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被赋红码什么时候变绿码(健康码是根据什么定位变色的)
居民健康卡被其他用户绑定原因 一篇文章讲明白健康码为什么可以人为赋红码?其原理是什么?
疫情发生至今已经三年多,如果要选一个对防疫抗疫帮助更大的发明,我想健康码当仁不让。小小的绿色二维码,成了参与社会运转的许可证,成了保护人们正常生产、努力生活的数字长城。
最近河南部分村镇银行储户在被人为非合理情况下赋红码,相关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高达数亿。我们不禁要问,健康码为什么会在明明没有触发相关新冠防控规定的情况下,被人为强制赋予红码?健康码背后的运转逻辑、赋码逻辑又是怎样的?
一、健康码的数据从何而来?
各地健康码一般由各省主导搭建,开发方式、数据采集规则情况各不相同。基本离不开以下几类信息
国务院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居民个人健康提报与场所扫码数据、卫健委的医疗就诊和核酸抗原信息、公安部居民基本居住与户籍信息、飞机高铁等出行交通信息、海关的出入境信息等。
其中国务院通信大数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判定居民是否存在感染风险的重要数据参考。它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通过手机对居民进行定位,分析个人的行程轨迹是否与确诊患者重叠,是否进出过疫情风险区,是否产生“时空伴随”。
这里我们讲一下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是不是我关机或者拔掉SIM卡,就能“瞒天过海”?就可以不被定位?
先说结论在目前的大数据技术加持和社会管控下,几乎不可能躲开被定位,关机或者拔卡也不行,切不可有侥幸心理。
目前手机定位的原理有三基站信号定位、GPS卫星定位、WIFI定位;手机有两个标识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手机出厂自带的唯一设备编码(IEM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这个IMEI码与手机终身绑定,是手机的“身份证号”,只要插过SIM卡,SIM卡信息就与IMEI信息有了绑定记录,即手机就与你本人关联了起来,这是定位大前提。
基站信号定位就是在手机不断与附近的基站进行通信,我们日常的使用SIM卡进行数据流量上网、打 或者发短信,都是通过手机与基站的信号交换完成。即便飞行模式,现有的一些手机也不是能完全屏蔽与基站的通信,也会间隔性地尝试与基站通信,所以拔掉SIM卡,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使这种定位失效。关机时与基站的交互停止,这种定位会失效。
GPS定位就是手机会与太空中的多颗卫星进行电文通信,通过计算与不同卫星的通信相位差,就能够极其精确地确定手机经纬度,这个误差非常小,往往只有米级或者十米级。GPS定位与SIM卡无关,由手机GPS芯片直接负责。拔掉SIM卡,手机仍然可以GPS定位,关机GPS定位失效。
WIFI定位原理,是手机加入某一WIFI 或者打开WIFI功能搜索 时,可以根据WIFI设备的mac码寻源WIFI设备位置。不是所有WIFI设备国家都知道在哪,这一定位往往用于参考辅助。随着WIFI设备连接次数增加,总有开着GPS的手机接入WIFI设备,那就可以采集到该设备的位置了。WIFI定位同样不受SIM卡限制,拔卡有效,关机失效。
看到这你不禁好奇,按此原理,只要我路过中高风险区关机,或者去疫区前关机,回来再开机,那岂不是绕过了定位?从定位技术上看确实如此,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家管控和大数据分析。
现如今无论前往外地、去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住宿消费,都会被要求出示健康码,否则寸步难行。这就需要手机开机,只要手机开机,大数据就会分析你的上次关机、本次开机的时间与位置,结合开机后的三种定位,以及前文提到的健康码采集的其他来源数据,测算你是否经过中高风险区和疫情发生地,判断你是否有隐瞒行程的可能性,准确还原你的行程轨迹。
如果你一直不开机,也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进入了深山老林生活,那确实手机定位可能对你就失效了,国家还有天眼以及其他社会化管控手段,最终极大概率还是会被准确定位。
所以我们说,在目前管理和技术结合的背景下,几乎不可能躲开被定位,关机或者拔卡也不行。万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切记依法合规行事,对人对己负责。
讲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留一个思考题,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某某把手机某软件的位置切换到了国外,健康码瞬间变红,你认为是真的吗?
二、谁拥有健康码的赋码权限?
这次河南村镇银行的新闻中,很多人之一次知道了原来健康码还可以人为赋予红码,其实人为赋码和改码是我国疫情管控的一种必要行政干预方式。
如果仅凭健康码大数据分析给居民赋码,难免有遗漏和误判,疫情形势纷繁错杂各不相同,不同颜色码的判定规则也会随需变动,一些场景下需要人为修改健康码,重新赋码。比如新冠患者治愈,行政部门就会根据卫健委和疾控的名单,将已经治愈患者的健康码人工改绿;又或者某小区出现了聚集性疫情,需要给所有业主统一人工赋红码黄码。
所以健康码不同颜色的赋码转码,其实一直是大数据自动分析+人工修改并行。这次事件中的更大问题,是储户们在没有疫情风险的背景下,健康码被莫名其妙赋予红码,健康码脱离了疫情管控这一唯一需求,被“滥用”了。
据多方了解,目前我国的人工赋码和改码权限在各省,并不是由国家统管统赋。各省地的行政部门,如省市的大数据局,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疫情防控指挥办公室能够决定谁来赋码、如何赋码和具体的赋码规则。
但本次河南村镇银行储户事件,究竟是哪个部门赋予了储户红码,目前没有统一说法。根据《财经杂志》6月16日的报道,河南省卫健委给出的回复是权限在原河南省大数据局,现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给出的信息是权限在各地市的疫情防控指挥部。
新闻报道有些地方可能社区居委会也有一定权限,能提交材料申请人工赋码转码。
本次事件究竟是哪个部门、基于何种原则,在什么情况下授权谁给河南村镇银行这些储户赋了红码,亦或是健康码系统出了问题导致系统自动误判,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答案。
三、写在
在今天,健康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康码的管理和运行也因为各省地疫情形势不同而错综复杂。就一点基本原则我们应该达成共识,就是健康码必须为防疫服务,除此之外的任何社会管理场景,都不应该“捆绑”健康码,不能用健康码去强制管控百姓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行为。
疫情的最终走向会是怎样还不明确,中短期内健康码会一直发挥至关重要作用。是否将其收归国家统一管理,怎样监督健康码赋码改码权力,亟待考量。
#人大代表健康码应归国家统一管理#
#河南新财富集团实控人已转外籍#
健康码是根据什么定位变色的 健康码变色都有赋码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