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最臭的河(茅州河黑臭水治理)
中国哪个地区沙子含金量最多 茅洲河 水体消臭明显 赢得公众好评
三台挖掘机在河床上形成接力清淤的工作方式。清淤是河流除臭的重要手段。 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4年前,我来到深圳的时候,这条路还没有修好,站在桥下就能闻到河水的臭味。”杨飞(化名)是茅洲河畔一家五金厂的员工,2008年他离家前往东莞市长安镇务工,随后又来到深圳松岗的五金工厂,当天由于工厂停电,他便来到河边“看看景色”。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停驻在洋涌路辅路旁,静静地望着流淌的茅洲河。
如今,洋涌河大桥下的茅洲河两畔绿树成荫,河堤上种满绿植,河水尚浅的地方依稀可见水下的泥沙,一阵风吹过,更多的是植物和泥土的味道,水体的臭味已轻闻不到。
杨飞称,顺着洋涌路再往上走,还能看到排放着大量清水的出水管口。“要把工厂的污水统一收集,并通过污水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再把干净的水补回河道中,这里的水才能变清澈。”杨飞说,“河流治理没有那么快,河水里有鱼有虾的日子估计还要等上几年,不过现在改变已经很大了。”
随着宝安区黑臭水体治理的节奏不断加快,“水环境”治理的观念也不断深入人心。闲暇之时,越来越多的宝安居民来到河畔放松身心,“虽然水质没那么清澈,至少已经不臭了”。
截至今年12月,国家环保部对茅洲河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茅洲河(宝安段)共和村、燕川、洋涌大桥三个断面氨氮指标均已达到不黑不臭,同比下降84%、77%、55%。,沙井河、新桥河、石岩河等茅洲河支流治理也初见成效,水质情况不断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胡百卉
千里管网形成治污“闭环”
城市河道中的河流,如同流动在人体血管中的血液。茅洲河的水已如同“坏血”,若要根治则需从排水、净水、补水三方面建立全新的可循环系统,为此,宝安区今年铺设870公里污水管网,以污水处理厂为中枢,形成截污与补水的治污“闭环”。
改革开放以来,茅洲河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显著加快,工业企业快速增多,辖区人口极速膨胀,污废水排放持续上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地下管网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形成历史‘欠账’。”宝安区治水提质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江炜炜表示,由于缺少污水的收集系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年累月直排入河道,导致茅洲河“黑臭”现象愈发严重。据了解,茅洲河流域沙井、燕川两座污水厂分别于2008年、2011年才投入使用。2014年,深圳发改委将71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列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名单,才正式掀开新宝安水污染治理序幕。
据介绍,治理黑臭可以简单归为三个步骤,之一步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再让污水进入河流,需要将地下的污水管网建立起来,要将每一栋、每一户的污水都收集进入污水管网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茅洲河片区建成污水管网23公里,缺口达到1028公里;2016年,茅洲河片区建成污水管网297公里,缺口超700公里。为此,宝安区将2017年污水管网建设任务两次提速,将年度目标任务从550公里调整为870公里,2017年以来已建成雨污分流管网731公里、沿河截污管78公里,基本补齐缺口,实现雨污分流。
污水管网系统一端连接污染源,另一端直通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相当于人体的‘肾’一样,将脏东西过滤、代谢,变成干净水,再输送给河流”。数据显示,目前,茅洲河全流域日均污水产生总量97万吨/日,流域内已建沙井、燕川、三洲、光明、公明5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沙井二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将在年底达到50万吨/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谈及河道补水系统,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茅洲河是雨源型河流,缺少河水补给是茅洲河难治的“症结”所在。“就算是一瓶纯净水,打开瓶盖几天后,水质也会发生变化。”据悉,每月4月15日至10月15日是茅洲河的汛期,而茅洲河近90%的水量来自于自然降水,非汛期因缺少雨水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水源补给缺失。
补水管网系统建成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净水将补充至茅洲河中上游,打通河流补给的“一公里”,连通茅洲河水体治理的完整“闭环”。
黑臭水体治理获群众好评
近日,宝安区针对建成区10条11段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进行公众评议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上述水体的治理情况均得到群众的好评。
在沙井河桥下,几艘底泥打捞船正在河面上作业,这里是茅洲河的一级支流之一——沙井河,河流两岸依次排列着数十座工业园区,如今,虽然此处的水质还未完全变清,但在河边已闻不到臭味。
张德生(化名)是紧邻河畔的永艺发园区中一名车间工人,当天,车间因需进行排水设施整改而停业,张德生便来到沙井河旁放松身心。“这两年水质变化很明显,”张德生说,“以前别说站在河边了,离着老远都能闻到臭味。”
家住茅洲河附近的李先生也有着切身感受,“原来茅洲河(沙井段)臭得让人无法呼吸,两岸垃圾漂浮,根本看不出是河流,哪还有亲河亲海,都是远远避开,而现在基本闻不到臭味。”
为了做好“群众满意”的治水工作,负责茅洲河治理的基层单位采取诸多举措,提升辖区居民对治水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据沙井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道路狭窄,车流及人流量大,施工单位一方面配合交通部门做好交通疏解方案,另一方面联系街道办及社区相关部门,做好周边群众的思想安抚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封闭施工面,做好施工警示牌、交通指示牌,采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不久前,沙井街道刚刚完成衙边涌的拆迁任务,为该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奠定基础。据了解,衙边涌是宝安辖区内沿沙井帝堂路自东向西流的茅洲河一级支流,始于沙井衙边环镇路,终至沙井北环路衙边涌泵站,涉及沙井街道衙边、蚝三、蚝四、沙三、沙四等5个社区和沙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沙井边防站等,征地拆迁红线占地面积约1.45万平方米。为此,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现场与业主对接谈判,了解业主诉求。负责征地拆迁的工作人员坚持挨家挨户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耐心解读衙边涌综合整治工程的意义。在不懈的沟通与交流过后,曾有一位工业园的业主放心地跟沙井街道办公室主任邓亚虎说,“你先拆,具体补偿多少钱拆完再说。”
,松岗街道为提升居民对于治水工作的知情度、认可度也采取诸多举措,该街道黑臭水体治理茅洲河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为了让群众对河流治理工作支持并理解,街道要求辖区7条河流整治工作施工队利用施工挡板宣传施工内容及施工进展情况,做到工期公开、项目公开、监督公开,并组织群众到工地参观,实地了解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情况。
水生态修复还需全社会“齐抓共管”
“许多地摊经营后的污染物,都直接扔进下水道。雨水过后,这些垃圾便都进入了河道。在垃圾分拣等方面,还需要每个老百姓的能力。”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明表示,“多管齐下,茅洲河水才能重回清澈。”
2015年发布的《茅洲河达标方案》指出,通过茅洲河全流域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与面源进行负荷核算,污染源排放以生活源为主,占化学需氧量、氨氮与总磷排放总量的70.18%、79.61%、64.26%。而根据宝安区环水局的最新统计数据,生活污水污染源占到茅洲河宝安流域污水总排放量的93.7%。
在省政协委员、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铣成看来,茅洲河“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他表示,此前曾参与过多次河流走访,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茅洲河流域支撑着2000多亿GDP,说明污染压力特别大,单位面积GDP达到5亿多,但人均GDP却同深圳平均水平相差40%,说明产业比较低端。另一方面,90%是生活污水,10%是工业污水,说明工业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聚集。陈铣成认为,下一步应该加快制定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与计划。
陈铣成认为,治理茅洲河应当把治理污染与流域发展均衡全面地考虑。茅洲河治理不应单从河流治理上考虑,在资金投入之外,更要在经济增长、社会组织方式、城市管理等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入手。
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表示,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千头万绪,有“小散乱污”的企业和餐馆排污问题,有污水管网设施不足、维护不当的问题,有污水实际处理量偏低的问题,有水源保护区和河道范围内违建造成的污染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往往牵涉到巨大的利益关系,所以,治污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在所有的关键环节上一齐发力,攻坚克难,确保治污工程经得起群众监督和历史检验,绝不能让同样的工程过几年再来一轮,绝不能让水污染治理年年“上头条”。
据悉,宝安接下来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明年2月20日前完成排水小区摸底调查工作,采取工程措施改造完善小区排水管网,由区 投资,区环保水务局组织实施,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采取EPC建设方式,引入设计监理提前介入等方式加快正本清源工程建设,2018年年底前完成茅洲河(宝安段)流域及铁岗、石岩水库水源保护区内1546个小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2019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小区(住宅类、商住两用类、公共机构类、商业类、工业类)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
■链接
新模式
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模式
2015年8月以来,宝安按照“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思路,采取“央企+地方”EPC流域治水模式,对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进行综合整治。
宝安区将茅洲河流域46个子项目整体打包作为一个工程包进行EPC招标,借助大型央企技术、人才、经验、设备等优势,实现“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着力解决整治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多、审批链条长等问题。
据了解,经过20多个月的努力,中电建大型国企综合实力雄厚、技术手段领先、项目管控科学等优势逐步显现。截至目前,茅洲河流域47个EPC子项目(包括界河)已开工42个,累计完成投资83.5亿元,总体进度达55%;建成管网876公里,消除入河排污口1191个,干支流河道开工17条,界河工程基本完成,顺利完成共和涌项目主体建设任务。其中,EPC模式获中央环保督察组、国家环保部以及省、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新技术
污染底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底泥是造成水体“变黑”的重要原因。陶明表示,如果黑泥不处理,就不能称之为“消除黑臭”。
作为深圳市之一家的专业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厂,1号底泥场将承担茅洲河干支流底泥处理任务。
在1号底泥处理厂中,有一条长约200米的样板示范段,示范段的路面由创新研制的“透水砖”铺就。在实验中,工作人员将一瓶水倒在“透水砖”上,在水接触到砖面的时候,砖体瞬间将水吸收,砖面恢复干爽。据介绍,“透水砖”能实现雨水径流回收,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为海绵城市概念服务。
“透水砖”的原材料便是茅洲河中的黑色底泥。与传统的倾倒式处理底泥不同,“透水砖”技术将污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真正将污泥“变废为宝”,彻底解决了底泥处理的难题。作为全国首个工业化大规模处理底泥的工厂,通过机械化流程,1号底泥厂将“底泥变砖”的一个循环只需3-4个小时。由此,除了茅洲河中捞出的垃圾外,河中的沙子、污染的底泥,都将能够进行资源化利用。
新速度
污水管道更高周完成量创国内纪录
今年以来,宝安区2017年污水管网建设任务两次提速,年度目标任务从550公里到600公里再自加压力调整为870公里,目前雨污分流管网738公里、沿河截污管78公里、末梢连接管74公里,合计890公里,占区总任务102.2%。
在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中,宝安以超常规方式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高峰期共投入近10000人,施工作业点高峰期达380个。污水管道更高日敷设量4.18千米,更高周完成量24.1千米的国内污水管道建设新纪录,创造了4天完成127米顶管施工的新速度。
据统计,2017年茅州河(宝安片区)完成新建管网731公里,累计2016年以来总共完成新建管网1028公里。
茅州河黑臭水治理 茅洲河黑臭水体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