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代表作(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唯美故事)
由东北迁入关内的大学 梁思成与林徽因留学归国,处女作竟是吉林的这几幢石头楼
梁思成与林徽因从欧洲留学回国,先在张学良的东北大学创建中国之一个建筑系,并在那里任教。关于他在国内设计的之一个建筑,众说纷纭,有资料证实,石头楼是他真正在国内设计的之一个建筑。
梁思成、 林徽因
说梁思成和吉林“国保”——石头楼,得先从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作相创建“吉林大学”说起。吉林大学是张作相创建的?莫混淆,此“吉林大学”非我们熟知的今日的吉林大学。
张作相,字辅忱,光绪七年(1881)生,辽宁锦州市班吉塔镇杂木林子村人。年轻时,张作相便桀骜不驯,听说和他关系很好的族兄被土匪打死了,他拿了杆 就去找土匪算账,见到那个土匪,二话不说,开枪便打。
张作相
打死土匪,他也不能在家乡呆了,于是投身绿林。素有志向的张作相知道人单势孤难成事,于是, 起20多人的队伍投奔张作霖的“保险队”(类似于后来的民团)。
不久,随张作霖一起被官府收编,曾于枪林弹雨中独胆救了张作霖性命。患难之际,二人情同手足,结拜为兄弟。随张作霖的发迹,他也不断升迁。1924年5月,张作相任吉林督军兼吉林省长,晋升陆军上将。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执政吉林省达七年之久。
张作相虽文化不高,但在张作霖的诸将中,却颇有见识和主张。任吉林省长期间,张作相主张“保境安民”,造福百姓。他积极整顿财政税收,致力于吉林省的各项建设。他在省城吉林市建了之一座自来水厂、修筑了吉林市之一条柏油马路、建北山公园、修排水工程,排除日本人的阻力建设吉海铁路(吉林至海龙县朝阳镇),主持创办吉林大学……
吉海铁路始发站(吉林黄旗屯站)
1920年代初期,地处东北边塞的吉林省,文化还十分落后,甚至没有一所大学。1923年,张学良在奉天(沈阳)成立东北大学。吉林省的学生高中毕业后,想读大学,近的要到奉天,远的要到京津等地。富裕人家的子弟尚可,贫寒人家的孩子就只能望大学兴叹了。
张作相任省长后,张作相认真听取吉林有识之士、民众代表的呼吁,对创办吉林大学也很积极。
可是,他来吉林之前,吉林省财政一直入不敷出。他到任后,采取了很多措施,财政才扭亏为盈。但办自来水厂和修建吉海铁路两项工程支出很大,省财政捉襟见肘。
没钱,如何建大学,一所大学,也不是想办就办起来的,需要人、材、物,各方面的准备。张作相一直在积极地想稳妥可行的办法。到1929年,吉林省的财政稍有好转,是年4月,张作相筹集了部分资金,牵头组建吉林大学筹备委员会,6月开始招生,先设文法、理工两院。男女兼收,都需经过考试入学。
8月,有史以来,吉林省之一所高等院校——吉林省立大学(吉林大学)正式开学。省城有了大学,吉林学子们报名踊跃,开学即招收了330多名学生。此时,学校还没有校址和校舍,临时先找个地方开学上课。张作相做事的效率,地方士绅和民众纷纷“点赞”。
为把吉林大学办好,张作相亲任校长,任命德国留学归来的李锡恩为副校长,并聘请了多名著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
学生、老师的问题解决了,校址在哪里选呢?选校址,张作相也费了一番心思,学校还没开学,他就安排人在吉林城寻找可做永久校址的地方。
很快,城西欢喜岭下的八百垄(今东北电力大学位置)之地进入他们的视野。该处地势平坦、环境优雅、靠近松花江,临近吉林北山,是校舍的理想选地。1929年6月张作相亲自查看后,决定置购土地五百亩,即刻批准开工建设。
国立吉林大学后改名吉林省国立之一师范学校
建新校舍,需要有人帮助规划设计,张作相要把国立吉林大学创办成东北一流大学,提出建筑要有风格,设计要有特点。于是,机缘巧合,刚刚留学归来,有些名气的新锐建筑师梁思成被张作相看中,设计校舍的任务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他的肩上。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大家都知道。他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尔后游历欧美等地。1928年3月,梁思成与林徽因女士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了西式婚礼。
1928年9月,梁林二人乘火车从西伯利亚回国,途经奉天(沈阳),在东北大学工学院任院长的一位清华同学,邀请他们到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征得父亲梁启超同意后,二人遂留在沈阳,入东北大学任教。
在东北大学,他们创办了中国之一个建筑系,梁思成任教授兼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
梁思成
梁思成成为国立吉林大学建设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设计总体规划教学楼和宿舍等。这份设计,也是梁思成归国后,在国内设计的之一部真正的建筑作品。他把在国外所学的建筑设计知识在这部作品中尽情地进行了发挥和崭露。
按最初的规划,吉林大学要设立文法和理工两个学院。规模暂定为900人。校舍面积总计2万平方米,教学、生活各半。据此,梁思成共设计了包括三座石造办公、教学楼和一座学生宿舍以及实验室、汽车库、收发室、服务组、二十栋家属宿舍,大小共二十八栋建筑物。张作相办事利落,要求边设计边施工。
梁思成设计的三幢石头楼
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由梁思成设计的主楼和东西两楼及学生宿舍三层楼并带地下室建成。日军的入侵,打破了东北老百姓的和平生活,国立吉林大学的建校工程也不得不停下来。此后,已建成的三座由梁思成设计的表面青灰石大楼,被吉林人称为“石头楼”。
正如其名,这三座石头楼,全是由青灰花岗岩垒砌而成,墙面就是一块块石面,如坚不可摧的碉堡。到如今虽历经90多年的风吹雨打、岁月变迁,除了屋顶的瓦和门、窗换过外,这石头楼仍坚固如初。如今,还坐落在东北电力大学老校区里,作为办公用房。
三栋石头楼共包括主楼、东楼和西楼三个部分,主楼中矗,东西配楼对称,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三合院格局,整组建筑气势宏伟、庄严和谐。梁思成将三座楼分别设计成象形飞机、军舰、堡垒,寓意海、陆、空三军。主楼坐北朝南,为两层,大门位于两层高高的台阶之上,门厅堂皇古朴。东楼、西楼内外格局一样,都是平顶三层楼。这三栋楼,在设计风格上,中式建筑和西洋式建筑相结合,别具一格;“建筑材料全部采用了大块花岗岩,增加了威严庄重的感觉,在楼的顶端和女儿墙部位,加装了石砌斗拱花纹,门柱上部按中国建筑风格安装石雕螭吻,使整个建筑增添了明快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印象。”
石头楼左侧辅楼
在三栋石头楼围成的广场的中心位置,设计了一座喷水鱼池,构成了小型庭院。今天这“喷水鱼池”已经不复存在了。站在原“喷水鱼池”的位置,环视三座建筑,古朴威严、神圣肃穆。这在当时是一种突破,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堪称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精品,也成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经典之作。
世事变迁,斗转星移,随着中国社会形势的剧烈变化,石头楼也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命运。
“九一八”事变后,国立吉林大学停办。东北爱国青年学生,或流亡关内继续学习,或走上抗日图存的道路。
此后一段时期,石头楼一直作为校舍使用。但学校名称几经变更,直到1955年5月,此校舍为吉林电力学校所用。后相继改名为吉林电力学院、东北电力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但不管这片校舍为谁所用,教学活动一直围绕着这三座石头楼开展。今天这里也是东北电力大学的教学中心和标志性建筑。保持原有风貌、古朴别致的石头楼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外地建筑专业的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目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不朽之作,领略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这件杰出作品的风采。
如同许多老建筑的命运一样,特殊年代,石头楼也遭受了破坏。由于它的坚固,一伙武斗分子把它们占为据点,另一伙武斗分子在远处的山上架炮向它轰击。至今,石头楼的墙体上还留有当年炮击痕迹。但石头楼毕竟是石头楼,它经受了“战斗的洗礼”和枪炮弹的考验。
石头楼侧楼
多年后,梁思成和石头楼侧楼
石头楼还有一段插曲。受到炮击后,石头楼的防水层遭到了破坏,出现漏水问题,学校负责维修工作的人带着最初的设计图,去北京请教梁思成如何解决。可因为年代久远,情况生疏,梁思成也爱莫能助。但抚摸着学校带去的具有他本人签名的图纸,他仍感慨万千地表示,在他参加过的大量建筑设计中,对这份带有青年豪气与几分稚气的最初作品还是颇为偏爱的。
石头楼主楼
“石头楼”,这座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精品,吉林兴办新学的历史见证,这座反映了吉林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丰碑,如今已被《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建筑史图说》等多部权威著作收录。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留给吉林人的“国保”级的文物。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唯美故事 梁思成与林徽因一次古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