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女排的教练是谁(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
排球铁娘子 当年跟郎平一起打球的中国女排元老,如今都怎么样了?
女排精神的出现是中国体育精神的升华,这种精神贯穿了中国体坛。
何为女排精神,不放弃、不服输,勇于坚持和拼搏是女排精神的代名词之一。
而女排精神的出现正如它的名字那样,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场女子排球赛。正是那场球赛打响了中国女排夺冠之路,激励我国女排不断创造辉煌。
说到女排精神我们就会想到女排,那么提到女排,我们想到的之一人便是有着“铁榔头”之称的郎平。
郎平,我国女排的代表人物。正是她所带领的中国女排队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一次夺下女排冠军,让世界排球论坛开始出现中国女排的身影。
也正是郎平的加入,让我国女排甚至其他体育都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个人的辉煌注定只能撑起一小片天空,所谓的女排精神也不是单靠郎平一人便能承担的。
曹慧英,被称为“铁姑娘”;张容芳被称为“怪球手”。还有张洁云、周晓兰以及郎平导师级别的陈招娣等人都是女排精神的支柱。
这些女排元老在女排精神方面和郎平同样功不可没,在全中国都关注郎平一人的辉煌发展时,其他夺冠的女排元老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01 曹慧英
先说中国女排坎坷的成长之路,没有不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成功,女排的辉煌也一样。
自从参加世界级的运动会以来,中国女排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存在。没有哪个国家会将中国女排的队伍放在眼里,甚至在上个世纪的国人眼里女排也是我们遥不可及的体育项目。
不断的失败和国人的不看好没有打倒当时努力拼搏的运动员们,反转的枪声在1981年11月16日被打响。
当时是中国女排参加的是由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这次比赛上一向不被看好的中国女排竟然以七场比赛全部胜利的结果打败所有国家女排参赛赢得世界杯女排冠军。
正是这场夺冠,打响了中国体育的之一枪,给中国体育精神带去了坚持不放弃的动力。
郎平正是当时夺冠中的领头员,夺冠后女排的捷报不断在国内传开。郎平的事迹也纷纷被大家所赞扬,女排的辉煌同样还需要其他女排运动员的支撑。
被誉为“铁姑娘”的曹慧英就是当时的元老级别人物之一。
曹慧英,一个大家不过多了解女排就会被遗漏的名字。她是1976年由袁伟民所带领的中国女排队伍的首任队长,是当时女排队伍中除了教练以外的主心骨。
当时身为队长的曹慧英在教练的安排下担任了队伍中的“主攻手”,而且她本身的才能也一直被当时的国内排球界所宣传,是一位了不起的选手。
在加入排球队伍之前,曹慧英还学习了武术和唱戏。在这两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曹慧英一米八的身高被当时体育选人所发现,后来被安排进入当时女排队伍之一——八一队。
进入八一队后,曹慧英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排球“拼命三郎”的道路。
按照教练安排,大高个曹慧英在进入八一女队后先在队伍中充当的是“主攻手”的位置。后来曹慧英的全能天赋表现出来后,又被安排到“副攻手”和排球“接应”等排队位置。
就曹慧英在排球队伍中不断地接替不同的位置来看,说曹慧英是全能型的选手无可厚非。不管除去曹慧英的全能,她本身的努力和拼搏才是最值得被人们尊重的地方。
身为球员时的曹慧英,每天都刻苦训练,在外人看来的天赋型全能选手都是曹慧英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所拼搏出来的。
正是这样没日没夜地训练和来自骨子里不服输的拼命,曹慧英在排球场上被称为“铁姑娘”。这样拼命的结果虽然给曹慧英,给女排带来了荣耀,也给曹慧英带去了一辈子的训练时留下的暗疾与病痛。
到了1982年,曹慧英也到了退役的年龄。退役后的曹慧英选择了进入北京体育学院。在学院内,曹慧英开始她的学历进修。
在进修学历的,曹慧英也没有放下对排球的接触。她选择了一边进修学历,一边担任八一体育队的副处长一职。
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曹慧英选择辞去自己在八一体育队的职位。然后走上了下海经商的道路。在经商过程中,曹慧英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
曹慧英的结婚对象是相恋并支持了她多年的恋人殷勤,结婚后没多久两人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1997年,曹慧英一家为了女儿读书的考虑,选择移居温哥华,移居后曹慧英一家又重新选择在北京落户。
到了现在,曹慧英已经退役几十年,不仔细搜索公众大抵是想不起上世纪在排球届的“铁娘子”。
虽然曹慧英自身淡出公众视野,她的女儿同样十分优秀。在早期曹慧英的女儿就曾拿到过选美比赛的季军,后来选择做了一名主持人。
没有继续在排球界发光发热的曹慧英下海经商后并不是完全退出了体育界,她转型投资成立了一家体育文化公司。
成为公司老板后的曹慧英开始注重养生和适当的运动,毕竟年轻时拼命训练留下的伤痛还是会影响曹慧英的日常生活。
现在曹慧英已经有68岁的年纪了,可以从网上搜索的照片得知曹慧英晚年的生活保养得还是十分得当。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面貌,都透露出一股大气的姿态。
02 张容芳
张容芳在上世纪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是一位让对手听到名字就头疼的存在。
充满活力、弹跳性好和反应敏捷一直都是对手和张容芳对战时的难点,张容芳在当时的排球赛中也是一颗忽视的明星。
1957年4月,是张容芳出生的年份。到了张容芳19岁时便被国家队看中,成为一名国家球队选手之一。
张容芳进入球队的表现证明国家队没有选错人,进入球队的张容芳特别擅长“接应二传”和“主攻”这两个位置。加上自身的弹跳能力突出以及敏捷的场上反应,使得张容芳一次次在球赛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即使有天分的加持也少不了张容芳的技术技巧,在技术方面张容芳有着在排球圈著名的属于她自己的打法“三快一刁”。
所谓“三快”指的是眼快、脚快和手快;而一刁指的是张容芳打球时的路子刁。这“三快一刁”的打法经常在球场上让对手猝不及防,以至于张容芳在女排能够实现“三连冠”和“五连冠”充当了大功臣的角色。
1986年,张容芳怀有身孕。和国家荣誉相比,张容芳不顾自身的安危果断选择接受国家世锦赛中国女排教练一职。
普通人当教练本来就已经十分艰辛,身为孕妇的张容芳在担任教练时面对八九个小时的监督训练愣是没说过一声放弃的话。
可能是被张容芳教练孕期依然坚守国家岗位的精神打动,也可能是女排真正开始崛起。那一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不负众望的夺得冠军,而孕期的张容芳年仅29岁。
只有29岁的张容芳在那一年带领中国女排拿下世锦赛的桂冠,哪怕是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那一年的张容芳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排球届当中最年轻的世界女排冠军队伍的主教练,也创造了之一位世界级的女排冠军队的女教练的前例。
后来在张容芳教练的带领下,“五连冠”的目标终于被中国女排所拿下。
在张容芳教练退役后,她又被国家委以大任,到了四川省担任体委副主任一职。后来张容芳又重新做回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
张容芳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球员,在担任了教练以后更是因为自己出色的领导能力在国家的体育总部排球管理中心更高担任了副主任一职。
不过作为职业运动员的通病,张容芳也没能逃脱年轻时高强度训练所留下的病痛。在病痛的影响下,年纪渐长的张容芳主动离职,选择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此后在退休生活中张容芳更多的是在家中养病,基本在公众视野中很少能再看到她的身影。
在退休前,张容芳也找到了自己执手一生的伴侣。张容芳的伴侣也是排球中的名将,名为胡进。他们夫妻二人是体育圈中有名的“排球夫妇”。
在丈夫的照料下,张容芳夫妻二人在退休后也能过上颐养天年的生活。
03 张洁云
张洁云在当时可以算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训练出来的苗子,她被选进排球队没多久就看到了太多队友因吃不了训练的苦而离去。
她既没有天赋型的能力也没有身高的优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训练,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排球技巧。
在训练中张洁云不断地练习发球、扣球等等最为基础的排球功底,通过揣摩他人在排球场上的细节动作来提升自己的不足。长久地练习以后,张洁云由最初的副攻转型为二传。
个人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排球是一项团队合作运动。为了加强团队配合意识,张洁云时常拉着孙晋芳一同在寝室门口的走廊进行传球训练。
勤能补拙更何况能被国家队选中的运动员本身就有一定的功底,在不断的基础功的累积下,张洁云在赛场上脱颖而出,屡次给队友争取到有利的发球机会。
而且张洁云进退有度,加上训练时的团队合作意识,作为二传的主力,张洁云在赛场上时常能给到对手漂亮的致命一击。
躲不掉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病痛折磨,张洁云在给中国女排创下辉煌后也因为伤痛选择退役。
尽管张洁云已经退役,她在赛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深深地留在世人心中。为此还有不少外国球队重金邀请张洁云前往执教,爱国的张洁云全部选择了拒绝,转身留在国内继续深造。
张洁云和曹慧英一样,一开始先选择了学业,利用学习来武装丰富自己。
她在南京体育学院的深造获取了相关专业的学位证书后没有和曹慧英一样选择经商,而是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时,张洁云还参加了火炬传递火炬手的志愿活动。后来也担任过江苏体委办公室副主任一职,直到现在张洁云仍然在江苏任职。
04 周鹿敏
周鹿敏在当时被誉为“更佳二传手”,她被选中的原因也是身高。在她16岁那年,因为身高意外先被选中进入体校,然后开始接触排球。
到1972年,在体校表现优异的周鹿敏又被选进了上海青年队。询问周鹿敏对排球训练的感受,她回忆道自己不是因为运动天分而被选中的,单纯依据身高而被眷顾,此后开始训练。
没有基础的周鹿敏相较于其他从小开始训练的排球运动员更辛苦,甚至后来到了上海青年队训练强度更是加倍,多项耐力测令人应接不暇。
年龄较大的周鹿敏在当时的训练队中每天都要坚持长达3、4个小时不间断的排球训练。
后来居上的周鹿敏没有想过放弃,硬生生地坚持下来。
努力总是有回报的,随着周鹿敏的坚持训练,到了1979年已经23岁的周鹿敏被选进了国家女排的集中训练队伍。
虽然入队不算早,身高优势和后来的集训练就了周鹿敏在赛场上矫捷的身姿。多场灵活与敏捷的打法表现让她赢得了“更佳二传手”的称号。
1981年,女排拿下世界杯冠军后,年龄达标的周鹿敏便离开了国家队。
虽然离开了排球的赛场,周鹿敏仍然心系排球的发展现状。她积极观看每一场国家的排球比赛,仿佛自己从未离开赛场。
退役不久,周鹿敏便选择了上海体育学院完成学业上的深造,在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便于上海女排训练中心担任女排教练一职。
到了1997年,周鹿敏又服从国家调动安排于上海社区体育管理中心从事相关的行政工作。
到了岗位年龄退休后,周鹿敏依然热爱着自己的排球事业。她积极投身宣传推广老年气排球,带动自身周边的老年人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也能为推广国家排球做一点宣传活动。
给女排精神注入活力的元老女排球员绝不止我所提到的几个人,她们或许没有郎平那么出名被公众所熟知,她们在中国女排上所付出的努力绝不亚于郎平。
退役后的她们也许有人开始经商,有人开始从政,还有人继续在体育排球事业发光发热。不管她们从事哪一行都该值得我们对其表示尊重。
正是她们在赛场的辛苦付出才造就了今天在体育界不断流传的“女排精神”,也正是“女排精神”不断鼓舞着祖国的体育健儿们,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不断创造新辉煌。
对于不断为我国付出努力和拼搏汗水的运动健儿们,我们同样要为其送上赞扬与鼓励,希望伴随着“女排精神”我国的体育事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中国体育报》《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中国青年报郎平中国女排近年来荣誉 中国女排历任队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