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两边柱子经典对联(戏台古对联)
戏台对联十五字 妙不可言的5副戏台对联,水平顶呱呱,看了都说好
戏曲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按照习俗,戏曲演出的戏台前一般都会悬挂对联,或雅或俗,给戏迷观众带去一种趣味。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妙不可言的5副戏台对联,水平顶呱呱,看了都说好。对了,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第1副对联你一刀,我一枪,总杀不死;坐的轿,骑的马,非走不行。
这个对联风趣幽默,概括了戏曲舞台上“以假为真”的特点。看过戏曲的朋友,都知道,戏曲里面有专门的武打戏,刀枪对碰,基本都是“杀不死”的状态。,戏台上面是没有马的,不会像电影电视剧一样真的出现马匹。
戏曲故事要经常表现骑马的动作场景,所以戏曲中往往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戏曲演员们手持马鞭,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动作,为戏迷观众展示骑马的剧情。
下联说“坐的轿,骑的马,非走不行”,确实非常生动体现了戏曲创作的特点,让观众们会心一笑,拍手叫好。
第2副对联击鼓听三挝,想老贼阿瞒,曾经夺魄;误弦邀一顾,怜小乔夫婿,未免痴情。
这个戏台对联主要针对两段三国故事,乃是特定剧目的对联。上联主要指《击鼓骂曹》,演的是三国时期祢衡与曹操的故事。《击鼓骂曹》充分表现祢衡的高傲性格,特别是京剧的《击鼓骂曹》,全剧唱腔都是“西皮”,板式全面,“二六”就有三段,反映三个不同的内容和思想,使人不觉重复。
下联主要说的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事。周瑜精通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更是千古佳话。显然,这个戏台是专门为三国剧目而搭设的,所以对联作者也特别用两段典故来进行描写。
第3副对联一阕荔枝香,听玉笛吹来,遍传南海;双声杨柳曲,问金樽把处,忆否西湖?
这个对联是古代广东某地的杭州会馆的戏台对联。换句话说,就是杭州人在广东,然后大家同乡聚会,邀请戏班子进行唱戏。
所以,我们看这个对联是非常切合情境的,移到别的地方就不合适了。“一阕荔枝香”与“双声杨柳曲”,这是针对戏曲表演的歌吹传唱而言。“荔枝”,“南海”,说明是广东。“忆否西湖”,说明是杭州人。
,“玉笛”也代表思乡之意,所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杭州人在广东的思乡。“金樽”,代表的是欢乐之情,显示的是杭州人在广东聚会为乐的兴奋。可以说,这个对联既体现了戏台本身,更展示了“会馆”这一特定场所,相当精妙。
第4副对联老的少的,村的俏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不过如斯!
这个戏台对联用五个“的”字对五个“斯”字,虚词对虚词,相当巧妙。所谓“村的”,与“俏的”是反义词,可以理解为“土的”。
上联意思是说,戏台上表演多样,有老有少,有土有俏,而作为观众所需要的就是看戏,看着戏台上一团热闹即可。
下联是说,戏台上面有歌有舞,有笑有泪,而观众的感受各不相同。如果有共鸣,那么戏曲也就是人生。如果没有共鸣,那么戏曲不过是故事,不过如此。可见,戏曲虽然雅俗共赏,但与其他艺术相同,都是需要“感情切入点”的。
第5副对联谁苍鹘,谁参军,描摹得世间人须眉毕现;有院本,有杂出,难为他说戏的口舌都忙。
“苍鹘”和“参军”是唐代“参军戏”中的角色名称。参军戏的演法是一个戴着幞头、穿着绿衣服,叫做“参军”;一个梳着“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
下联的“院本”和“杂出”是金代和元代杂剧的用词。这副对联讲到了戏曲的源流,对于戏曲表演有相当推崇,指出戏曲表演绘声绘色,动人心魄。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台的好对联呢?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
戏台古对联 七字戏台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