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特稿:合格的辅导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对辅导员的评价)
对辅导员的评价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
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没有标准答案,也不会有统一的样子。
我们都应该走自己的路,培养自己的人生。
其实从我们成为辅导员的之一天起,我们就没有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有前辈,我们有训练,但还是没有变得一样。而是在时间的画板上,画出了不同的轨迹,走出了自己的样子。
很难知道怎么做。
辅导员的方式就是出柜。你听过的道理再完美,也不代表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所以你要吃你的饭,走你的路,犯错误,自己去看风景,然后在走的过程中去琢磨,去选择,去判断,去。
我们的学术背景,知识储备,成长经历,性格特征都不一样。
除此之外,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个人追求,不同的职业规划。
所以,我们不会一样,也不应该一样。我们都要走自己的路,在自己的答案上形成自己的经验,整理自己的工作宝藏。
,我们都要做好自己。
二在2008年获得了辅导员的职位。
你为什么想当心理咨询师?
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起来,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爱,一个是无奈。
为什么爱?因为我喜欢这样做。
为什么无奈?因为我做不了别的。
爱很多,当辅导员多好。桃李二话不说,各走各的路,祖国到处都有亲人。说的高尚一点,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陪伴那么多人的青春,甚至有意无意的对别人产生一些影响和作用,是一种机会,一种责任,一种荣耀。
有很多无奈的事情。找工作难,考个大学更难。况且有两个稍微固定的假期,在一个工作模式相对稳定,工作环境相对简单的学院工作也不容易。所以面对现实吧。
无论爱情还是无奈,进了学校都是过客。想做就做好。
爱一行,做一行,这叫匹配。
做你做的事,爱你做的事,这叫责任。
一条线,一条线,这叫规划。
因为我的爱,我一直爱着三。
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我上学七年,工作七年,包括班务,人际关系,新闻宣传,支部工作,学生活动.
累并喜欢,适合并不无聊。
所以我在求职的时候,简历主要投给了高校,在其他行业有机会的时候,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
送考院校很多,适合的只有一家。
南航录取了我。
辅导员很忙,很辛苦,什么都要管,但还是要找认同。
从称呼开始。
在很多高校,辅导员被称为指导老师,而不是老师。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习惯学生叫我徐导,因为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叫辅导员就是叫老师。
最不能接受的不是徐道,而是川道…
川岛.听起来甚至不像一个中国人,想哭。
以此类推,王就是王导,夏就是夏导,胡就是.
在很多学生看来,辅导员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职业或者专业的工作。
有些同学毕业后转专业或者离开学院,会在离别之际做我的思想工作。
很多同学劝我“辞职”,“再想想”,“做点坏事”,“你还年轻,可以重新开始”。
有同学怕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给我详细的人生规划。
比如“你可以当翻译、培训师、主持人、记者……不行就说相声”…
这太过分了。什么叫真的谈不上相声了?我甚至不会说《报菜名》 《兵器谱》 《地理图》。我怎么会说相声?
有同学摆了一张神秘的脸给我川哥,从你自己人里说实话吧。当你来到大学的时候,你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或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没什么好说的。你为什么这么问.
在四,由这个称呼引起的混乱将在节日期间继续加剧。
教师节,春节等。会收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祝福短信,常常让我心碎,让我无法自拔。
短信种类繁多,无处安放。
比如徐导,今天是教师节,不知道你是不是老教师,但还是祝你节日快乐!
比如徐导,今天是教师节。不管你是不是老教师,都祝你节日快乐!
比如徐导,今天是教师节。虽然你不是老师,但还是祝你节日快乐!
……
我们还能好好聊聊吗?
友谊之舟不仅倾覆了,而且完全变成了碎片。
既然我不是老师,为什么要祝我节日快乐?
为什么不祝我妇女节快乐?
为什么不祝我儿童节快乐?
为什么不祝我重阳节快乐?
,这个以后可以有。
事实上,教育部明确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就是老师。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大家不认可?
五有其他人的原因和他自己的问题。
很多人对辅导员有很多误解,以为辅导员是一个不需要职业门槛的基础工种,就是保姆、保安、消防等工种的结合。他们无所不能,甚至认为他们可以随便找点东西。
么人都可以做辅导员。这种观点很有市场,也很有历史,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所以如果有为辅导员抱不平的文章,通常转发量都很可观,因为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过评论区也往往是吵成一片。事实上抱屈叫苦并不能加分,激烈辩驳也并不能改变别人。何况我们这个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基数大了难免有些不适合的人混进来伤害整体形象。不过我们都还有时间,也都可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不想干、不能干或者干不好的人慢慢会走的,留下的同志们也不需要一句两句心灵鸡汤来抚慰自己,玻璃心是干不好辅导员工作的。
最近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开始招博士了,说实话,有待检验。
也许这样看起来这个工作的门槛更高了,学历更漂亮了,编制也能给的更平静一些了,辅导员的工作最重要的核心指标不是学历,是阅历,是经历,是更全面的能力。
不要说博士,我们甚至不能认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授博导就一定可以更从容地应对辅导员工作中的谈心谈话、职业规划、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各类难题,理论和实践之间本来就有鸿沟。
毕竟,学生的成长命题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
我以为,在陪伴青春的旅途中,一个辅导员如果没有丰富的校园体验、没有充裕的事务经验、没有丰富的成长经历、没有多彩的成败故事、没有稳定的工作心态等等,想当好陪伴者和知心人,挺难的。
六走上辅导员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确定了之一个小目标。
把月讲评开成全校更受欢迎的月讲评。
每次讲评,除了工作和部署通知,我都会讲专题。
讲什么题目?问学生。学生想听什么、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
每次我都会用很长时间准备,然后反复演练,讲一次就要有讲一次的效果。
讲了两三次,影响就出来了,会有其它学院的学生来旁听,会给我发短信问能不能来。
除了学生,后来还有辅导员同事来,我还会邀请所有班级的班主任来听,不想来我就求着来,因为我发现有些班主任对辅导员工作也有误解。墙推倒了才是桥,听完之后就不一样。有几个班主任说,辅导员这活儿还真不好干。
再后来就是学生处的科员来听,科长来听,觉得挺好回去汇报,后来是处长来听。
我依然还记得当时处长想悄悄埋伏在学生中间,其实我一眼就看到了他,因为发型出卖了他。结束后他到讲台上握着我的手激动不已之前我真是半信半疑,学生会喜欢听年级会月讲评?现在我信了,我现在有很多想法,我要培养你,我要打造你!
没过几天,他调走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认可,重要的是信心,重要的是品牌。
后来,月讲评变成了全校“公开月讲评”,每次提前网上发布时间地点,形式也变得多样,有一言堂,也有群英会,有单向交流,也有双向辩论,学生可以上台,我可以台上主持,也可以在台下观摩,还会邀请其他学院的辅导员同事一起现场互动交流。
十几次月讲评过去,我就积攒了十几个主题。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在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十多个领域里做了些研究,有了些心得,出了些成果。
这是特别重要的开始。
如果某些主题你讲得精彩,同学也觉得好,这意味着它有潜力,意味着它可以变得更好,意味着它可以变成一堂精品,甚至,一门课。
剩下的,就是等风来。
七举一个例子。
我在2008年给学生讲过一次传统文化的专题,用时40分钟不到。
效果挺好,课堂有掌声,中间有笑声,交流有互动,课后有反馈。
我就隐隐有了个想法,这个主题也许可以更好,也应该可以更好。
后来,学校青马工程培训找我,问我能不能讲传统文化的主题,两个小时。
必须能,能讲好40分钟,就能讲好两个小时。
其实不止是传统文化,我讲过十几个主题,哪一个能出来,也要看机缘。
然后我就去讲了,反响挺好。
再后来是学校教务处听到一些议论和建议,就找到我,问能不能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8次课。
必须能,能讲好2个小时,就能讲好16个小时,然后我就接了这个任务。
公选课是晚上的课,听课名额很快抢光,有人占座,有人旁听,就是不要学分也来听,每次之一排都是满的。
讲了两轮以后,我就有些信心,这个专题算是站住了。
我就开始整理我的讲课稿,到2010年我就攒了一门课的讲稿。
然后呢?然后就是等风来。
等一个机会给我的书稿,给我这两年的努力一个回应和肯定。
,现实不是小说,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风没有来,我一直等。
等了10年。
2020年,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很喜欢书稿的内容和风格,春天来了。
这就是以讲稿为底本的书《道不远人——走近传统文化》。
销量喜人,商务印书馆很满意。
,我讲的职业规划、党课、礼仪等专题都比传统文化受到的关注要更早些,党课也在更早的时候就出了书。
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有心,我们就能这样长出很多枝叶,我们就不是单向度的,我们就可以慢慢变得枝繁叶茂。
后来,我发现,学生很少喊我“徐导”或者“川导”了。
他们会喊我川哥,徐哥,老师,徐老师,川老师……
我在上课,我有专业,我在台上,我就是教师。
八,辅导员的工作远远不只是月讲评,道理都是相通的。
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生长,与学生一起成长,并且成长的更快。
我经常说两句话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不可替代性。
很多辅导员认为没有自己的课程,没有自己的专业,没有自己的强项,没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有,也必须有。
比如文明礼仪,比如传统文化,比如意识形态,比如求职技巧……
比如思政教育,比如心理课程,比如职业规划,比如军事理论……
哪一门不是课程?哪一门不是学问?哪一门不是专业?
其实都是。学生喜欢的,学生需要的,任何一个话题都能变成一个专题,任何一个专题都能讲成一门课;专题可以先讲到全院之一,全院之一再争取讲到全校之一,全校之一再讲到全省之一。不要在意最终我们落在哪一个区间,关键是我们是在向着专业和专家的正确方向前进。
水平不够,储备不足,方向不明,学呗,找呗,努力呗。
不管热爱还是无奈,选择了就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学生。
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不可替代性,又如何给自己增加更多选择的可能?
而且就在这些爱岗敬业的基本坚守中,我们往往就能发现自己前行的道路。
路是一定要往前走的,走着走着就会看到风景,看到远方,看到更大的世界。
九辅导员前行的路不会只有欢笑,还会有忍耐、坚守、痛苦、迷茫……
幸好,我们也不是一个人走。
辅导员不是孤勇者,我们也从来不缺同路人。
当我们行走的路足够长,很多人就会相遇,在这个路口或者下一个路口。
我们会慢慢找到交集,找到共鸣,会在不同的绽放后面,找到共同的烦恼,共同的经验,共同的修炼,我们能找到同路人,找到陪伴者,找到交汇点。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事业,同样的追求和同样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彼此陪伴,也彼此塑造,也在彼此记录,记录变化的痕迹和结果。
相识多年,总该留下点什么。
工作多年,总该留下点什么。
除了那些相见欢,除了那些别时难,除了那些鲜衣怒马和指点江山。
更应该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的反思,那些欣喜的进步,那些彷徨的踏步,那些挫折的停步。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了一番曲折的成长才走到今天的心平气和,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梳理和回望中坚定了今天的方向,我们应该记录些什么。
如果说我们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那我们的伙伴和同事是不是可以少走一点;如果说我们也曾经有一些成功通达的经验和柳暗花明的幸福,那我们的伙伴和同事是不是可以早一点抵达。
如果我们都这么做,如果我们坚持这么走,那我们的工作应该就是越来越好的,我们的道路应该就是越来越宽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高校辅导员的七项修炼》
十辅导员究竟要有多少修炼?
没有标准答案,想做好思政工作,需要的储备太多。我们很难立刻成为一个全能的通才,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判断。
为什么是七项修炼?
七有故事,不管是天山七子还是武当七侠,不管是葫芦七兄弟还是七个小矮人。
不过七项修炼的确定不是为了讲故事,这是问题导向的结果,是各种取舍的斟酌,也是彼此探讨的答案。
书不是孤芳自赏的青春纪念册,是给辅导员的,那就应该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从我们自己成长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走到今天,有哪些经过检验反思然后笃信不疑认为最重要、最需要、最常用、最基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比如说,谈心谈话、何时要谈,怎么来谈,怎么谈好?
比如说,日常管理,为何要管,如何来管,管些什么?
比如说,口头表达,如何演讲,怎么发言,怎么宣讲?
比如说,科学研究,为啥要做,为啥难做,如何能做?
比如说,理论学习,为何要学,学些什么,如何来学?
比如说,生涯规划,有啥问题,有啥经验,如何进阶?
从问题出发,从受众出发,从效果出发。
就有了一本书的大致模样。
十一一切都是机缘,发现别人,也发现自己。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也有些朋友已经写好了稿子因为体系和风格忍痛割爱,来来往往的过程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晃就是两年。
对于所有花费时间、付出心血的朋友,我们都心存感激。
做工作、做学问,最终还是做人,所以,在落下每一个字的时候,我们都希望传递一种信号和理念不要急躁,不要投机取巧,我们的工作是良心活,我们需要明确的目标,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想讲好”和“讲得好”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真诚地认为写得还不够,写得还不好,写得还不够好。
我们比较清晰和精准的定位是,我们只是尝试,我们只是靶子,我们只是铺路石,我们只是及格线,我们只是抛砖引玉,我们只是站出来走两步。
我们不渴望一步到位,不奢求一劳永逸。
我们应该是谦卑并坚定着,谨慎并笃定着,沿着我们的道路,多走一步,再多走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不行,那就继续走,不够,那就继续补。
方向锚定,山再高,不停步总能登顶;路再远,不停步总会到达。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川流不息”是我们的期待,把“我”变成“我们”是不变的追求,也蕴含着我们的深深期盼。
期盼着在岁月的流逝中,能与更多人一起壮大我们共同挚爱的事业,镌刻我们不曾辜负的青春。
——————分割线——————
新书上市, 照例送礼,精选留言前三名将获得赠书。
选辅导员助理的稿子 新辅导员推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