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忌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节潮汕祭俗)
清明节家里能摆菊花吗 过清明节,牢记吃3冷,守3俗,忌3事,尊重传统,健康顺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
清明是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日子,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但最初清明也仅仅是作为节气的存在,它能逐渐发展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其中少不了寒食节的“帮助”。寒食节是春秋时代晋国为纪念忠义之臣介子推所设立的,在此之后寒食节逐渐成为民间里的之一大祭日。
而这寒食节是在冬至后的105天,一般多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由于两节相近,从唐代起就将寒食清明合二为一。等到了明清时,清明便直接融合、吸收了寒食节成为了如今有着祭祖、踏青、吃冷食等众多习俗的清明节。
按照寒食节为冬至后105日算,今年的清明节不仅在闰二月里,恰好也与寒食节完美相遇、重叠。对于这难得的清明遇寒食,大家要多多重视起来,特别是流传下来的习俗、食俗不能忘,提醒吃3冷,守3俗,忌3事,尊重老传统,保佑自己和家人健康顺遂。
吃3样冷食
1、吃青团
青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传统特色美食,最早源于唐代,从那时起每至寒食节、清明节前,江南各地的家家户户就会蒸很多青团,一部分主要用来祭祀祖先,剩余的则储存起来作为冷食,在禁烟火的那几日食用饱腹。
软糯清香的青团,是将艾草汁拌入糯米粉里,再包入豆沙或是莲蓉等馅料蒸制而成的,蒸好的青团油绿碧青的很是喜人,咬上一口糯叽叽的,香甜细腻,艾草的香味逐渐弥漫在口中。在清明前后绵绵的细雨滋润了艾草快速生长,成为了做青团的更好食材,而且艾草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后能帮助身体去除湿气。
,古人还认为艾草能驱毒除邪,正适合于清明,只要吃了用艾草做的食物,就会远离病痛,让身体健健康康的,于是人们就将它拿来 青团。而且,外表圆润,带有“团”字的青团也代表着团圆,寓意着全家人都能团圆安康,生活幸福甜蜜。
2、吃馓子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苏东坡写的这首《寒具》所描写的就是馓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寒食节吃馓子的习俗,所以古人将馓子称为“寒具”。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合并在一起过后,馓子也成为了清明节所食用的传统食物之一。
不过,相较于更受南方人欢迎的青团,馓子则更受北方人的喜爱。北方产的麦面优质,油炸 出的馓子条金黄酥脆,入口即碎,嚼起来麦香味浓郁,咸香适口,干吃或是泡粥食用都格外美味。馓子也十分便于储存,保存得当很久都不会变质,而且吃起来仍留有酥脆的口感,这也是古人选择在寒食、清明 馓子来当做寒食的原因。
,馓子作为油炸食品,外形又细又长,有着红红火火、长寿安康的好寓意,而且在老人眼中,清明节吃了馓子,也意味着家族开枝散叶,家中一直能够人丁兴旺、多子多福,把不好的事情、东西都驱散出家门,自家的生活能够幸福美满。所以,到了清明节,别忘了买上一捆馓子放在家中,和家人一起食用,为家中祈福求好运。
3、吃清明蛋
在很多传统节日中都有吃鸡蛋这项食俗,清明节也不例外,人们将鸡蛋称为“清明蛋”。清明节之所以要吃鸡蛋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清明节除了融合了寒食节外,还融合了一个更早的节日——上巳节。在上巳节这日,百姓多会祈求婚姻美满和早生贵子,而鸡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代表着孕育生命,人们便会在上巳节将鸡蛋煮熟,女子剥皮而食,以期盼能顺利得子。
二是因为鸡蛋也寄予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崇信之情,有的地方会在清明祭祖扫墓的时候,带上煮熟的鸡蛋,祭拜完祖先后,就剥掉蛋壳吃掉鸡蛋,以向祖先表达敬谢之心,会为家族延续香火,让家族兴旺昌盛。
而关于清明要吃鸡蛋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煮熟的鸡蛋也很适合储存,放在禁火的寒食节期间食用果腹顶饥,营养的鸡蛋也寓意着吃了一整年都会健康有个好身体。正是出于以上三个原因,清明节至今仍保留了吃鸡蛋的食俗,在清明节这天可以在家卤煮些鸡蛋食用,也可以用艾叶和红糖煮着吃或是烙成鸡蛋饼食用。
【清明蛋】
食材白壳鸡蛋7枚、野菜叶子、香叶、桂皮、八角、小茴香、老抽、盐
之一步鸡蛋冲洗干净,野菜叶子用淡盐水浸泡冲洗干净。
第二步煮锅接清水,放入香叶、桂皮、八角、小茴香,再加适量老抽、盐,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煮15分钟。
第三步将野菜叶子贴在鸡蛋壳上,再用纱布裹住,拿棉线系牢,用牙签调整野菜叶子。
第四步把鸡蛋放入料汤里,煮十分钟后关火浸泡上色,取出后食用前可以再将蛋壳敲出裂缝,浸泡进汤汁里入味后再食用。
守3件习俗
1、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有的地方也将其称为“拜清”、“扫山”等,它的历史悠久,据传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这项习俗,不过人们主要是在寒食节进行扫墓,直到唐宋后清明逐渐融合了寒食节,清明墓祭的习俗才扩大至各地。
祭祀祖先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并非“迷信”,体现出了大家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思想、礼仪文化,表达了对已逝祖先、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崇敬之意。
扫墓祭祖的时间一般为早上,这时太阳刚升起,阳气比较足,然后要带上香烛、纸钱、鲜花、水果、点心等。在正式的祭拜之前要将墓地周围的杂草除净,墓碑擦拭干净,让墓地保持整洁,再摆上所带的供品,燃香点烛,烧纸钱,进行祭拜,叩头行礼,表达出对祖先的尊重和敬意,以及感谢和怀念之心,也希望祖先能保佑家人安康顺遂、家族开枝散叶,更加兴旺。
2、踏青郊游
清明节处于仲春和暮春之交,春意盎然、天气温暖多晴朗,万物皆是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正适合外出郊游踏青。这踏青郊游的习俗由来已久,根据《晋书》记载,唐宋时的踏青风俗尤盛,人们会带着准备好的寒食一起外出游玩,欣赏春景。
在踏青时,还会开展很多有意思的户外活动,比如放风筝,每逢清明人们就提前用竹篾做骨架,粘上纸或是绢,再系上线,拿到野外趁着春风放上天空,有的会在风筝飞上天后,剪断线以求给自己带来好运、除病消灾。还有的会在树上做个秋千,来回荡着玩,孩子们会非常喜欢。类似的游玩活动,还有蹴鞠、拔河、射柳、斗鸡等等,很是丰富精彩。
如今,这些传统的游玩活动有一部分还留存着,大家在清明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孩子、家人去郊外踏青游玩,散散心多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和孩子放放风筝、做做游戏,增加和孩子的交流与互动,心情会舒畅,亲子关系也会更近一步。
3、植树插柳
清明前后气温稳定回升、春光大好,而且还时常洒下春雨,所以这个时候是很适合种树的,小树苗的成活率都比较高,成长速度也比较快,故而就有了清明植树的习俗,甚至有人将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其实,最初清明植树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戴柳和插柳这两个习俗,古人会在清明这天将柳枝插在屋檐或是田野边上,据说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而柳条的生命力强大,基本插到哪都能成活,也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语。
另一种说法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在登山祭奠介子推的时候,发现介子推在死前曾靠过的老柳树神奇的死而复活了,于是便将这颗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定下了插柳的习俗。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古人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清明时插柳、戴柳可以避开不祥之物,避免卷入不祥之事,以求平安顺遂、吉祥。清明节有时间的话可以带孩子去种种树,也是尊重传统,孕育新的生命。
忌3件事
1、忌穿着过艳
在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时候,是非常忌讳穿大红大绿这类颜色过于鲜艳的衣服的,更好是穿黑色一类的冷色调衣物。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就认为黑白两色是不吉的,在办丧事的时候要穿黑戴白。
清明节上坟虽不是举办丧礼,但也是祭奠逝去的祖先,以表对先人的敬重和缅怀之心,故而在着装上还是要穿的偏素雅一些为好,穿的太过艳丽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2、忌买鞋子
清明是不宜去购买鞋子的,根据老一辈的说法是,鞋和“邪”同音,在清明节这种祭祀节日期间买鞋的寓意是很不好的,会影响到自己的运气和福气。如果大家有买鞋的需求,可以提前或是推后几天再买。
若是在清明放假期间,逛街遇到了喜欢的鞋子,也可以买回家,更好准备一张红纸或红布,将新买的鞋子包起来,等过了清明节第二天的早晨把红纸、红布烧掉或是扔掉就可以了。
3、忌孕妇、病人扫墓
清明期间扫墓祭祀祖先时,家中的孕妇和病人就不宜参加了。因为大多数坟墓都在山上,山路坡多不好走,再加清明前后又常是多雨天气,山上的寒气、湿气也比较大,山路也可能会很泥泞,孕妇挺着孕肚,本身行走就不方便,若是上山再没走稳,摔碰着了是很危险的。
而且,墓地的环境是比较沉重的,还可能会有很多因思念逝去亲人的哭泣声,整体氛围比较压抑,很容易影响心情,孕妇的情绪本来就比较敏感,也容易被这种哀伤的氛围所触动,导致情绪地下,也是不利于自己和胎儿的健康的,等之后生过孩子后再去也不迟。
像年纪偏大的老人和生病的人也是一样,更好也不要去扫墓,祭拜祖先很重要,但一切还是先以自己的健康为重才好。
——老井说——
在清明扫墓祭祖时,许多人会给已故的亲人带花和水果,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像花一般更好选择菊花、桔梗花,代表着真情和思念,送给逝去的亲人以表对他的想念之心。而水果可以带苹果、橙子、香蕉、柚子这类寓意好的,但像有长寿、辟邪之意的桃子不适合做供品,还有有分离寓意的梨、梨子,以及成串的葡萄、空心的蜜瓜、香瓜等不能带,成串的寓意着会成串跟着走,是不吉利的,而空心的水果则表示“无心祭祖”,显得没有诚意,所以大家在扫墓前准备供品的时候要多多注意。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大有学问#
清明节潮汕祭俗 清明节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