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艾灸腹部和后背(连续艾灸腹部半个月月经极少)

生活常识 2023-05-15 11:58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艾灸小腹会排出瘀血吗 一切慢性病,试着从艾灸腹部开始

老话说得好,“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处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通过外气发气冲散,你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你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么一定要赶紧将它导引冲散,因为那必是个隐患。

腹诊,帮你探寻病灶所在

腹部的确可以反映许多问题,有人一揉腹,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很好。有人则会发现腹中咕咕水声,这是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泄,遗患无穷。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建议赶紧给丹田补补气,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这个阻滞点一旦被疏通,那么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三竿了。

还有的人肚子鼓鼓的,按下去不痛,像个皮球,这是浊气太多了。必须先放气,放气的 很多,民间就有“萝卜能通气”的法子。爱出现这种症状的,多是有事儿总闷在心里的人。这种人肠胃时常会出现问题,或痛、或胀、或腹泻。痛点在较深层的地方。

也有的人,肚子软软的,按压哪里都不痛,仍然会觉得腹中闷胀不舒,这通常是中气不足,气血过少造成。

类似的表现还有很多,大家不妨来给自己做做腹诊

1、腹部冷热

按之发热属积、湿、痰、食积化热,冷者属寒。自感胃中灼热者为寒热夹杂,小腹灼热属肾虚湿热,胁下灼热属阴虚血瘀。

2、疼痛

即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按之痛移者属气,喜温热者属寒,痛而胀者属气滞,痛而不胀者属瘀血、虚寒,痛而柔软者属虚,痛而腹肌紧张者属实,痛而起包块者属寒凝气结,痛而冷者属寒,痛而热者属热或瘀血。

3、包块

坚硬不移者属瘀血,柔软不移者属痰湿,时隐时现者属寒凝气滞。

4、胀满

胃脘满闷而外形不大者为痞,属寒热夹杂,外形胀大属气滞,有压痛者属实,按之如坚盘一块者属寒痰。全腹胀满属脾胃气滞。小腹自感胀满而外形不胀大者属瘀血。

小腹胀大属下焦寒凝气滞。少腹一侧拘急微胀属肝气郁结。小腹满而小便不利属膀胱气滞。胁下、脐一侧胀满均属肝气郁结。腹满不减,减不足者属实;腹满时减时剧属寒湿或虚寒。

下午至前半夜胀满属脾肾虚寒,昼夜均胀满属实热。生气后胀满加重属肝气郁结。刮风天腹胀满属风邪入里,阴天前腹胀晴天后好转属湿。

5、腹水

按之柔软者属气多水少,按之较硬为气少水多。腹有青筋属瘀血、腹大而肌紧张、脐突、下大上小属肾。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属肝。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躁,属心。腹大,四肢沉重,属脾。腹胀大,按之紧者,难治。

6、腹肌紧张度

按之软而薄者属虚,紧硬而厚者属痰湿,索条或一片较硬属寒、瘀。小腹按之紧张属瘀血,上腹紧张多属气滞。

7、悸动

胃脘悸动属心或心脾虚,脐下悸动属水气奔豚。

腹部,疾病的原点

脏腑失调是慢性病发生的一大根本原因,而几乎所有脏腑都集中在腹部。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病变,也大多集中在腹部。

所以腹部对应了许多问题,比如脾胃虚弱、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肥大、妇科疾患以及内分泌紊乱等症。

找到腹部,濡养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动则生变,变异为常,异则病,常则健,健则脏调腑通,诸病全消,疾病自无。

灸腹,温暖中央

艾灸腹部,可以温暖人体中央,对诸多疾病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

中央在中医里常常就是指我们的腰腹部,腹部属阴,阴属寒,人体六条阴经聚会在腹部,是人体阴寒容易聚集的地方,所以有“中央一凉,上下失守”的说法。

固中央需要的是温和暖,中央凉了,各种痰湿瘀毒等垃圾容易瘀堵在腹部,造成上下不通,上热下寒。

是既伤了先天,又伤了后天,还会导致上下的阴阳紊乱,各种寒凉疾病慢性病也就随之而来。

艾灸腹部,温暖中央,这是最直接有效的 。坚持灸一段时间,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健身延年。

关元穴,就是腹部一个很好的暖中央的穴位,还有气海、上中下脘、神阙、水分、天枢等。

腹部灸量足了,灸通灸透,可以让五脏各司其职,回归本位,诸多慢性病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断根。

连续艾灸腹部半个月月经极少 哪些人不适合做腹部艾灸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