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成才的良师益友(让家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什么是社聘制 我新闻成才的良师益友(一)
在我家的储藏室里,存放着一只我视若珍宝的大纸箱,二十多年来,它始终完好无缺。因为,这箱子里装着我在部队服役和在报社实习期间,发表在各类报刊电台上的见报剪贴本和获奖证书。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了当年在部队学写新闻的难忘岁月,想起了在我新闻成长路上甘做“铺路石”的陈亚洲老师。
陈亚洲是江苏启东县人。 1987年4月,从部队转业到《郑州晚报》社,先后任政文部编辑记者、群工处副处长、 党群政法处副处长、机动记者处长,1992年《郑州日报》高级记者退休。
在我珍藏的这些见报剪贴本里,有早年我和陈亚洲老师合写的新闻作品。那一篇篇题材不同的文章,记载了我俩那一段段感人之深和背后鲜为人知的采写故事。
画龙点睛制标题
1989年的9月,在驻郑空军某部服役的我,因喜爱新闻写作,由基层连队调到团政治处当新闻报道员。刚开始,我虽然写作热情很高,但由于欠缺新闻采写知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稿件,寄到报社后,往往是石沉大海,为此,我寝食不安。宣传股长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安慰我,说,“你刚开始搞报道,不要急于求成,先把基础打牢才是,功到自然成啊!”。听了股长的话,我决定到驻地的新闻媒体送稿,边学习边提高。
一天,我去《郑州晚报》社送稿,当走进报社二楼政文部时,一位编辑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一边认真审阅我的稿件,一边诚恳指出稿件毛病所在。从谈话中得知,他叫陈亚洲,是从驻郑空军某部转业到报社当编辑的。战友情深。临别时,陈编辑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 告诉我,一再嘱咐,在采写稿件方面要多下功夫,多写稿写好稿。
1990年11月一天,我部一名排长和一名战士外出执行任务途中,从水塘中救出一名因辍学而轻生的中学生。他俩热情地为孩子买来车票和食物,并专程送孩子回家。经过采访,我匆忙写了一篇《两官兵救学生》的新闻故事,送到了报社。陈老师看了稿件后说“内容不错,就是标题直白了”。
我回答说“我是写好稿,才加的标题。”
陈老师严肃地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传达给读者的之一信息。没有一个好的标题,是很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后来,我的这篇稿件,被陈老师冠以《轻生少年遇“雷锋”》的标题,在《郑州晚报》上刊发了。陈老师在给我寄来样报的,还就标题 的问题,专门附了信。他在信中说“标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主题的体现, 一个准确、简洁、生动的标题至关重要。一篇稿件的内容再好,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就会黯然失色。所以,你一定要在标题 上下功夫。
看着报纸,品味着陈老师的话语,我反复琢磨,感悟很深,启发很大。
为我写批评报道撑腰
那时候,《郑州晚报》上开辟的“瞭望塔”、“社会一隅”、读者来信”等栏目,我是这些专栏的热心读者,也是这些栏目的作者。每次我寄去的稿件或打去 报料,无论编发与否,陈亚洲老师总是不忘回音。能用时,提出修改意见,不能采用,就说明原因。凡是稿子见了报,那怕是一则短讯,他也寄给我样报,并附信鼓励。
搞新闻报道,最难的是搞批评报道。一次,我部后勤处的一名干部,奉命到驻信阳明港的雷达连队检查工作。因事情紧急,来不及在车站买票,工作人员同意他到车上补票。可当他上车补了票索要票据时,列车员却给了几张汽车票代替。对比,这位干部很不理解。回到部队后,他把此情告诉了我。我意识到,这不单纯是车票的问题,从中暴露出铁路工作人员方面管理的问题。于是,我写了篇《旅客坐火车,竟给汽车票》的稿件,稿件寄出不久,便在《郑州晚报》“读者来信”版上刊发了。孰料,稿子见报后,却带来了一连串的烦恼。先是被批评的郑州火车站有关负责人,以当事人不承认为由,让我们当面指认涉事的列车员;之后,这个受处理的列车员带着多名亲友,坐出租车来到营区哭闹,说我的批评报道砸了她的铁饭碗,要 ;机关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志在背后说三道四,埋怨我不该写这报道,影响了我们部队和郑州火车站的关系;团领导也找我谈话批评指责。弄得我里外不是人,我当时压力很大。
陈亚洲老师得知此事后,给我打 ,明确表示“只要你的报道不失实,就要理直气壮。我们给你撑腰!”。接着,他又代表报社给我们领导说明情况。后来,车站的有关领导认识到了错误,专门向我登门道歉。
就这样,在陈亚洲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新闻知识和采写技巧,写作水平日益提高。四年间,我先后在《空军报》、《河南日报》、《郑州晚报》和郑州经济广播等军内外报刊电台,发稿260篇,我多次被 空军政治部评为“优秀新闻报道员”,还被《郑州晚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
(未完待续)
让家长成才的良师益友 让孩子成才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