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根雕加工图(精品根雕文化)

生活常识 2023-05-15 10:02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怎样为香樟树根雕上漆 树疙瘩变身艺术品——通江根雕的产业化之路

《川东北民居》

《荷塘月色》

梁兴旺在初步造型

《银耳姑娘》

《招财童子》

本报记者 王佳彬 文/图

近日,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四川省科技馆成功展出,我市选送的7件文创作品摘得1金3银3铜。其中,亚雪剪纸《清明上河图》获金奖,剪纸《大熊猫》《世外桃源》与根雕《银耳姑娘》获银奖,剪纸《熊猫》、根雕《川东北民居》、藤编《手工太师椅》获铜奖。

在通江县麻石镇高石梯村一社,有一家根雕厂,此次获奖的根雕作品《银耳姑娘》《川东北民居》就出自这里的根雕师傅之手。9月25日,记者来到高石梯村,探寻这里的根雕之美。

精品根雕 承载地方历史文化

走进根雕厂生产车间,里面堆放着许多根雕半成品和根雕原材料,右侧是数控机雕生产线,左侧是手工雕刻生产线,其中有一根长约4米、直径80厘米的红木,根雕师傅梁兴旺正用电磨小球刀在上面进行初步造型,已看得出雕刻的是银耳种植过程,有砍耳棒、运耳棒、栽菌种、采银耳四个部分,还将雕刻第五部分“银耳家宴”,意为庆祝银耳丰收。“这是我根据自己见到过的种银耳的场景画的图案。初步造型结束后,还要细修、磨光、上漆。”梁兴旺介绍。

生产车间旁边有一间根雕展厅,堆满了根雕作品,记者看到了在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奖的两件作品《银耳姑娘》和《川东北民居》。

《银耳姑娘》是梁兴旺的作品,为黄杨木材质,雕刻了一位扎着辫子、神态自然美丽的姑娘,她侧着身子,左手端着筛子,伸出右手采摘银耳。在她的旁边,根根耳棒整齐排列,每一根耳棒上都长着朵朵银耳。“我花了5天时间完成这件作品,机器雕不了,只能全手工雕刻;为了将银耳融入根雕,我原创手绘了这幅图案,通过根雕展示通江的银耳文化。”梁兴旺告诉记者。

《川东北民居》是根雕师傅王钦的作品,桢楠木材质,整体为船型,左侧有两栋两层房屋,屋后有一片小树林;右侧有晒坝,穿过晒坝沿着石梯而上,山顶有一座凉亭。左右两侧以小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一叶扁舟。“这件作品只在上部进行雕刻,展现川东北民居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部只是进行了粗雕、上漆,以树根的天然形态作为底座。”王钦介绍。

在展厅内,根雕成品有老子、达摩等人物,荷花、兰花等植物,龙、蛇、马等动物,有作品《鲤鱼跃龙门》《一座金山》《吉祥如意》等。其中,有枝叶饱满的荷花,也有残荷,荷叶虽偶有破损,却别有一番意境。乌木根雕《达摩》只雕刻了上半身,人物双手合十,五官刻画细腻,神态安详;下半身依托摩》只雕刻了上半身,人物双手合十,五官刻画细腻,神态安详;下半身依托树根生长的原本造型,稍加打磨做成道袍的形状。《一座金山》为金丝楠木材质,依托天然形成的山峰造型,稍加清理、打磨、上漆即成,灯光照在上面,能看见根根“金丝”。《吉祥如意》是一对用红椿乌木雕刻的大象,高4.5米、直径1.3米,栩栩如生。还有融合平昌县花椒产业的根雕作品——一棵花椒树,枝干错落有致,一根根花椒刺、一颗颗花椒十分生动逼真。

精雕细刻 七分天然三分创作

今年48岁的梁兴旺是通江县回林乡人,从小喜欢美术,初中毕业后,1992年经熟人介绍,拜通江县澌波乡农民艺术家李立生为师,学习雕刻龙头拐杖。学了8个月后,因家境贫困需外出挣钱,梁兴旺去了成都东方工艺美术厂,在这里边工作边钻研,一干就是20年,主要从事泥塑彩雕,雕刻了中国少数民族系列、中国京剧人物系列、人物脸谱系列、川剧系列、宗教人物等。在2015年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中,梁兴旺的作品《降妖除魔》《五路财神》均获金奖;2018年人文奥运设计大赛中,梁兴旺创作的《三国人物》获金奖。

今年5月,梁兴旺回到通江并到根雕厂从事手工雕刻。“跟随李立生老师学艺的时候,他对我很好,我也被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所感动,这么多年我对工艺美术的热爱从未间断。如今自己学艺有成,想回来报答家乡,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梁兴旺告诉记者。

梁兴旺介绍,根雕是巧雕,7分靠天然、3分靠雕刻,要根据树根的自然长势来构思造型,灵活多变;根雕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在有限的范围内因材施艺,达到巧夺天工、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梁兴旺说。

要创作根雕作品,要选材,有杂木类,如樟木、黄荆条等;名贵木材类,如乌木、金丝楠木、檀木、花梨木等。仔细观察材料的天然造型、颜色、纹理等,根据材料最形象的一面来构思造型。比如通江本地生长的红刺藤很像蛇,就可以雕刻成蛇。对材料进行取舍、拼接,力求不破坏其自然形态,把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巧雕、精雕、打磨,然后上漆、命名,一件根雕作品才算完成。“根雕上的是亚光清漆,能显出木材本质的颜色,看起来很有光泽、有质感,保持木材天然的美感。”梁兴旺介绍。

根雕所用的传统工具有锉刀、锤子和锯子,后来又增加了凿子、磨刀、雕刻锯、电磨,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雕刻的内容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还有吉祥的动物、供奉的神明等。

要学习根雕,要有基本的绘画基础,其难度在于把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巧雕。,根雕最难的还是选材,原材料的材质、形态等方面都要合适才行,恰到好处的材料很不好找。

根雕厂还有两位来自雅安的根雕师傅樊超和王钦。29岁的王钦去年国庆来到通江,数控机雕和手工雕刻他都会。“数控机雕可生产房屋门窗、浮雕、镂空雕、三维立体雕和葫芦、手串等旅游纪念品,比较复杂的根雕还是需要手工雕刻。”王钦说,为了将通江的红军文化融入根雕,他还雕刻了一套红军用的帽子、水壶、挎包、枪支等。

“根雕艺术由来已久,把通江的红色历史、银耳、溶洞融入其中,不仅能赋予根雕新的生命力,也能使根雕成为传承通江历史文化的载体,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根雕厂负责人向正嘉说。

创业办厂 根雕已实现产业化

今年37岁的向正嘉是麻石镇高石梯村人,曾因家中贫困,初中一年级读了半学期就辍学了。1996年到上海务工,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在工地上干小工,后来还学过修车、做过生意。2005年,向正嘉回到通江,从事建筑劳务承包。

2014年,向正嘉到福建旅游,在一家店里看到一个香樟木做的功夫茶几根雕,特别喜欢,便与店家攀谈起来。“根雕是大自然与人的创造力的结合,能将枯木、朽木、烂木变成宝贝、艺术品,这就是根雕的魅力所在。”向正嘉说,通江森林资源丰富,但树根几乎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要么当柴烧,要么废弃。

通过3个月的市场调查,向正嘉发现巴中范围内虽然有一些根雕师傅、根雕爱好者,也有一些精美的根雕作品,但还没有实现根雕的产业化生产。“我要把根雕产业兴起来,把本地自然资源利用起来,让通江根雕走出去,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带动父老乡亲就业。”向正嘉说,2015年7月,他创办了亿森根雕。

选址、找原材料、 师傅……向正嘉把厂址选在老家高石梯村,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18-65岁的人都能在根雕厂找到事做。目前,根雕厂有普通工人70多人,都是本地人,另有本地老木匠10多人、本地学徒20多人。

向正嘉介绍,根雕厂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河里打捞的废材、山上枯死的树木,如香樟、柏木、红豆杉等通江本地木材,从而以大巴山特有树根树桩为原材料,经过匠心筛选、艺术构思、精心加工 成艺术精品。

根雕厂占地58亩,已建成车间、办公楼、篮球场、职工宿舍、食堂、展厅、原材料堆放区等,还要修建公路、绿化等附属设施,预计明年10月1日全线投产,共建成3条生产线。目前,公司主要定做具有实用性、观赏性的根雕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传统文化传习,如吹唢呐、耍狮子、做灯笼等;老旧家具、四合院、祠堂等的木工修补修缮;名贵木材、古玩等的收藏收集保护。

据了解,当地 也对根雕厂给予了完善手续、资金帮扶、项目扶植、领导挂包等优惠政策,目前根雕厂已是县级重点企业、国家级规上企业。除了本地人购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被众多根雕爱好者收藏。

“我们将建设根雕民俗文化博物馆,不仅生产根雕产品,还要打造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平台。”向正嘉说,在通江办根雕厂的优势在于原料丰富、便宜, 支持力度大;更大的困难是缺乏雕刻 ,希望学校开设根雕专业课程,根雕厂可以派师傅去教学,把生产基地开放出来,让学生免费学习雕刻。

精品根雕文化 树的根雕工艺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