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出父子关系证明么(办什么事需要邻里关系证明)
户口本破了粘起来还可以用吗 居委会签了一份“没有终点”的委托协议,为这个特殊家庭终身托底
快过年了,社区干部们忙得不得了。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子长社区的干部们这几天安排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大家一起去看望了住在养老院里的沈阿婆,还跟她说好节后为她过90岁生日。
这里的社区干部,和沈阿婆之间,有两份重要的委托协议。
沈阿婆的老伴林老伯,在世时委托甘泉街道子长居委会代其行使儿子监护人的职责;保管自家两本老房子的房产证,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处置。这家人,信任的只有朝夕相处的居委干部。
这份协议只有起始日期而没有终止时间,意味着,居委会要永远负担这个家庭的生老病死。
“我们将海海送进区精神卫生中心后,紧接着又将他年迈的父母一起送进养老院。”子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直海英永远记得四年前安置海海一家的情景。
2008年10月24日,是海海一家从黄浦区搬到子长小区的日子,也是直海英任子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第2年。之一次敲开这户人家的门,直海英就印象深刻——这一家三口,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家庭,一对八旬老夫妇和独生的儿子,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看似“高配置”的家庭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心酸的真相——儿子海海毕业于上海之一医学院医学系,工作之一年便得了精神分裂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此后多年一直长病假在家,拿着每月1000多元工资;父亲林老伯患有血癌,每个月靠输血维持生命;母亲是支内回沪人员,患有老年痴呆症,还被确诊乳腺癌,老夫妇俩也都收入微薄,几乎所有的钱都花在看病上。
“那一年海海48岁,林大叔80岁,沈阿姨79岁,他们一家三口老的老,病的病,既不爱出门,家庭情况也很复杂,亲戚之间没什么来往。而且对谁都不信任,保姆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一直靠吃牛奶饼干过活,家里乱做一团。”直海英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插手帮助他们。
林老伯每个月都要去医院输一次血,但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又没有亲朋好友可以委托。一筹莫展之时,这名老 *** 员想到去社区找直书记求救。“他跟我说,组织是广大党员干部最坚实的靠山,他只相信党组织。”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直海英当即召开党总支工作会商定帮扶事宜,最后决定每个月由居委会派遣干部帮助接送林老伯往返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等,不计任何报酬。在多次来往间,林老伯与居委会之间的信任指数也越来越高,每逢家里有什么事,总是之一时间找居委会寻求帮助。
“沈阿姨是北京支内干部,一直以来,她的退休工资由北京单位通过邮局汇款,因为腿脚不便,林老伯把这件事也委托给了居委会。”居委会主任莫青也对他家情况了如指掌。每月月底,居委会都会安排居委干部去邮局帮沈阿姨取款,这样的事一做就是3年。
2014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海海将沈阿婆推倒在地,造成老人骨折,瘫痪在床。一时间,家庭所有的重责都落到了林老伯一人肩上。居委干部帮他们请来了护工,还联系了老年食堂上门送餐。
但这样的情况也维持了没多久。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老伯的自理能力一天比一天衰退,更糟糕的是,因为海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里的不安全因子也日渐明显:一次,沈阿姨责备了海海几句,海海就动手打了她的头,林老伯劝说几句,他又扭了林老伯胳膊;又一次,林老伯不慎跌倒,海海也视而不见,幸好林老伯自己拉住沙发才爬起来。
2015年,林老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请求居委会做他们一家的监护人,帮助办理入住敬老院事宜,并多次写委托书,委托居委会保管工资卡、房产证、存款等所有家庭财产。老人家里有一笔压箱底的钱——真叫是“压箱底”,从箱子底部找出的一叠人民币,一张张黏在一起,还发了霉,看着叫人心疼。
这个家庭实在需要帮助,但这样的重担能接下吗?直海英坦言,他们也是之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情况,不是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担心好心办了坏事、惹了麻烦。当时,居委会先去找了这家人的近亲属聊聊,希望说动他们担任监护人,但亲戚们每一个都婉言拒绝。于是,居委会请来了社区里的律师,就监护人职责义务、财产处置规定、法律风险等等问题,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签署了两份书面委托协议,正式抗下这个重担。
之一份协议是关于海海的照料问题:居委会作为乙方,代替甲方沈阿婆家庭履行海海监护人的职责,为其处理好各种日常事务;海海的财产委托乙方管理并在其额度内予以支付必要费用;委托保管黄浦区的公房,在必要时乙方可以将该房屋对外出租或出售。
第二份协议是沈阿婆的养老问题:居委会作为乙方,为甲方沈阿婆处理与养老院的相关事宜;甲方的银行卡与存着委托乙方管理,为了甲方的利益予以支配;甲方委托乙方保管子长路77弄房产证原件一本,该房甲方同时委托乙方进行管理,在乙方认为必要时乙方可以将该房屋对外出租或出售;如遇该房屋动拆迁,该房的动迁事宜也委托乙方处理。
还有许多琐碎的日常事务,根本无法一一在委托书里说明。直海英说,他们先后把海海送进区精神卫生中心、林老伯夫妇送进养老院后,居委会还奔波多次,前往海海原单位为其办理退休,到他们户籍所在地街道更换了新的户口本,并到户籍地申请办理了帮困补助,一件件帮他们家理顺各种头绪。在林老伯夫妇入住养老院后,每间隔两个月左右,直海英连同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就会带着日用品、补品水果去看望两位老人。让大家都很高兴的是,林老伯还亲笔写了封感谢信给居委会,表示养老院环境很好,他们很高兴,身体也好起来。莫青说,林老伯在养老院度过了1年多轻松舒适的日子后安然离世,也是居委会主持办了追悼会。而如今沈阿姨在养老院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她身体尚可,患有轻度老年痴呆。
如今,居委会把所有与他们家相关的办事凭证和资料都归结在一起,连一张2元钱的车票都没有丢失,这本台账将越来越厚。直海英说:“海海一家的事,我们居委会会负责到底,我退休了还有主任接手,主任身后还有一群志愿者。”
这样的做法,虽然目前只是极少的个案,但当之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们迈向高龄时,或许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家庭需要照料,而甘泉路街道子长居委会发生的这个故事,或许提供了一种借鉴范式。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图片由甘泉路街道提供
办什么事需要邻里关系证明 居委会签的协议书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