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关于用人方面的名句(从古诗中谈用人的意义)

生活常识 2023-05-15 11:5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古代挑选千里马标准 从古代诗词里谈用人

古代诗词意境优雅、寓意深刻,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少诗中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悉心研读这些诗句,对于领导干部正确识人、用人、育人,都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

一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的一首《放言》,讲的就是辨识人才真伪的。诗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其中分辨真假玉石要用大火烧三天才行、樟树、槭树在七年之内难以区分的道理最含用人理念。伯乐相马,人尽皆知。但若细究,单凭卧马长啸、毛色异样,伯乐便很快认定其为千里马的做法就有失偏颇,难以服众。因为,人才在成长过程中是处于动态的,不时地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客观来讲,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要看准看真实属不易,况且有些人格低下、庸俗 *** 之辈,为达一己私利,常常以假象掩其卑劣,一旦骗取信任被举若用之,其丑陋灵魂才会逐渐暴露。从主观来讲,因多方面因素领导也难免有选错人才的时侯。孔明的识人七法名扬四海,但所选马谡失守街亭,何不是过在其孔明自身?就连圣人孔子发出“听信者目也,而且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可恃。弟子记之,知人因不易也”的感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识人辩才艺术都是领导干部经验积累的结果。但要真正考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否可靠,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必须多方听取意见,尤其是注意分析那些不同的意见,全面反复比较衡量,不能只看他的长处,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二当“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汉代王充在《论衡·累害》就精辟地指出:开采玉石的人,要劈开石头才能获得美玉;选择人才,要摒弃其缺点,重视其优点。“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之才性,各有长短。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这是人才管理可谓最基本的原则。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写得也很有意趣、富有哲理。诗曰: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诗很直白,但阐发的道理却很深刻。客观事物各具所长,也各有所短,善用其长事则成,误用其短事则废。人才也是如此,世上全才、通才少有,绝大多数人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长处,同时又有某些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在人才做出成绩后,自然会引来他人不少的嫉妒和非议。这就要求用人者须要正确处理“用人之长”与“容人之短”的关系,不以个人好恶论长短;实时改变“绝对化、走极端”的片面性标准,不以一时功过分优劣。领导者不拘小节,知人善任,既要随才器使、用当其才,还要有护才之魄、惜才之心,对那些做出成绩,但有点失误的人才要爱护、鼓励、帮助改进,并大胆地使用,真正做到“论大功者不计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暇”。否则,刻意求才,有才不用,只会使龙遗草泽、珠没沙滩;大材小用、未尽其才,只能是德泽一方、恩润一时;小才大用、未尽其责,就是有心也是无能为力。

三忌“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学识渊博,岂不懂苏麟诗外之意,很快就提拔了苏麟。然而,而现在“近水楼台”词义甚变,多含贬义。正如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就因“近水楼台”而步步高升,蹦在天上、摔在地上,一直遭人唾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好人才是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用人工作中,坚持选贤任能、公道正派的原则,极力反对“任人唯上”、“任人为帮”、“任人唯钱”、“任人唯拍”、“任人唯吹”、“任人唯亲”的用人作风。 *** 总书记也曾讲到:“把那些长期在基层及生产一线努力工作和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就是对“近水楼台先得月”现象的有力回击。“铁肩担道义,慧眼识英才”,每个领导在用人上要正确对待三种要求:一要正确对待上级和领导同志的要求,实事求是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严格按照事业需要选人、按照干部标准选人、按照规定程序选人,实时谨记“善为政者,务在择人而已”。二要正确对待圈内同志的要求,引导大家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而不是比条件、比提拔、比待遇,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有“凡荐引人才,必以天下公议”之准。三要正确对待熟人和下面同志的要求,不符合原则的事不能迁就照顾,不该办的事坚决不能办。否则,“蝴蝶效应”何时了?

四防“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是唐朝杨巨源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城东早春》。诗写的虽然是春季旅游的事,但其中也潜藏着识人的道理。那些真正具备识才慧眼的领导,如能在绿柳才黄的时候就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并以当年刘备三顾茅芦的谦逊与真诚,发现并善待那些真正的人才,那大概就意味着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了。在发展迅猛的今天,人才的变化也有不争的事实——昨天你是天才,今天你是人才,后天我们都有可能成为“蠢材”。过去周朝有个人做官,一生多次求官,直到年老鬓发斑白都没有得到晋升。一天,他因年迈失去晋升机会而在路上哭泣,当有人问其一生不能晋升的缘由时,他回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机会。”周朝老者生不逢时的故事对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之一资源,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其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在这一点上它与自然资源不一样,开发利用的时间不影响资源的效用。错过了更佳开发和利用期,人才的更大效益就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就不能够实现;不用之、晚用之、少用之,势必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人才浪费,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对于优秀人才,要做到早发现、早挖掘、早扶持、早利用,找到人才价值发挥的“黄金期”,更大限度发挥人才资源的效用。

作者:郝启荣

从古诗中谈用人的意义 咏赞用人识才的七律诗词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