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阳早好是真的吗(早阳的人是因为自身抵抗力弱吗)
别被“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误导了 拒绝“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新冠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人数不可避免地将迎来“高峰”。此时“早阳早好”“大家一起阳”等论调在 中四处流传,更有甚者称,感染一次新冠肺炎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针对此类舆论,已不断有专家学者表示不主张此类行为,请不要再被“早阳早好”的错误认知误导。
缺乏科学依据,容易造成错误认知。虽然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新冠病毒的特点就是毒株多、变异快,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发生逃逸,即使已“阳”过一次,在遭遇其他毒株时仍有可能发生二次感染。反复感染会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力,特别是对身患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群或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风险仍较大。简而言之,早“阳”不意味着不会再“阳”,此类言论若是成为舆论主基调将会使人放松警惕、疏于防范,感染者陡然增多,基数扩大后重症比例会随之增加,反复感染风险不断扩大,老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都将面临更大风险。
加快疫苗接种,真正筑起防护屏障。接种新冠疫苗作为疫情爆发以来老生常谈的防疫举措,无论疫情防控政策如何优化调整都不会改变。在“早阳早好”等论调中,有人认为“阳”过就等于一次疫苗接种,但无论从奥密克戎毒性多低,其安全性仍无法与经历过无数次临床实验的新冠疫苗相比,与其靠“阳”免疫,不如尽快完成疫苗全过程接种。大量的监测和研究已经显示,老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中,未接种疫苗人群发生重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接种疫苗人群。
资源储备不足,容易引起医疗挤兑。 信息时代下,任何论断都有可能受到追捧,特别是“早阳早好”“大家一起阳”这种能代入民众情绪的论调,但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数以亿计的人感染了吗?至少医疗系统没有准备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没多久,随着感染人数“高峰”不断逼近,仅半个多月许多小县城的阳性患者人数猛增,而医院的床位却捉襟见肘,连花清瘟、感冒灵等相关药物需求激增,而医院、药店的供应却难以为继,“阳”了却无药可买的现实不得不防,种种情形下,一时间仿佛回到2020年初疫情初次爆发之际。为此,在医疗资源尚未准备充分前,必须坚决反对“躺平”、“早阳早好”等心态,能不“阳”则不“阳”,能晚“阳”尽晚“阳”。(文陈宇晗)
早阳的人是因为自身抵抗力弱吗 专家谈能阳早阳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