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周天子去哪儿了(秦统一后周天子的下场)
好听的燕姓宝宝名字大全 嬴秦坎坷之路起于齐鲁,先入夏后归商,叛周又附周,崛起于西域
秦人是中国最古老的土著人之一。我国古代曾经流传着“女脩吞玄鸟而生大业”的神话故事。“知其母、不知其父”,它反映了远古时代曾存在着一个母系氏族社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指出“在一切形式的群婚家庭中,谁是某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不能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则是确定的。即使母亲把共同家庭的一切子女都叫做自己的子女,对于他们都担负母亲的义务,但她仍然能够把她自己亲生的子女同其余一切子女区别开来。由此可知,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也只承认女系。”秦人的祖先,流传下来最早的一个名字就是女脩,据民俗学的解释,这是因为秦的后人追溯他们祖先世系,从传说中一直追到母系时代便无法追下去了,于是产生了“吞玄鸟卵”而生子的神话。
大业就是秦人最早的祖先,大业以后秦人的祖先就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史记●秦本纪》记载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以“姚姓之玉女”为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其玄孙曰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从中可以看出,子既知其母,也知其父,社会进入父系氏族阶段。秦的大业,与殷契、周弃等都“知其母、不知其父”,相距不过一代。史学界认为,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就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秦的祖先同夏、商、周的祖先一样,都是属于较早地融入华夏族的许多氏族部落中的一个。
秦之祖先生活在我国的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音初》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殷契的母亲简狄还是姑娘的时候,上帝派一只燕子去看她,简狄十分见燕喜爱,后来燕子遗下卵就飞走了,从此不再回来。在这个记载中,说这只探望简狄的燕子发出“嗌嗌”之声,“嗌“”与“益”在古代是通用的,秦人的祖先大费称为伯益,可能与燕鸣的声音“嗌嗌”有关系。而在古代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部落,正是把燕直呼为“益”或“乙”的。《说文》中有“乙乙,玄鸟也,齐鲁之间谓之乙乙,取其名自呼。”从《左传》记载中,也可知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早期可能生活在山东半岛的齐鲁一带。这些都说明秦的祖先由对玄鸟的崇拜而自称为“益”,而且生活在我国古代东方。
在夏王朝建立之前,秦的祖先伯益曾帮助过大禹治水,并为舜驯服鸟兽,舜而“赐”秦人“姓嬴氏”。“嬴”姓与秦人对玄鸟的图腾崇拜有关。玄鸟即为燕,燕、嬴实为同类双音,燕就是嬴,燕姓即为嬴姓。把祖先崇拜的图腾名称作为自己的姓,这是中国姓氏的重要来源之一。
《史记●夏本纪》载舜死后,禹即位,“举益,任之政”,禹死时“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禹将权力授予益,但益并不胜任,而禹之子启有贤能,所以诸侯抛弃了益而以启为共主。古书说“益干启政,启杀之”。伯益死后,其子孙离散,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之一位天子,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禹曾在浙江绍兴县南的会稽山 大会诸侯,计算他们的贡赋,所以叫会稽,即现在的会计。会稽山有个山洞,大禹曾进去过,后人称之为“禹穴”。禹的后代越王勾践,也曾在会稽山卧薪尝胆,最终复仇灭掉吴国。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唐、虞文化发生在现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大曲的东岸及北岸,汾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丫杈地带。夏文化则发生在现河南省之西部,黄河大曲之南岸,伊水、洛水两岸,及其流入黄河的丫枝地带。殷商文化向西直达渭水流域,早与周文化相接触,而向东则达今山东、河北两省沿海,中间包有济水流域的低洼地带,向东北直至辽河流域,向南到淮水流域,向西南到汉水流域之中游,也可能抵达长江北岸。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诸氏族正处在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有许多氏族部落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逐步向肥沃富饶的黄河中游黄土平原移动。后来,他们终于在中原地区汇合,并同当地的部落集团融合,而成为历史上进入文明时代最早的华夏族。在这些部落集团中,以后建立商王朝的商人,最初活动于东方;以后建立的周王朝的周人,最初活动于西方。由此看来,秦之祖先最早生活在古代中国东海之滨,后与殷西迁至中原一带,与夏融合在一起。
秦人祖先与殷人祖先最早可能同属一个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因为,殷人与秦人一样,都是以狩猎、牧畜为主的游牧氏族,殷人在商汤以前频繁迁徙;殷人和秦人曾经有过共同的图腾崇拜,都以玄鸟为图腾;从殷人和秦人的墓制看,两者有惊人的类似之处,且秦公墓都为诸侯墓形制,区别于殷制天子墓,表明那时等级严格,诸侯不敢僭越。在殷商时期,秦人属于被殷商奴隶主统治驯服的一个氏族部落。由于秦人的祖先与商人的祖先为近族,故秦人同殷人在政治上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夏末(公元前17世纪),秦人去夏归商,发挥自己善驾驭的特长,助殷灭夏立有战功。夏以后,秦人的祖先始终为殷奴隶主忠心效劳,因“遂世有功,以佐殷国”,《史记》记载“嬴姓多显,遂为诸侯”,秦不少首领被殷商奴隶主提拔重用,成为殷商的大臣。
公元前11世纪,周崛起于西方,一举灭殷,秦人成为周人的奴隶。周初,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商纣的儿子武庚发动大规模叛乱,被周公旦平定,参与叛乱的秦人被迁往各地。一部分迁往黄淮流域,这些嬴姓氏族后来在那里建立了一些小国,到春秋时有的还存在。一部分则被迁往西方,原来在殷商西陲的一部分秦人祖先,因西周占据了殷人统治区,已被赶向更远的西周边陲。这时又有被从东方迁来的部分嬴姓氏族,两部分加起来,就成为更大一支嬴姓氏族。他们被西周统治者赶向遥远荒凉的黄土高原。直到周穆王时代,秦的一些首领才成为周奴隶主的高级奴隶,如为其赶车、养马。随着周王室地位的衰落,秦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凸显,后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并允许在秦地(甘肃清水秦亭附近)建筑城邑,封秦仲为大夫,为周王室抗击西戎,从此嬴秦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秦为捍卫周王室同西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但出师不利,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丧命。秦仲死后,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儿子庄公昆弟五人领兵七千同西戎作战。这一次取得很大胜利,夺回了被西戎占领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时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于附庸,秦在周王室衰落中开始强大。
由于周天子的恩惠,以及秦人与西戎的刀兵之仇越来越深,秦人首领讨伐西戎的意志更加坚定。庄公的大儿子世父发誓赌咒要杀戎王,并将继位的机会让给他的弟弟襄公,自己率人去与戎作战。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即位。这时戎狄势力更加猖獗,竟围攻犬丘,并掳走世父,一年多才将其放回。秦在戎狄进攻面前采取两个措施一方面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西戎中的丰王为妻,以便分化戎人;另一方面迁都汧邑,节节向东逼近。秦襄公率秦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侯领国后,秦国已由大夫上升为与齐、晋等大国地位平等的诸侯,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
秦统一后周天子的下场 秦孝公时期秦国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