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锭怎么折(古钱银锭)
中乾评级公司可靠吗 观古——古钱金银锭拍卖鉴赏(五)
名称清山西“官钱局”五十两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山西“中华民国 山西 官钱局”五十两银锭,锭面钤有“丙”“周行镜宝”方戳,重1889克,方乾评级MS61 作品描述“官钱局”官钱铺是金融机构名。亦称“官钱局”、“官银号”。雍正九年(1731)在京设立,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后。金融机构名。亦称“官钱局”、“官银号”。最初,户部曾于雍正九年(1731)在京设立官钱铺;乾隆初年,京师内外设官钱局十所。其时官钱铺主要业务是兑换银钱,并借官钱铺平抑钱价,常旋设旋撤。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内务府在京城设立天元、天京、天利、天贞和西天元五座官钱号,统称五天官号,发行银钱票,成为内务府官铺的一部分,所得归入内务府。第二次 战争后,各通商口岸亦曾设立官钱铺,并协理代征外商税务及普通信用业务。咸丰三年(1853),户部设官钱总局,并在京招商承办官银号,相继开设了乾豫、乾恒、乾益、乾丰及宇升、宇谦、宇丰、宇泰、宇恒等官号,不仅办理兑换票钞业务,而且经管八旗兵饷。当时,清 并命各省亦筹设官钱局以推行票钞、大钱。但仅有福建、陕西、山西等极少数省份奉行。后因滥发票钞,官银号无法维持,不及数年各官号相继裁撤。至光绪二十年(1894),各省财政支绌,纷纷设立官银号以发行纸币,从中牟取余利。各省所设之此类官银号,从招商到官督商办,后改为官营或官商合办,遍及全国各省,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后。
名称南宋出门税二十五两银铤
中文内文南宋 “陈念一助教 出门税 真花铤银”二十五两银铤,形制优美,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古朴,重974.1克公博评级AU55 作品描述“出门税”是南宋时期一种特殊的商税银铤,属南宋 向行商征收的税项之一。“出门税”顾名思义是出门(城门)缴纳的税款,属于过税,行商携带大量货物从此地到彼地,途经大大小小的城门,须缴纳出门税。“出门税”出现在南宋,是由于军费的沉重负担, 不得不加重税收,于大小城门设立税卡。稽征的税卡又不以城门为限,继而导致当时税网过密,商贾不行,物品紧缺。—摘自李晓萍著《南宋金银铤,收藏与鉴赏》第68页
名称清直隶“福”十两元宝型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直隶“宝元祥 十足色”“福”字十两元宝型银锭,带原始银光惜有剪边验银,保存基本完好,重370克,方乾评级AU50
名称清直隶十足色十两元宝型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直隶“聚泰源 十足色”“卐”字十两元宝型银锭,原始状态,惜背有验银两处,保存基本完好,重371克,方乾评级AU53
名称清直隶万聚号十足色十两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直隶“万聚号 十足色”十两银锭,原始味道,保存基本完好,背有小验银,重365.4克,中乾评级XF
名称清直隶万聚号十足色十两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直隶“万聚号 十足色”十两银锭,造型美观,保存完好,重375.3克,中乾评级XF
名称清直隶公议局十足色十两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直隶“公议局 十足色”十两银锭,造型舒展,文字清晰,少见流通痕迹,重393.7克,中乾评级MS61
名称清直隶万聚号十足色十两银锭
中文内文清代 直隶“万聚号 十足色 亨”十两银锭,原色包浆,文字较清晰,造型美观、大方,重378克,公博评级MS60 作品描述北京十两马蹄锭,大都为两个戳记或三个戳记,两个戳记分别为成色铭(十足色、公十足、公议十足)和炉房铭(匠某某、某某号、全称);三个戳记时,增加商号铭,即票号、钱庄等的全称或简称。光绪后期,各省、关上解银两到京师交户部(后改为度支部)库房时,库官找各种借口,百般刁难,搽平扣色,致使有的解银官在京师滞留半年,仍不能回省、关交差。后有裕丰源、谦和瑞炉房总管耿亚度(深州耿家庄人)上书度支部,申请成立公议局,以26家炉房(即聚丰、同元祥、德顺、聚义、益泰源、复聚、聚增、万聚、万丰、裕丰、祥瑞兴、宝兴、恒盛、增茂、源丰、增盛聚、宝元祥、全聚厚、万兴、宝丰成、谦和瑞、德丰、恒丰、恒康、裕兴源、万兴)为基础,代为户部倾镕银两,避免库官腐败,此后,凡是外省解缴户部银两,统交26家炉房代为镕交,此26家炉房后称为官银炉。此件“公议局十足色”,以“公议局”戳记代替了常见的炉房铭(匠某某、某某号、全称),非常罕见。推测此枚银锭为公议局刚成立时所铸,以公议局设立之银炉倾镕各省关上解银两,直交户部。此后,公议局主要功能则为行业组织,制定规则,监督执行,具体倾镕业务则交由各银炉执行,避免自镕自评,受人口舌。
图片来源于 、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 、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古钱银锭 金银锭