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迁移史(纳西族最后的秘密)
纳西族来历 纳西族史〔4〕纳西族史研究的历史与
第四节 纳西族史研究的历史与
一、纳西族历史研究的回顾
20世纪初,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纳西族。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方国瑜、陶云逵、傅懋勣、吴泽霖、李霖灿和美国学者洛克等先后来到纳西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著书立说。纳西族研究一个世纪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有关论述纳西族历史和文化内容的已有3000种(篇)著述,涉及纳西族方面的研究者达2000余人。1984年以来,每年发表的文章有60多篇。
1936年,陶云逵《关于麽?之名称、分布与迁移》①是之一篇研究性文章,是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的结果。但把“裸黑”(即今拉祜族)视为纳西族是失实的。
1944年,方国瑜发表的《麽些民族考》②是奠基性著作。该文从称谓、远古历史、分布、民族关系、政治组织、风俗、汉文化影响等7个方面勾画了纳西族的来龙去脉,为后学所推崇本。
20世纪50年代,周汝诚《纳西族史料编年》③将西汉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至1950年,共2000多年的大事汇为一编,嘉惠后学。
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及先后出版的《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纳西语简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概况》等书是“五种丛书”之一,是纳西族社会历史研究重要成果。
1980年以来先后出版的詹承绪等《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严汝娴等《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宋兆麟《共夫制与共妻制》④,是婚姻家庭形态方面的专著。这方面内容的调查资料出了4辑,论文几十篇。
李霖灿的《麽些研究论文集》⑤是其40多年来研究纳西族的结集,所论象形文字发源、送魂路线、祭天、占卜、亲属制度等问题不无新见解、新材料。
纳西族学者和钟华、杨世光主编的《纳西族文学史》⑥,以时序为经线,文学样式(现象)为纬线,探索了反映纳西族文学的发展脉络。
东巴文化以它古老独特、宏大精深的特点,近百年来,不断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学者研究东巴文化的专著,有方国瑜编撰的《纳西象形文字谱》,历经半个世纪沧桑,四易其稿,终于在1981年问世。他把东巴文放在整个纳西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之中,来探索文字的创始、构造、发展和应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傅懋勣的《丽江麽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和《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是最早最详尽的译注本,并对文字的性质作出新颖的探讨和见解。李霖灿《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纳西族象形标音文字字典》《麽些经典译注九种》将形字、音字及多种东巴经系统地公诸于世。其他前辈如杨仲鸿、周汝诚、赵银棠等做过不少开创性的工作。
国外学者有法国巴克(J. Bacot)的《麽些研究》( Les moso)于1913年在巴黎出版,书虽简略,仍属首创。英国爱丁堡大学杰克逊( A.Jackson)于1979年在荷兰出版了《纳西宗教》(Na-Khi Religion)。成果较多的要算美籍奥地利人洛克(J.F.Rock),他先后用了20多年时间,从纳西族地区收集了大量的东巴经和珍贵文物,写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 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两卷)和《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 A Nakhi- English Encyclopedia Dictionary)(两卷),并有介绍东巴文化的10多篇著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 十分重视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1959年, 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调查、收集纳西族民间文学,出版了《纳西族文学史》(初稿)和东巴经汉译本《创世纪》。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于60年代初期,组建东巴经翻译组,石印了21种东巴经译注本。1981年,丽江成立了东巴文化研究室(现改为东巴文化研究院),新搜集了600多册东巴经,完成了藏书编目,翻译897册经书,并公开出版四对照(东巴文、国际音标、直译、意译)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拍摄了祭天、祭风、超荐什罗仪式的科学录像资料,《东巴文化论集》《东巴文化论》以及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汇集了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成果。
祭天仪式
近20年来,纳西族历史研究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入。
之一是志书和年鉴的异军突起,《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志》《丽江古城志》《永胜县志》《中甸县志》《丽江地区志》《迪庆州志》及宁蒗、维西、巴塘等县志,大具、白沙、南溪、白华、忠信等乡村志和民俗、文化、教育、卫生等专门志、年鉴以及文史资料相继出版。
第二是专题史的各领 ,《纳西族音乐史》《纳西族文化史》《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纳西族政治文化史论》《商人与近代中国西南边疆社会——以滇西北为中心》《文明交往视角下的纳西族文化的发展》《当代云南纳西族简史》等。
第三是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以及茶马古道、木氏土司、徐霞客等专题研讨会召开,交流对话增多。
第四是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使纳西学薪火相传。
第五是一批学科代表作初步形成,如《纳西学论集》(已出21集)、《纳西学资料丛编》《纳西学博士论文集》(将出)、《国外纳西学论集》(拟出)、《摩梭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四川纳西族与纳文化研究》《东巴文化与纳西哲学》《纳西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守住精神家园纳西文化笔记》《丽江旅游文化崛起解读》《丽江向何处去》《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木氏土司与丽江》《东巴教通论》《东巴教与纳西文化》《色彩与纳西族民俗》《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象征的来历叶青村(俄亚)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走向世界的纳西文化20世纪纳西族文化研究述评》《纳西族文学史》《纳西语常用词汇》等。特别值得介绍的是2012年出版的美国学者孙茂堂( Thomas M Pin son)花了16年研究编著的《纳西汉英词典》( A Naxi-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凝聚了他父亲、妻子和两个儿子的心血,收词约6000个,他在“序”中希望这部词典“对纳西族的发展有所助益,斯亦足矣”!这里,应铭记中外学者对纳西学形成的贡献。
第六是北京、成都、昆明、迪庆、怒江,特别是丽江成立了纳西学术组织和研究东巴文化机构,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平台。
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国清认为
通过一个世纪以来纳西族、汉族和一批国内外学者的努力,经过不断提炼、筛选、归纳,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纳西文化学。主要标志一是多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二是代表纳西族文化经典和品位的“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东巴古籍文献”,分别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记忆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东巴文化研究学科列入特殊学科绝学建设项目。三是以东巴古籍文献为代表的纳西族历史文化典籍抢救、翻译、整理、出版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有一大批国内外和本民族的专家学者,形成世界性的研究队伍。五是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年来已有300多位学者出有500多种著作,其中不乏一批学科的代表作。六是已形成学科较完善的体系。⑦
二、纳西族研究中的 及本书的宗旨
(一)民族自我意识与整体观的统一
有人说“历史是历史学家的经验,历史不是别人而是历史学家‘制造出来’的写历史就是制造历史的唯一办法。”⑧这种说法显然夸大了历史学家的作用。但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学家要有自我意识。写民族历史的人,不管本人是否属于该民族,要树立一种民族自我意识,从内部角度看待历史,恢复历史自我本来面目,摒除以往历史和民族偏见强加在其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词,使本民族的人读了以后有所启迪,鼓人奋发,亲切可信;其他民族学者看后,也感到真实,恰如其分。
但又要看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与有共同渊源和区域的其他民族有长期物质和精神的交流,而且同其他民族乃至国外民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许多有机联系。,一个民族的发展如果离开宏观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那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自古以来,直接的文化传播或间接的传播,或者文化的借取和移植一类的辐射是十分清晰的。东巴教是一个典型例子,本民族原始宗教、白族巫师、藏族苯教、印度乃至伊朗古代神话,都曾给予不同程度影响。认识和再现这一点,无疑对民族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史鉴。
(二)跨学科和多元论的统一
历史是人类昨天的再现,那丰富多彩的世界的研究单靠狭义历史学是无法完成的,近现代史也是这样,因而出现了专门史或与民族史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或著作,如民族经济史、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学史等。上古史则因历史文献奇缺,要么含糊不清,要么只言片语,如纳西族的族源就碰到这个问题。公元221~263年的蜀时有“摩沙夷”,但由此往上推,则众说纷纭。方国瑜认为,源于河湟地带的古羌人南下川陇地区所形成的牦牛羌;张增祺认为,摩沙夷虽系古羌人,但不属牦牛羌,而系白狼夷;马长寿不同意古羌说;江应樑则认为来自康藏一带;⑨而蒙默则提出纳西族非羌系,而属“夷”系,牦牛羌非旄牛夷,纳西族应源于很早就活跃在川西贡嘎岭一带的牦牛夷;⑩日本学者诹访哲郎则认为纳西族母体应是土著农耕部落,但受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影响。本书从考古学发掘材料、民族学送祖路线、古文字、语言学资料、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多学科多向地研究,也看到些不完全一致的材料,送祖终点似乎就是贡嘎岭一带;而孙宏开语言调查分析认为,纳西族语言底层多与羌语支系接近,表层又多与彝语支接近,是平行的,应该有一个或两三个主要源流。可以初步认为,纳西族的形成以土著为主,融合了北来羌人,以后又同化了周围其他一些民族,边缘地区则是纳西族被其他民族同化。
(三)逆向考察与有所选择的统一
逆向考察是与历史时间顺序相反的方向来研究,它“在历史研究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的科学 论价值”?。在民族历史研究中,更需要采取这种用该事物以后的历史来考察该事物。我们正是从前代遗存的较原始婚姻形态、亲属制度等社会化石中,去考察原生形态及其演变,把握其内在联系,也是符合认识论的。
在另一方面,我们既要考察古代一些社会历史现象,又要顾及今天历史现实,要有所选择地写;其他如一些落后习俗,也要从历史角度加以科学分析,不猎奇,以免伤害民族自尊心。
,既要由今及古的逆向考察,又要与古视今而有所选择,都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不能从实用主义出发,去阄割历史。
(四)动态观点与模糊 的统一
在考察民族史时,要考虑到民族作为人们共同体,无时无处皆在活动中,因而许多社会现象也是复杂的,许多事情难以准确地描述,这就需用模糊逻辑的 ,这更带有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打破了“非白”与“即黑”的二维逻辑界限。例如,评价永宁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其内涵是相当复杂的,既有男女双方 、家庭和睦、老幼有所养、与当时生产方式相适应等明显优点,又有众所周知的缺陷,难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其他类似事情都力求避免简单化。
(五)传统写法与非传统写法的统一
本书基本上采用中央王朝断代,这样做省却了许多社会文化背景的交代;而在具体研究 上,又采用了一些非传统的方式,两者目的都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描述纳西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应该指出的是,本书不纯粹是个人学术专著,而是国内外学者众多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纳西族史学家方国瑜曾以“不淹没前人而又胜过前人”为其治学格言,这也是本书作者和编辑共同的宗旨。
参考文献及注释
①陶云逵《关于麽?之名称、分布与迁移》,《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本第1册,1936年。
②方国瑜《麽些民族考》,《民族学研究集刊》1944年第4期。
③周汝诚《纳西族史料编年》,《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第2辑,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④上述三本书于1980、1983、1990年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⑤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版。
⑥和钟华、杨世光主编《纳西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⑦参见杨国清《丽江文化旅游崛起解读》,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⑧[英]E.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页。
⑨参见郭大烈《国内纳西族研究述评),《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张增祺《摩沙源流考略》,《云南文物》1987年第22期。
⑩蒙默《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丁伟志《论历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中国历史学年鉴》1985年,第3页。
执行主编 和志菊
责任编辑 叶 紫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执行主编 和志菊
责任编辑 叶 紫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纳西族的秘密 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