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个(中国传统故事)

生活常识 2023-05-15 08:07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中国传统故事50个中国历史故事(50个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五千年来,

历史典故数不胜数。

当你讲一个典故时,

你知道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吗?

什么是“秦晋之好天长地久”?

为什么说“问鼎中原”?

「桃李满天下」有什么故事?

1炎黄子孙

大约在4000年前,轩辕黄帝和颜地打败了黎族的蚩尤,他们的俘虏被称为“黎民”。此后,黄帝打败了颜地族,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

后人尊称黄帝为华夏人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两个种族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也被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又吐又喂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他被称为周公,因为他的封地在周,他的头衔是上工。

曾两次辅佐伐纣,任成王摄政王,礼乐并治天下。据说他“洗三次澡抓头发,一顿饭吐三次饭,伺候一个秀才”。周公也成为了一个无愧下士、渴求人才的典范。

3管鲍的友谊

是指齐国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之间的友谊。

包书的牙齿被绑在儿子的白上,而管仲被绑在宫子久上。小白成为齐桓公后,龚自久死了,管仲被监禁。包向推荐管仲。管仲主政齐国后,包在管仲手下生活愉快,友谊不减。

后来,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说“生我者父母,保知我者舒雅。”

4秦晋不错。

春秋时期,秦晋和中国多次通婚。晋献公曾经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龚贤的妃子李记乱成一团,迫害龚贤的儿子申生和重耳。

重耳流亡了19年。当他被流放到秦国时,秦穆公把他的女儿文怡和同宗的四个女儿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儿子重耳回国称帝,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赢了。

据103010年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洛水,向周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赏赐楚军,而向王询问周朝珍宝九鼎的重要性。王答曰“德不为上。”

鼎在古代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爵位的重要性意味着取代石舟,“问鼎中原”即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侠

春秋五戒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个春秋时期诸侯联盟的首领,一个是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太子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诸侯国齐、楚、燕、汉、赵、魏、秦。

你要知道,中国40个古代历史典故集长见识。

7联联恒

从秦孝公开始,强大的秦国就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军事家苏秦的游说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秦国谋士张仪提出了广交朋友、近攻的策略,瓦解了与“连横”的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辆车在同一条轨道上,同样的书。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

采纳秦始皇李斯丞相“同书同车同轨”的建议,统一货币、度量衡;为了抵抗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你要知道,中国40个古代历史典故集长见识。

9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在秦始皇的首都咸阳外的洪门举行了一次宴会

范增不肯让刘邦讲和。刘邦疏远项羽和范增,是分楚汉的权宜之计。之后又以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围攻项羽。项羽爱妾虞姬,唱道“汉兵已四面微围,王者 尽。一个贱妾怎么过穷日子?”他拔剑自杀了。项羽退守乌江,拔剑自尽。

10%是萧何,战败的是萧何。

韩信初投奔刘邦时,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就离开了刘邦。谋士萧何收复韩信,推荐刘邦为大将军。

韩信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划,攻占三秦,占领关中,然后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称帝后,以韩信谋反为由,降为淮阴侯,然后韩信在萧何和吕后的设计下被处死。

韩信的成与死,与萧何关系极大,故称“成则萧何,败则萧何”。

12岁参军。

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年轻时为朝廷抄书。他曾感慨地写道“君子无大志,但仍应侍奉傅介子、张骞,为西域建功立业,以成诸侯。能长期学习吗?”

于是参军,40岁去西域,71岁回洛阳,31年平定西域。鄯善、于阗、龟兹等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处于东汉统治之下。

你要知道,中国40个古代历史典故集长见识。

13三顾茅庐

袁绍官渡之战失利后,刘备投靠刘表,定居新野。公元207年,刘备三次访问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按照诸葛亮《左传》“东联孙吴,西征伐荆襄,南征伐夷岳,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14三方对抗

公元220年1月,曹操病逝于洛阳。十月,其子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汉献帝退位。

东汉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到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1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曹氏帝位,曹丕之孙曹髦言“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16八王之乱

??西晋宗室八位诸侯王间进行的一场混战。

??公元290年,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废除太子。

??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废掉贾后,之后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等为争夺皇位展开厮杀。最终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为帝,西晋从此衰落。

??17淝水之战

??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君主苻坚率80万军队攻打东晋,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击。

??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秦军撤退之际,晋军渡水突击,秦军大败,连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军到了。此战直接导致前秦衰亡,东晋则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侵略。

??18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一段较长的分裂时期。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宋和北周五朝。

??公元420年,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北方的北魏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北政权分统天下百余年。

??19杨坚建隋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节俭肃贪,稳定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更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

??公元589年,隋文帝消灭了南朝的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20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

??李建成、李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21玄奘西行

??唐代僧人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到达天竺那烂陀寺取真经,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共带回600余部经文。

??他长期从事佛经翻译,译典有《大般若经》《心经》等,并著《大唐西域记》,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22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房玄龄,一个是杜如晦。《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往往不能作决定。

??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房、杜二人,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作“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

??23日月同天

??公元689年,临朝称制的“圣母神皇”武则天造“曌”字,自名武曌,意为“日月当空”。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她称帝以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24桃李满天下

??武则天十分信任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25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选拔了姚崇、宋璟等名臣,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编纂《唐六典》。

??经济上采取改革制度,安民劝农等一系列措施,并崇文重教,这段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史称“开元盛世”。

??26安史之乱

??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

??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动乱持续8年,史称“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7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唐朝灭亡后的53年中(公元907至960年),中国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28杯酒释兵权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置酒宴请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于言谈中威胁利诱,解除了他们的兵权,不久用同样的方式罢免了各个藩镇的节度使,加强了中央集权。

??29南唐后主

??李煜是南唐政权的一任皇帝。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对宋称臣,将自己称呼改为“江南国主”。公元974年,宋灭南唐,李煜共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他于政治方面毫无建树,艺术成就却颇高,曾发明“金错刀”书体,他的词尤以亡国后所作的《虞美人》等最为著名。

??30杨家将

??北汉名将杨业,随北汉后主归宋后,被宋太宗任命为大将,在抗辽战争中屡立战功,被称为“杨无敌” ,后在征辽战役中,在陈家谷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绝食而亡。

??之后杨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抗辽名将。后人将其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的故事世代流传。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31澶(chán)渊之盟

??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攻宋,后至澶州(即澶渊),北宋名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挫败契丹前锋,双方议和,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32靖康之耻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皇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金人俘获,北上金国,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公元1127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33精忠报国

??1128年到1141年间,南宋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战斗,所向披靡。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被迫班师,遭到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朝廷杀害。

??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字的故事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典故。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34一代天骄

??辽及北宋时期,蒙古国各部落为争夺领土展开了长期、激烈的部落战争,乞颜部落可汗铁木真力量逐渐强大,并陆续消灭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被推为大汗,即成吉思汗。

??公元1271年,其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次年迁都大兴府(今北京)。随后大举南下攻宋,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南宋宣告灭亡。

??35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加封子孙为王,镇守边疆。其中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决定削藩。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其部队称为“靖难军”,此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役”。三年后,燕军攻陷首都应天,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36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将近30年里,郑和七次出海,前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

??37土木之变

??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屡次侵犯大明边境,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刺,兵败至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之变”。群臣推举其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

??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及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8东林党

??明末官员顾宪成罢官至无锡,修复筹建了东林书院,得到对当时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不满的士大夫、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这群人形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称“东林党”。

??后遭到阉党迫害,东林党领袖先后被逮捕,有“前六君子”和“后六君子”之称。明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惩治阉党,东林党得以昭雪,并一度入阁。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

??39清兵入关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抗清政权先后建立。

??1645年,清兵挥军南下,至扬州遭到明朝将领史可法的顽强抵抗。但由于寡不敌众,扬州陷落。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权覆灭。此后20余年,清廷终于完全平定了反抗势力。

??40三藩之乱

??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更大的明朝降将有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等。清廷平定南方后,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仲明之孙耿精忠镇守福建。

??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起,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确立了稳定的皇朝统统!

40、虽是胆小鬼,不忘君臣义

崔杼杀死了齐庄公。有个叫陈不占的,听说国君遇难,就准备去为国君而死。临行前,心惊胆战,双手发抖,吃饭掉了勺子,上车扶不住车轼。

他的车夫说“您这样胆小,去了有什么用?”

陈不占说“胆小是我的私事,为国君而死是国家的公事。我不能因私害公。”

他坚持去了。到了那里还没有作战,只是听见了作战的声音,就吓死了。(本文摘编自《新序》卷八)

历史小故事46项羽不愿衣锦夜行,反成沐猴而冠

41、不愿衣锦夜行,反成沐猴而冠

汉王元年,项羽从刘邦手中夺得八百里秦川,但他没有以此作为夺取天下的基地,而是大肆屠杀,又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然后拉着搜罗来的财宝美女,准备回师东去。

有人劝谏项羽说“关中山水险要,土地肥沃,假如在此建都,即可称霸天下。”

项羽见秦宫已被烧得破残不堪,无可留恋,心中又生归乡显耀之情,便说“我现在富贵而不归故乡,就好像穿着锦衣玉袍在夜里行走,有谁知道呢?”

这一目光短浅的做法,注定了项羽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当时有人嘲笑项羽是“沐猴(猕猴)而冠”,意思是说项羽表面上倒像个英雄,而实际上却是个目光短浅的庸夫。(本文摘编自《史记》卷七,《汉书》卷三一)

历史小故事46项羽不愿衣锦夜行,反成沐猴而冠

42、此间乐,不思蜀

魏灭蜀后,蜀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并为他安排优伶表演蜀地的技艺。

当时,其他从蜀国来的人都感到难过,刘禅却喜笑自如,无动于衷。司马昭看到这个情景,便对大臣贾充说“真没想到他无情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还没死,也不能辅佐他保全蜀国。”

后来又有一天,司马昭问刘禅还想不想念蜀国,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意思是洛阳这地方很好玩,不想念蜀国。(本文摘编自《三国志》卷三三注引《汉晋春秋》,《太平御览》卷四八八八引《续晋阳秋》)

历史小故事46项羽不愿衣锦夜行,反成沐猴而冠

43、语含讥讽问何人,意颇自得称刘某

刘韫是刘宋皇帝的本家,偶然有功而被明帝宠信。他为人平庸鄙俗,在地方做官时,教人画自已出行的侍卫仪仗势图,经常认真欣赏,自我陶醉。

曾有一次,他把图画给征西将军蔡兴宗看,希望得到蔡的赞许称道。蔡兴宗乘机取笑他,假装不知图画的意思,指着图中刘韫的像问“这是哪个?竟然坐在车上?”

刘韫居然听不出蔡的讥讽语气,竟自鸣得意地回答“此人正是我刘某啊!”(本文摘编自《宋书》卷五一,《南史》卷一三,《宋琐语》)

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4.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45.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

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46、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左传》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47、王侯将相:

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48、脸上打草稿

北宋时有个叫陆东的,在苏州做官。

某次断案,他判一个犯人流放,当时流放是要在脸上刺字的。

陆东让人在犯人脸上刺上“特刺配某州牢城”几个字。

刺完了,手下一个幕僚说,大人不对啊,不能用“特”这个字。但凡用这个字的都是朝廷一时旨意,这个犯人只是流放罪不能用这个字。

陆东一听,赶紧叫人把那犯人又拉回来,把“特刺”二字划掉,改成“准条”,重新刺字。

估计这犯人得是有一张高晓松式是大脸,不然恐怕刺不下这么多字。陆东给犯人刺字刺两回这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没少被人笑话。

后来有人向上推荐陆东,说这个人有才干,应该升官。

上面人说,哦,这人啊。我知道,不就是那个在人脸上打草稿的家伙吗。

49、杯酒杀三人

南朝梁人张缵,有才学且颇为自负。某次邵陵王萧纶请他喝酒,当时萧纶手下有个名士叫吴规,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这张缵不知道怎么了,就看吴规不顺眼,看见酒席上吴规也在座就不服。举杯就说“吴规,这杯酒敬你,祝贺你也够资格在今天这宴上喝酒。”

把吴规气的够呛,吴规的儿子吴翁孺看父亲被人这么奚落更生气,当晚就气死了。

吴规又恨张缵讽刺自己又心疼儿子的死,悲愤交加,也死了。

吴规的老婆看老公和儿子相继去世,也悲伤过度,跟着就去了。

时人皆称“张缵一杯酒,杀吴氏三人。”

50、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一个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