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古籍更好的出版社(各类书籍更好的出版社有哪些)
伯希和防晒衣怎么验证真伪 各大出版社的年度好书陆续出炉,先来看看浙江大学出版社这20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通讯员 朱虹
2020年开启,很多出版社都选出了自己过去一年出版的年度好书。最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度好书(学术文化、大众读物类)揭晓。
这份书单,来自特约专家、读者投票结果,图书社会影响、市场表现以及读者口碑,评选而出,共计20种。
新一年要读的书,不妨从这份书单里挑一挑。
——【学术文化】——
《中华礼藏》
王云路 总主编
《中华礼藏》是我国迄今为止之一次对中华古代传统礼学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分类、整理、点校、研究、出版的大型文化研究与出版工程,是中华礼学文献的集大成者。本项目以中国先秦至清末礼学典籍为收录对象,以历史上更佳版本为底本,综合其他版本及前人的校勘成果,通过录入、点校,并加题解介绍文本背景、版本流传以及作品大略,按照礼经卷、礼仪卷、礼物卷、礼制卷、礼俗卷、礼乐卷、礼术卷、家礼卷、方外卷(包括道教仪轨、佛教仪轨)9卷属予以编纂,成书采用16开繁体横排精装。丛书的编纂旨在为文化重建提供文献依据,为民族国家认同提供思想资源,为中国政治体制建设和改革提供传统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礼仪典范。目前已出版15种,包括今年新出版的《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大金集礼》《中华礼藏·礼经卷·仪礼之属·仪礼要义》《中华礼藏·礼经卷·礼记之属·礼记正义》3种。
《敦煌画研究》
[日]松本荣一 著
林保尧 赵声良 李梅 译
《敦煌画研究》为日本东方学院东京研究所研究员松本荣一先生(1900—1984)所著,原书为日文写成,1937年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刊行。1939年,作者以此书为博士论文获得了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2年,此书获得“日本学士院恩赐奖”。本书是松本荣一先生长期调查流散世界各地的敦煌绘画,并参照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等石窟资料,分类对各种敦煌绘画进行系统图像学研究的成果。原书分为二册,上册是文字部分,共有八章,每章下又分若干小节,分别探讨了敦煌石窟和敦煌绢画中的各种变相图、佛传图、本生图、特殊尊像图、罗汉图、高僧图、密教图、外教图等,研究扎实详实、分析细致缜密。下册是图版部分,配合上册文字的内容,刊载各种敦煌绘画品及相关图片200余张。
《良渚文明丛书》
刘斌 方向明 王宁远 等 著
“良渚文明丛书”主要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学者,围绕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体编纂而成,内涵极其丰富。其中,包含有公众希望了解的良渚古城遗址的方方面面、良渚考古的历程、良渚时期古环境与动植物信息、代表了良渚文明更高等级墓地的反山王陵、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良渚高等级玉器、供应日常所需林林总总的良渚陶器……还有专门将良渚置于世界文明古国之林的中外文明比对,以及从媒体人角度看待良渚的妙趣横生的系列报道结集。相信本丛书会激起读者对良渚文明的兴趣,从而启发更多的人探索我们的历史。
《剑桥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
[美]山村康庄 主编 严忠志 译
《剑桥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叙述了从12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的日本历史,从镰仓幕府的建立到内战激烈爆发后室町幕府的最终崩溃。书中包括13位特邀知名学者对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宗教的研究,并着重阐述了这段重要时期对日本当今文化的影响。
《蒋礼鸿全集》
蒋礼鸿 著
蒋礼鸿教授,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受业于夏承焘、钟泰、徐昂诸先生,深得治学三昧。沉潜文史,兼长诗词,尤精于文字训诂与古书校释。《蒋礼鸿全集》编委会由原杭州大学蒋礼鸿先生的弟子组成,成员有颜洽茂、俞忠鑫、方一新、黄征、任平。《蒋礼鸿全集》收录蒋礼鸿先生所撰各种专著、论文及诗词。编排次序先专著,次论文,次诗词及附录。论文则以已发表,尚未发表,及未完成者为先后。已出专著凡误排字句均已改正。蒋礼鸿先生在原著原稿亲笔增补的文字,插入原文相应位置。未刊手稿无句读者,均加以标点。文稿中的古今字、异体字等,或因所引资料原文如此,或因作者的行文风格和书写习惯使然,不强作规范;残稿一般不予整理,以示原貌。目前,《蒋礼鸿全集》已出版五种,分别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古汉语通论》《商君书锥指》《咬文嚼字 目录学与工具书》《蒋礼鸿语言文字学论丛》。
《民主社会中的科学》
[英]菲利普·基切尔(Philip Kitcher)著白惠仁 袁海军 译
面对科学精英主义与民主价值之间的张力,本书把科学置于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公共知识系统”中,讨论了在一个“良序社会”中应如何规制现代科学,并进一步考察了更加广泛的科学政策议题。
《解释学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
克里斯蒂娜?娜丰(Cristina Lafont)著
何松旭 朱海斌 译
本书用英美语言哲学的成果诠释了解释学哲学的根本洞见,其问题意识来自晚期现代哲学中的致命分裂,而其概念手段则来自语言哲学与解释学哲学这两大传统在20世纪晚期取得的成果。它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回答理性与语言的关系,解开困扰社会科学 论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纠结。
《心智、大脑与法律法律神经科学的概念基础》
[美] 迈克尔·帕尔多(Michael S. Pardo) [美] 丹尼斯·帕特森(Dennis Patterson) 著
杨彤丹 译
借助于fMRI、EEG等工具,认知神经科学正在深化人们对心智、大脑与法律等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神经科学研究 与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法律领域的诸多讨论中,包括测谎、精神疾病鉴定辩护、刑法学说等。在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将神经科学研究 与技术应用于法律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哲学问题,并讨论了未来如何将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法律与政策的制订当中。
《帝制中国初期的儒术》
朱维铮 著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的遗著。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秦汉之际”,是作者关于秦汉时期统治学说和政治史的深刻反思;二是“史汉论衡”,细细考察了《史记》《汉书》作者司马迁、班固、班昭的生平与思想。此书笔调略带诙谐而不失学术品格,是雅俗共赏的大家之作。
《现代性的想象从晚清到当下》
李欧梵 著 季进 编
若干年前,王德威曾为李欧梵编过一本《现代性的追求》,传播甚广,从此以后,“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紧紧勾连,成为论说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维度之一。这次新的文论选集,编入了李欧梵近年关于“现代性”研究的新作及少量旧作,仍然不避重复,冠以《现代性的想象》之名,实在是想彰显李欧梵一以贯之的“现代性”的内在理路和复杂意涵。
《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
敦煌研究院 编 吴健 主编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吴哥窟同为“一带一路”上的两大世界遗产。本书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长王旭东(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敦煌研究院现任院长赵声良、著名作家冯骥才等与柬埔寨专家对话采集整理,图片由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拍摄。本书从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莫高窟与吴哥窟两大遗产的营造历史、敦煌与吴哥两大文明的兴衰、两座东方艺术宝窟的对话等入手,深入解读了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阐明了两大遗世界产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对增进中国与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唤起人类对文明遗产的保护意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想与艺术》
周天黎 等 著
在这个极需要真实的时代,当代大画家、人文学者周天黎具有独立的艺术视野和强烈的精神追求,具有放眼文化与历史整体的思想高度,本书是她的一系列见解深刻、具有启蒙意义的理论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在精神意气上真正体现了“一扫当代芜秽之习”的艺术表达,她的学术成果拓宽和提升了当代中国画的美学境界。
《加缪手记》(精装版)
[法]阿尔贝·加缪 著
黄馨慧 译
这套加缪手记共三卷,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之一卷包含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第二卷是作者自1942年1月至1951年3月的手记,在这卷中,读者可以看到加缪如何面对《局外人》所遭逢的社会议论,《反抗者》出版后引起的激烈笔战,他也完成了《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重要作品,堪称加缪人生的精华时期。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加缪的写作工具,到后来却更像是他的日记。
——【大众读物】——
《新金融,新格局中国经济改革新思路》
巴曙松 著
今天,在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不同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风险的传播也更迅速,这是一个摆在金融体系面前的现实。在新生态环境下,如何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功能的更好发挥?顺应市场的内在发展需求,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风控中也获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在实际运用中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如何将风控与大数据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风控制度和体系,对于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企业而言都同等重要。对于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的中国,活跃于金融市场一线的金融学家巴曙松教授从负利率、债券通、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切入,直击中国金融改革的本质问题,指明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趋势。
《聚变商业和科技的前沿思考》
吴晨 著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科技以乘数效应迈进的数字时代,很多人都会感觉自己仿佛正在追赶奔跑的列车,很容易被甩下来,也很担心被甩下来——焦虑而生。本书作者吴晨从科技和商业加速结合的大趋势出发,以商业与科技十字路口的问题——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问题——为核心,通过经济学人的视角,就当今全球热点话题,做出深入、专业、点穴式的分析解读,为读者展现立体多元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洞见。
《对话最强大脑精英眼中的未来世界》
李大巍 著
本书是作者基于访谈写成的,主要探讨了当下的一众热点问题,如区块链的前景、人工智能的未来、虚拟现实、“灰犀牛”、财政和货币政策、传统零售业的转变、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作者针对访谈对象的研究领域提问,比如对凯文·凯利的问题包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工智能的明天”“虚拟现实”“互联网技术”;而对彼得·蒂尔的问题则是围绕“美国在创新和科技方面的表现”等。而对耐斯比特夫妇的访谈则围绕中国经济——因为妻子多丽丝·耐斯比特是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院长,支持 “一带一路引领世界新趋势”等观点。
《歌集支离破碎的俗语诗》
[意]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 著
王军 译
《歌集》被后人视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而作者本人却认为收集在《歌集》中的爱情诗是他一生捋不清的混乱思想与情感的写照,所以称其为“支离破碎的俗语诗”。《歌集》共收入抒情诗366首,其中包括317首十四行诗、29首歌,还有20首其他种类的抒情诗;除30余首外,这些诗全都是表现诗人对劳拉爱情的作品。诗圣彼特拉克的“劳拉之恋”,成就了瑰美绮丽的抒情诗篇。究竟是什么样的爱恨离愁,让诗人终于感叹“世间美全都是短暂的梦”?王军教授继《疯狂的罗兰》(获鲁迅文学翻译奖)之后,移译关于爱情的文艺复兴杰作。
《身边的世界简史腰带、咖啡和绵羊》
[日]宫崎正胜 著
吴小米 译
日历、轮船、保险、商场等等由人们制造出的所有“物品”,都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教科书中说没有的世界史。印章、货币、报纸,甚至一枚巧克力,都有一段历史蕴含其中。从在大河流域被发明创造出的那些“物品”,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轮廓的形成。从番茄、可可、郁金香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新大陆的开发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隆。通过隐藏在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带你了解世界发展的脉络。
《植物的生命之书写给花的情诗》
[法]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 著
姜富霞 编译
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送一束不同的花给柯莱特;作为交换,柯莱特要以如花文字细细描绘众花。于是柯莱特在晚年有了这部关于花草、关于人生的作品。她写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童年,写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花草精灵们……只有充满灵性的人才能讲述这样关于植物的美好。
《天堂之旅六道风味品中国》
[德]马可斯?赫尼格(Marcus Hernig) 著
王丽萍 译
这本书是通过游记的方式探索中国美食在江南、北方一带,以及四川、 广东和台湾的“风味”。马可身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专家,以其半生在中国的经历,发现美食无疑是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的好方式,所以他决定用“肚皮”探索文化,一边吃,一边消化中国文化。文中还记录了许多食谱,可供读者参考。
——【年度致敬】——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 编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研究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不可取代的“百科全书”,搜集、入编海内外250余家博物馆藏约12250件作品。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更大限度地还原中国古代绘画神韵的高精度、大开本图像文献集成,融鉴赏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为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厘清其真伪和流传提供了最清晰、最权威的传世图像。
各类书籍更好的出版社有哪些 各类书籍选哪个出版社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