袈裟,但弘忍却不肯轻易传位。一日,弘忍召集所有弟子,宣布他要择嗣,要众僧各出一偈,表露自己对佛禅的认识。神秀抢先贴出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看后,不甚满意,认为神秀并未深悟佛禅的真谛,便叫神秀再写一偈。

就在这时,寺内有一个干粗活的杂役叫慧能。他俗姓卢,识字不多,学佛全靠“以心悟佛”。慧能24岁时来到东山寺充当担水舂米的杂役。慧能在听到神秀的偈帖后,便请别人代笔写了一偈,反驳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

之后,他又贴出了自己的偈帖:“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弘忍看后大喜,因为从佛教“万物皆空”的观点来看,慧能的认识高于神秀。所以弘忍便决定选慧能为嗣法人,并把象征禅宗的袈裟传授给慧能。弘忍也知道神秀不会容忍此事,就叫慧能连夜逃回他的老家新州(现广东南海县新兴镇)。慧能出走三天后,弘忍才向众人宣布:“六世佛已南去”。

神秀得知此事,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便派人追寻慧能,欲图要回袈裟。为了躲避神秀,慧能在山林里隐姓埋名16年。

当时,广州有个制止寺(南宋时改为光孝寺),有僧众三千。一天,制止寺僧众对寺前的旗幡为何会飘动而展开辩论。一个说:“旗幡是无情之物,那是风在吹动它。”另一个反驳到:“风也是无情之物,为何会动?”又一个说:“实际上旗幡未动,是风在动。”

正巧,慧能也在听僧众辩论,他忍不住说道:“既非幡动,亦非风动,是心在动。”此言一出,惊动了寺院住持印宗法师。再一打听,原来他就是达摩的第六代传人,连忙请入寺内,叩拜为师。慧能得到印宗法师和三千僧众的拥护后,便打出“六祖”的旗号和在北方的神秀抗衡。

此时的神秀已成为“禅宗北派”领袖,深得武则天的器重。神秀得知慧能在岭南打出六祖旗号,甚感不安。为了遏制慧能,他向武则天建议召慧能入宫。慧能知道入宫后凶多吉少,就再三托病推辞。武则天当然知道神秀的用心,便息事宁人地只向慧能索要达摩袈裟,另外再赏赐慧能一件袈裟后不了了之。到此时,慧能也只有献上袈裟,但他仍以六祖身份授徒。

后来,慧能宣布停止以传授袈裟的方式立嗣。他说:因为接授袈裟,使我长时间处于危难之中。为了防止以后的传人再受到伤害,不可再行授衣传嗣的 *** 。

慧能还提出,即使不传授袈裟,同样可以弘扬佛法。修佛在于“明心见性顿悟”,明心是指修持的 *** ,见性是修持的目的,顿悟是修持的结果。他说佛只在心中,不必拘泥形式,不必背诵大段的经文,不必苦苦修行,只要静心思索,就能顿悟成佛。慧能首开自省参佛的先河,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

武则天得到袈裟后,神秀以为武则天会把袈裟赏赐给他。谁知武则天却将神秀等僧人召来询问:“出家人可有欲望?”神秀等人都回答:“无。”只有和尚智诜躬身答道:“有。”武则天又问:“出家人不是无欲无为吗?”智诜答道:“生则有,不生则无。”武则天认为只有智诜说了实话,便将袈裟赏赐给他。

鉴于慧能的遭遇,智诜得到袈裟后也没有张扬,只是悄悄回到四川老家,将袈裟藏于资中县的宁国寺,直到他临终前才将此事告诉他的传人处寂和尚。从此,这件达摩袈裟就一直密藏于宁国寺中。在元朝末年,宁国寺突遭大火,袈裟也在大火中灰飞烟灭了。

这个神秀,死后被唐中宗追谥为“大通禅师”,电影《木棉袈裟》讲的就是这段传奇。

但嵩岳寺塔前的这方石碑上,却说“忍传大通,大通传大照,大照传广德,广德传大师(大证)。”说神秀(大通)才是达摩禅宗的正宗传人。

看来,神秀至死也不肯接受他师父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这个事实,而是一直坚持自己才是正宗的禅宗传人,还把这事刻在碑上。看来,佛门之中,也并非全是“六根清净”之人!为了争得“名份”,不惜痛下杀手。

离开嵩岳寺塔,又想到:佛教在古印度时本无宗无派,传入中原后,就分化形成了“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和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这五宗七派(宗派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派生的)。宗派这东西,可造成分裂,形成攻讦,削弱力量,令人厌恶;然而有了它,又可各抒己见,可取长补短,可激发活力,可相互牵制。没了宗派,就可能会产生一家天下一言堂,就难得有竞争。没有了竞争,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百花齐放,又哪会有春天?

嵩山嵩岳寺塔之最 嵩山嵩岳寺塔所在地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